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央广访谈朱睿教授:公益已经纳入企业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5日

编者按

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做新时代的社会企业家。

近日,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副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朱睿接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央广)的采访,分享了以行为科学来推动公益事业的理念,讲述如何有机地将商业和公益相结合,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公益发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以行为科学推动公益

长江商学院作为一家非营利教育机构,始终秉持着“无公益,不长江”的理念,一方面推动校友们践行公益,另一方面也通过课题研究为公益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在2018年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颁奖典礼上,朱睿教授针对以行为科学来推动公益的实验成果进行了分享。

2018年3月份,在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的帮助下,朱睿教授和另外两位学者来到了汕头。原本希望通过给贫困的孩子提供经济支持,来帮助孩子们健康生活和完成学业。但在走访了当地教育局,与教师交谈并深入了解沟美小学之后,才意识到主观的认知是错误的。

受惠于国家的义务教育和扶贫政策,当地的青少年在经济上没有遇到太大的困境,孩子们更需要的是软性的帮助,比如音、体、美的师资力量等等。

经过这次试验,朱睿教授指出,很多好的公益想法和干预措施,如果缺乏数据的支持,很可能走向危险的陷阱。唯有真正了解当地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

 

公益融入长江人血脉

了解到汕头当地学生真正的状况之后,长江商学院集合了当地校友会和广东校友会的力量,创新式地设计了一个小型的书院风格的小学,并为当地的学生提供音、体、美师资的帮助,把公益落到实处。

这个实验只是长江人日常践行公益的一个小小插曲,公益的基因始终凝聚在长江人的血液之中。朱睿教授介绍,长江商学院每一期都会设立公益生奖学金,获得这份公益基金的创始人,他们始终在践行一个思想:就是让公益的心能够发挥最大效应。长江希望为中国培养出世界级的企业家、商业的精英。“精英”一词,不仅代表着他们在经济上和商业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担当。

 

商业公益化的三部曲

长江设立了全世界商学院中第一个“48小时公益学时制”,不仅仅在EMBA层面,在长江FMBA、MBA等各个项目中都推广起来。在长江所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创造财富,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的财富运用在对社会有贡献的地方,在商业的道路上进行公益化的运作,让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最大化。

鉴于此,朱睿教授为EMBA学员开设了《商业公益化》的必修课程。朱睿教授认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三部曲”的过程:

第一步,需要企业在战略的层面拥有清晰的认识,就是企业要成为“共益企业”,不仅自己受益,而且他人受益。“他人”指的是环境、社会,指的是上下游的供应商以及消费者等等。

第二步,企业需要寻找到自己的基因和社会痛点的结合之处,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方向,以创新的理念来设计和思考,这样才能在公益事业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步,企业有明确的制度规章来约定公益化的事情如何执行,并且能够通过小步前进、快速迭代的方式来不停尝试。先尝试做一点,然后发现问题,然后改进,然后做下一步,直到摸索出最合适的方法。

 

开设以粤港澳大湾区为

核心的EMBA班,为公益助力

今年2月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公益界的研究者,朱睿教授对大湾区的公益组织发展报以很高的期许。

2019年,长江商学院开设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EMBA班级,希望为当地的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助力。粤港澳是三个理念很前沿的地区,其创新精神有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三个地区的公益组织和公益人士应该更多地交流,把彼此的经验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整合现有资源,激发出强大的向心力。

今年长江商学院还专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班级安排了一次东京湾的海外游学项目,帮助大家向世界上的先进湾区学习经验。公益组织是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配合政府和企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助力,将这里建设成商业和公益并行的世界级湾区。

“最好的公益是用商业的模式做公益”,朱睿教授认为,企业家应以商业的理念来设计、引导、助推公益事业,帮助受助者本身产生积极的能动性,从而让公益项目更有效率,让公益之心发挥最大效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