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思享  

安恩达:坚持发展生态产业 治理荒漠矢志不渝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2日

安恩达,男,1973年生人,现任内蒙古金沙苑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内蒙古金沙苑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民进内蒙古区委委员、民进乌海市委会副主委、巴彦浩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阿拉善左旗政协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长江商学院总裁班学员,内蒙古校友会副会长。

安恩达,这个不善言辞甚至有点“一根筋”的内蒙汉子,在长江校友理事中并不算耀眼,但在他的家乡内蒙古,当地人提到这个土生土长的魁梧大汉,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用生命热爱自己的家乡。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安恩达和他的团队已把当地100平方公里的沙漠改造成郁郁葱葱的绿洲,这个面积相当于6个澳门, 200个摩洛哥的面积。通过在沙漠中进行葡萄种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保护,这是一项造福后代的盛举。

安恩达出生在巴彦淖尔市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寒,懂事的他初中毕业后就知道为父母分忧解难。他原来从事炼焦行业,2005年底按照国家清理整顿焦化行业的精神,炼焦场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而关闭。在此后半年的时间中,安恩达认真反思过去的创业之路,从16岁离开河套老家就进入了焦化产业,经过自己的打拼,终于有了自己的焦场。可炼焦是一种高污染行业,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经过多方调研和思考,他决定选择一条绿色环保的产业来回报社会,将炼焦的补偿资金用于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的生态治沙产业。

安恩达一直在思索,怎样将自己的事业与造福社会、带动百姓致富结合起来,本着一颗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面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安恩达做出了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决定。

乌兰布和沙漠北滩地区地处北纬39°线,是全球最佳的葡萄种植地区,安恩达萌生了通过葡萄种植形成种植加工产业化的生态治沙模式,走沙产业发展道路的想法。在阿拉善经济开发区、阿盟环保局和乌斯太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恩达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承包牧民王洪斌、乌仁花等5户牧民15.8万亩沙地,偿付牧民土地承包费和养老费100多万元,开始了艰难的产业化综合治理沙漠的曲折之路。

当安恩达带着他的美好理想进入项目现场后,频繁的沙尘暴与连绵不绝的沙丘让人望而生畏,环境的恶劣常人难以想象。当地的老百姓劝说,这个地方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等于拿着钱往黄沙里扔。安恩达与工人吃住在工棚里,顶着漫天的黄沙与难耐的干渴,每年推沙造田不止。

以土地流转、企业投资的形式从事生态治沙产业,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总投资约20亿元,项目设计建设总规模达15.8万亩,计划建设防风固沙林3万亩,对调节气候、涵养水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形成小生态系统,减少项目区向黄河输送的泥沙量,比农地具有更好的生态保护作用,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项目还涵盖3万亩梭梭林嫁接苁蓉基地、4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3万亩优良牧草高效农业种植基地以及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基地,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彻底改变当地生态环境。

自2005年以来,在安恩达的带领下,已平整沙漠4万多亩,修筑作业道路120公里,配套输变电线路100公里,种植葡萄2万亩,饲养肉羊 1万只,肉牛3000头,特色家禽1万羽,栽植防护林1万余亩,建设节能日光温棚34亩,利用大型喷灌种植牧草1万余亩,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

图一:安恩达与职工一起进行葡萄苗木维护(右二)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这一沙漠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初具规模,种植的1万亩葡萄已经抽枝吐蕊,3万吨葡萄酒加工基地、3万只肉羊养殖基地、1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以及2万亩生态防风固沙林正在建设之中,推土机轰鸣着推沙造田,沙丘链已经被平整为沟垄纵横的葡萄种植园。

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发展经济林、草、药种植业及旅游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为当地营造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了地方税收,又实现了企业与地方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社会给了安恩达至高的荣誉、至美的称赞,而这些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鞭策,未来,安恩达还将带领他的企业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更多的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