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BA > 学习生活 > 同窗校友

求变︱马晓宁: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玩儿”

2015年03月02日

“我说的是真话,任何人都可以烹饪,但是只有勇者才能成功。”

 

——电影《料理鼠王》

 

“兴趣就是最大的天赋!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出好吃的,不想当厨师的MBA不是好居家男!”

 

——马晓宁微博签名

 

“我叫马晓宁,大家可以叫我马晓,长江毕业后我想当个厨师。”

 

——CKMBA11级刚开学大家第一次见面马晓的自我介绍

 

 

《料理鼠王》讲述的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老鼠,成为法国五星饭店大厨的故事。而马晓宁觉得这个故事里主人翁的经历和心路和自己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从底层做起,寻求乐趣所在,带着梦想上路。在澳洲上学时,马晓宁的第一份工是在厨房开始的,没想到自此,开一间属于自己的饭店就成了他的终身理想,对美食的热爱也自此生根发芽。自长江商学院毕业,CMC(长江职业发展中心)建议他多去面试,而他只面了两家,就成为班上第二个确定工作的人,一脚踏进了与食品有关的国企。入职中粮后,很多朋友说他这个一直在外企工作的人是待不过半年的,而现在他已经在这里不亦乐乎地工作两年有余。

 

确实,马晓宁是那种认准了就立即会去“下菜”的人,而且找到了兴趣就会长期做下去,有人说他那是执拗,他回答说这叫“沉淀”,就好比说是做饭,每个人都会做饭,但唯有真正坚持下来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厨子。

 

从马大厨到变革者

 

在澳洲上学打工,他是从洗碗、倒垃圾的角色做起的,当时只是为了生计,但是逐渐地,他发现对于厨房的热爱已经远远超过了物质层面的需要,尤其喜欢厨房里的环境:热闹、繁忙、红火。之后他成为了那间厨房的二厨,掌管后厨的整体运作,在纷乱和紧张的操作中协调各职能进行合作

 

“顾客看到的是赏心的食物,品到的恰恰是厨师的用心。顾客的认可和赏识是在做厨子的岁月中,最大的满足感”,马晓宁享受这高度紧张后那种被认可的感觉。

 

回国后,虽然没有直接走进厨房,他却来到了超市。第一份工作在家乐福。四年的时间里,从家乐福门店规则的执行者,转变成为了部门规则的制定者,成为了家乐福大中国区的最年轻的高管之一。总结职场升迁的经验,马晓宁归结为两点,一为坚持不懈地寻找乐趣,二为大势所趋。

 

“很多人把工作当成为工作,他们会很容易厌倦,轻易就会放弃第一份工作,接着放弃第二份、第三份;如果我们把工作当成玩儿,你会发现很多困难就会不一样,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就像玩游戏中出现的难关,一旦钻研攻破它,你会收获更大的快感。”马晓宁认为,这做厨子时悟出来的心得放在工作里同样适用。

 

家乐福的变革则是马晓宁借势的“东风”,他成为了变革的推动者之一。提高部门效率,推行改进的方法,这是变革者势必要做的事情。经过分析和比较店内数据,他带着一套新的卖场布局设计,敲开了家乐福中国区食品采购总监的门。凭借对每个品类特性的了解,在考虑基层操作的可行性上用数据证明,说服管理层的过程也正是争取认可的进程。得到总部首肯后,自上而下地开始向区长和店长做宣讲,推行标准化,提升全国112家门店的统筹效率。

 

新的陈列模式获得了各区域的认可,更是在销售效果中得到承认,让中国家乐福门店单店年平均销售达到2.56亿。

 

班上的Chief Happiness Officer

 

家乐福总部之后,终于还是选择回到了养育自己的北京,入职于尼尔森市场调查公司,从单一零售商转入第三方服务公司,将自己对零售商的了解和对食品业的兴趣以宏观的市场角度,给各家超市及大型供应商提供整体动向分析和建议。然而服务各个客户后,想从产业最前端了解生产、供给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他来到了职场生涯的中转站:长江商学院。

 

在长江商学院的面试之前,与其他同学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备考有所不同,马晓宁的备考回忆中却是一道道美味,他在家会用厨艺调剂学习,而进入长江之后,马晓宁也毫不讳言自己不是个学习型能人,但凭借对美食的专业和尽地主之谊的热情,他确实赢得了人气,班上的同学送他美名为“Chief Happiness Officer”。

 

“大家不远万里来辛苦学习,另一方面确也需要尽情享受生活。去什么地方吃饭,去哪里娱乐,都免不了听听我的建议。”马晓宁是班里的的生活咨询师,是大家学习之余,负责制造快乐的那个家伙。

 

马晓宁还是班上的“润滑剂”,在小组讨论异常激烈,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他的出现往往能让各方都退一步,去寻找共同的利益,从而让双方放下私人纠葛,避免无谓的争吵。与自诩为精英人士的MBA不同,马晓宁定义自己为精英背后的倾听者“争执的双方都愿向我一吐为快,再加上一顿美食美酒,各自都舒服了,打篮球的时候还是会互相传球。”马晓宁说道。

 

作为一名始终渴望成为厨子的MBA,马晓宁最自豪的是他让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吃过他亲手做的饭。场面最宏大的是2011年的圣诞大餐,他一人主厨,拿出自备的专业烤炉,操刀做了顿70人的大餐,烤牛排和红烩羊腿配土豆泥,那次所有人都吃得心满意满,但最开心的却是他,他玩出了乐子,玩出了自己的世界。

 

抱怨国企只是不知道其中的“玩法”而已

 

在进入国企之前,马晓宁一直熟悉的都是外资公司的文化,而正是一份对国企的好奇与渴望探究,让他仅仅面试两家后,就作为班内第二个拿到入职通知的人,进入了全新的事业圈,但周围朋友有很多不看好他对国企文化的适应能力。马晓宁想的是看看神秘的背后,尝试各种酸甜后再去评判。

 

来中粮上班第一天,还确实被这里的独特激励方式吓到。全体跟着领导喊口号,做动作,虔诚地有如信徒。而之后有大半年的时间,初来乍到的马晓宁无人理睬,在工作上也没有任何起色。“每天可以11点上班,下午三点走。”马晓宁把这段时间算为异常难过的岁月。但是他每天依旧西服笔挺,坚持在内部去找各种机会。而他终于等到了他的春天:中粮和沃尔玛要进行合作。对超市采购十分了解,又善用英文顺畅沟通,自然在当时是代表中粮进行洽谈的不二人选。正是这次努力的“复出”,才让管理层看到这个年轻人的执着与热情,但也正是之前的坚守才守得这云开见月。

 

有了管理层的肯定,他开始迈向更大的舞台。此时电商正是风生水起之时,而国企也要借势而为,放手让更熟悉网络脉搏的年轻人接管,于是他再一次成为改革试点的中心,此中关注众多,但吸引他的自是那份创造新“菜”的乐趣。在接手电商团队后,初期的20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链条:财务、营销、采购、物流一应俱全,马晓宁欣喜不已。可团队形成不久,麻烦就出现了,由于内部组织架构调整,直接向他汇报工作的七个经理级人员陆续走了五个。

 

为了队伍稳住、扭转困境,马晓宁采取了就地提拔、用人不疑的措施,在团队运作危机时刻,大胆启用新人,向人力资源部门大力举荐,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敢于让他们发挥,就像当初高层管理者给予他的一样,而这一下团队迸发出的工作激情,让每位队员都能力尽显。他的队伍人数从最少时的15人,逐渐稳定到25人,大部分人在这位新领导的激发下还是选择留下来并肩前行,血战各大网络消费盛典。在2014年的双十一,团队战功显著,在京东平台,中粮福临门产品的电商市场份额从6-7%跃升到了40%,完胜竞争对手。

 

要待得住,之后玩得起。“对国企诸多抱怨的,只是不知道其中的玩法而已。”马晓宁对待工作的态度依旧是“玩儿”,只是更要注重其中的“玩法”,更懂得如何去“把玩”。说起中粮,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国食品界体量最大的企业,在他看来不是固步自封的老国企,它正在不断革新和成长,不去只做眼前的盈利,而是品牌和质量的塑造,他知道尽管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那才是中粮的未来。

 

在中粮,马晓宁“玩”的不亦乐乎。

 

文/李一龙

相关阅读Related information

申请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