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BA > 学习生活 > 同窗校友

尚思辰:做有态度的跨界创业者 | 三十而变

2014年08月21日

— 从女科学家到上市公司CEO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在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进行博士后项目的科学研究。2007年回国,经过艰苦的创业过程和长江MBA的学习深造后,尚思辰的创始企业在国内新三板挂牌上市。

 

 

“在外面读书多年,熬到能做博士后科研项目,都很熟悉了为什么放弃?”经常会有人这样问尚思辰。类型问题听多了,她会举个例子回答说:“一只鹰想往天上飞,它有一块金子,如果它一定要带上这块金子,会一直压住翅膀,飞得累,飞不高。与其如此,还不如不要黄金,这样就能一直往上飞。带什么,不带什么,选择什么,放弃什么,是由我们心中的目标决定的,而不是由现状决定的。”

 

从学生到学者,从南京大学到哈佛大学,按照这一轨迹发展,尚思辰应该会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然而她并没有如此按部就班。2007年,尚思辰完成在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博士后项目的科学研究后,没有继续在美国找一份科研工作,而是回国进入一家美资企业,从职场新人做起,后来走上创业道路。从女科学家到创业公司CEO,她要做一个有态度的跨界创业者。

 

天下没有“无用功”

 

从1997年上大学,直到2007年还在做博士后项目的科学研究,尚思辰整整十年一直和生物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打交道。每接一个科研项目,她必须在实验室里“闭关”一段时间,最短半年,最长一年多,每日至少十小时。

 

“生物科研大致是这样一个过程: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之上,我们会提出一个科研假设,之后设计并完成大量实验,不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证明科研假设是正确还是错误,或者在试验中发现假设是无法证明。”思辰回忆着以前的科研生涯。

 

和物理、化学实验相比,生物科研项目更“磨人”。由于实验不确定性很大,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实验的结果和预测并不相符,而且会反复经历不断失败、不断重复、不断解决的过程。科研工作者尚思辰在实验的过程之中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无用功”。尽管如此,尚思辰总是会告诉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凭着这份信念,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难关。做博士后科研项目期间,先后带领三个科研项目和团队,发表数篇一级期刊论文,还协助创立哈佛大学全新的科研实验室。

 

学术生涯结束,新的生涯启动,尚思辰回首过去发现,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世上没有无用功。“生物试验中悟到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工作。”她说,任何人的成长其实都是要经历一个失败、重复、再失败、再重复的过程,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创业遇到艰辛处,有人会去追问:“放弃熟悉的科研工作会不会后悔?”尚思辰会说,万事都是相通。她现在做的事和做生物课题项目就很像:都是在研究思考现状后提出一个假设(寻找一个行业,一个商机),设计一套试验架构(合适的商业模式),通过大量的反复试验去论证,(公司运作中不断试错、调整方向),得到最后的结论,进一步确凿论证(找到真正适合公司发展的出路和方向)。这里面都要经历确定方向、反复论证、快速迭代的过程,并且同样需要不断接受失败和挑战的强大内心。她的生物科研工作似乎没有结束,只是以另一种形态开启。

 

不让荣誉成为包袱

 

2007年回归时,尚思辰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不做纯研发,要离市场更近一些。“我觉得自己的性格更适合走向市场。”她觉得生物科研工作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离开在美国知名大学的研究工作,尚思辰也失去了过往积累的光环。完全归零的她进入一家外企从新人做起,调整好心态,把自己当做一名“求经”的学生。科研工作可以是一个人在战斗,但是在企业里,项目的成功有赖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生物学博士的头衔无益于她解决实际问题。“让别人信任你是很重要的事情,”思辰做着那些最基础的工作,她还经常承担一些原本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从来不计较回报。

 

她成了公司里的例外。那些琐碎没人想做的事情,她会去做。那些处理起来很麻烦、很累的事务,她也愿意承担。慢慢地,公司里的人觉得这个生物学博士蛮好相处的。她在国内的好人缘就这样逐渐积攒起来,以至于离开第一家公司时,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极力挽留她。

 

第一份工作结束之后,尚思辰总结说,这是她回国后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一切从零开始,熟悉一家成熟企业的架构、运营、管理,最基本的商业活动都是在这家公司有了感性接触,而后一心要贴近市场的道路走得就顺理成章了。

 

创业路上选择再次“回炉”

 

尚思辰的创业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在哈佛大学带领团队做科研项目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可能是适合创业的,科研和创业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它会给尚思辰极大的成就感,她觉得创业从骨子里是适合自己的。

 

于是,她一直寻找着合适的创业机会,她需要合作伙伴和相应的资源,机会一旦到了,便很快启动了她的创业项目。2008年,尚思辰创办了卓凯贸易公司,主要做涂料涂层的进出口贸易。在当时的市场中主要是一些国外品牌,国内从研发到市场都是一片空白,而在涂料涂层研发方面,尚思辰的团队具有优势,她觉得这个行业的未来是一片蓝海。于是,她创建自己的团队,规划企业蓝图、确定未来的发展战略……一切都在令人兴奋的开展并且完成着,11个月之后,企业的收入达到1500万。

 

2009年,尚思辰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又创办了上海金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建筑节能隔热膜、汽车防爆膜、电子保护膜等功能性薄膜的企业。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创业之路越走越远,尚思辰却陷入反思,公司越往前发展,他们将来所要面临的业务会更复杂,她觉得自己缺乏大型企业管理和经营方面的框架知识。就这样,尚思辰决定回炉,进入长江商学院。

 

在沃土中发芽

 

2010年,尚思辰成为了长江MBA的一员。之所以选择长江,她觉得自己心中有着创业的种子,种子的生长、发芽需要有沃土的滋养,而长江商学院恰恰是创业者的沃土,这里的创业氛围比其他商学院更为浓厚。

 

在长江商学院里,她是狂热的俱乐部活动爱好者,十四个月的时间里,她加入了多个俱乐部:创业俱乐部、能源与环境俱乐部、社会影响力俱乐部……她不愿意浪费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在俱乐部的各种活动中她也收获了深厚的同学情谊。

 

尚思辰的创业经历让她认识到,在同等情况下,女性创业者要到别人的信任,所需要证明的能力更多,尤其是在项目初创期;在团队融合、企业文化塑造方面,女性创业者更加柔和,更有利于团队沟通。2010级女生偏多,尚思辰就组建了女性商业俱乐部,举办商业女性领导力沙龙,专门用来探讨和研究女性创业者的优势和劣势。

 

回想长江商学院的十四个月学习生涯,累是常态。边创业边读书,还要忙于俱乐部活动,她经常写作业到凌晨三四点钟。思辰说,在长江的日子是“累并充实着,”这段经历让她的创业之路走得更踏实。

 

有一种情感割舍不掉

 

“每次谈到感谢,我就会列出一大串的名字,生怕把谁给漏掉。”尚思辰所谓的一大圈名字包括但不限于这些人:Flora Feng,Spider Di,Leo Sun, Will Song, Michael Pang, Peter Sun, Tony Liang, Miro He,Jeff Li……这些都是她昔日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其中有思辰同一届,也有她的学长、学姐。

 

2014年,尚思辰把公司更名为浩驰科技,并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准备挂牌的过程是辛苦的,由于缺乏财务和投融资的经验,思辰把她的在长江认识的同学视为自己的创业参谋。

 

“遇到了财务的问题,我就立刻给善于财务分析的同学打电话;遇到了法务问题,我就联系法务出身的同学。”来自长江的同学就像是思辰的军师,帮助她进行产品定位、财务分析,介绍合作伙伴,每个人都在无私的为她出谋划策。

 

同学情谊是人生中最为特殊的一份情感,没有血亲关系,却总是割舍不掉,即使远隔千里,依旧不忘同窗共读的彼此。纵然已经毕业四年了,昔日的同窗早已各奔前程,思辰说这样的情感总是割舍不掉。

 

思辰与长江的缘分未因毕业而断,她始终愿意参加长江商学院的活动,在活动中见见老师,会会同窗。2014年10月份的长江青年人投资论坛上,尚思辰带来了她筹划许久的新项目 -- 车非常色,这是一个O2O模式的轻改装平台,让汽车不再是简单代步工具,而是个性、时尚、潮流的完美体现。

 

“我向老师、同学们求教的道路一直没有停下来,我的创业之路始终有他们伴随着、帮助着,”尚思辰说道。

 

经典对白

 

对于创业的女性,我们总是充满着好奇。她们平时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创业之外的她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会不会总是一脸严肃?这里是科研创业者尚思辰的回答。

 

Q:你最近在看的书有那几本?
尚思辰(简称尚):《大数据时代》、《跨界》、《参与感》

 

Q:你业余的爱好是什么?
尚:旅游,在美国时,著名的景点基本都去过;现在每年也会计划1-2次长途旅行;喜欢吃,常常研究各地的美食;音乐,追Hitfm每周的欧美潮流歌曲,这让我心情愉悦。

 

Q: 如果给你的性格特点找到一些关键词,你觉得有哪些?
尚:开朗,有韧性,好玩。

 

Q: 有没有喜欢的名人名言?
尚:“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是我现在状况真实的写照。另外一句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虽然很普通但是我很喜欢,给我一种很踏实的信心。

 

Q: 你最喜欢长江哪个老师?哪门课对你启发最大?
尚:最喜欢的老师是刘劲,他和蔼、亲近,上课很诙谐幽默;最受启发的课程是组织行为学,这门课教我们如何凝聚人心。

文/李一龙

相关阅读Related information

申请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