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文MBA  >  校友精英  >  校友故事  

金融MBA新生掠影 | 刘洪涛:标准先生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2日

 

在刘洪涛的价值体系里有一些并不违和的矛盾。

 

他既是国内大型企业的执行总经理,也是时髦的金融精英。工作时他西服革履,然而在不工作的时候,他又是哈伦裤加深红色迷彩运动鞋。除了公司的职务外,他还是一位理财类畅销书作家。虽然他是地道北京人,但是他自己选择住在酒店里——在生活的这些方面,他又与众不同,而且他不像这个年纪的很多人那样,难免介意这一点。

 

 

保持水准,与时俱进

 

刘洪涛第一份工作及以前的人生选择没有太强的个人意志。家里人和他大概都是这样的想法,高考考到北京前一百名,学校就不会错到哪去,工作也不会错到哪去。他毕业后顺理成章进入了最好的国家会计咨询公司之一——安达信。只不过没过多久,安达信就被普华永道收购了。在安达信从前的员工再优秀,面对的都是有些尴尬的处境以及前途未卜的迷茫。

 

好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003年,外资在中国市场大幅扩张,遍寻并购标的。适时普华永道在这前后成立了并购部。刘洪涛隐隐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在做了几年IPO审计之后,他开始对未来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并不讨厌财务,但希望拥有更大的空间,而并购部为他打开了一扇门。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融入这个新公司的机会。

 

这次,他有意也好无意也罢踩对了大势。在接下来的几年,普华永道并购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并购部从10几人扩大到100多人。

 

他发小说起他时候,会开玩笑说:“刘哥格局大。”他的确是个对趋势非常敏感的人。如果说他这次对于大势的捕捉还有些运气,之后他踩准了每一步大势则是他有意所为。势在事先,也是他强调的“与时俱进”,“雷军他们不都在说,台风来了,猪都会飞。”

 

对势的把握,重要的是判断退出的时机和下一个大势的方向。在普华永道工作了7年之后,他开始寻找往产业链上游即并购基金工作的机会。

 

新企投资成立于2006年,是最早获批在中国投资的美元基金,最大的出资人是英国的老牌银行劳埃德。截至2013年底,管理资金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在新企的5年里,他主要投资消费品行业。这是一段PE发展的黄金时期,刘洪涛在2007年加入PE行业,扎下去就是5年。

 

随着中国PE行业的成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基金崛起。这时美元基金在中国越来越处于竞争弱势,国内很多产业资本也进入了并购整合阶段,国企改制也是资产重整的一种,不光需要大额资金的支持,有些行业也对外资设定了种种或明或暗的限制。相较之下,2012年后的人民币并购基金(buy-out fund)比外资成长基金显然更有优势。

 

在这种判断下,2012年刘洪涛开始寻觅到大型人民币并购基金工作的机会。2013年元旦刚过他就跳槽到联想控股的并购部门,战略投资部。在这之后的2013年,很多外资基金也纷纷在华折戟,其中凯雷亚洲成长基金关闭了在成都的办公室、2014年10月其上海的办公室等事件都佐证了他当初的判断。

 

 

另一套标准,另一个房间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不过生活中精英们往往看重机遇,忽视挑战。来到联想之后,他赖以生存的外企的职业标准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洪涛加入之前的外资PE时只和合伙人谈了不长时间便得到了这个机会,这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源自他们彼此都拥有相似的行事风格和语境。而在大型中资企业,事情是另外一种图景。

 

其中一个很显著的不同是,他开始意识到一些以前忽视的问题,比如“虚”就不再是一个贬义词了,“务虚”变得很重要。做事之前的协调、沟通、战略、路线、领军人物、领导风格这些“虚”的东西对于他来说变得比以往重要。外企和国企就像两个风格和布置完全不同的房间,人在其中,需要因时因地制宜以适应。

 

他的感受总结说,外企存在个人英雄主义,接受个人显性的主动和争取,而且往往这对于达成好的结果非常重要。但在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背景的企业,“时机”有时更重要,创新需要斟酌,推进项目更需要适应战略方针、等待时机。

 

他慢慢适应了其中的规则。很快当海外投资这一重要的主题和机会出现时,他抓住了。

 

扬帆出海

 

经历过前期从审计转向并购、从乙方跳槽甲方、从外资转向中资后,这一次他选择了从国内走向世界。在中国即将就成为世界主要资本净输出国的大时代背景下,在中国不能再依靠吸引外资来推动经济时,对外投资就成为了各大国内领先企业所不可避免的重头戏。

 

早年有联想集团并购IBM,后来有复兴基金投资Club Med、光明食品收购英国维他麦等一些列不仅局限在能源、矿产以外的重大海外并购,而且频率越来越快、金额越来越大。认识到这一趋势,刘洪涛抓住机会,在联想控股与弘毅投资组成的联合海外投资小组中担当重要海外投资项目的规划与执行。

 

新的旅程

经过两年的锻炼,刘洪涛日前加入了万达投资,担任并购部执行总经理。为集团一系列对内、对外的重大并购活动增砖添瓦、贡献力量。他这一路走来,总结如上个,还是在于对态势的选择。连同他在之前各种工作机构中的磨练,他希望他自己能够在职业和事业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长江FMBA产融结合的定位与他的工作实践也最为契合。他说,“我尊敬的很多同仁都出自长江,我很高兴来长江找齐。”与众不同的是,当问到他为什么来长江时,他说“来长江FMBA,是为了加入师兄师姐们已有的大团体”。能够加入长江,对他来说如同得到其他一群精英的认同,倍感温暖。

 

生活中他得到了大部分想要的东西,并且对生活是满意的,而且拥有了一定特立独行的自由。  “什么都得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无论表象如何纷杂矛盾,这种有要求的态度贯彻他的生活始终。从小时候只要学习一样东西就坚持不懈直到获奖,到长大以后读什么学校,事业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都要有自己的标准“写书就要写出排行榜的畅销书,来念书,就要念最好的。”

 

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