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文MBA  >  校友精英  >  校友故事  

长江金融MBA2011北京班学员杨骁:开拓思维 开放眼界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6日

2006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从一个普通法务专员到北大方正集团战略投资部总监的顺利发展,没能给杨骁带来更多的踏实感。“除了工作和生活,好像还缺点啥。这也许就是30岁的焦虑吧。”杨骁自嘲的说。于是,杨骁最终坐在了长江商学院金融MBA专业的教室里。当初报考长江时杨骁主要看中了长江的商业气氛,对于已经有硕士学位、学术训练方面没有太多诉求的杨骁来说,寻找一个不同于体制内的教育,浓厚的商业氛围、灵活的课程安排才是最终的目标。

 

09年买房时的首付才40万,为了上长江,不算奖学金和公司赞助,光自己真金白银就掏出了20万。而现在看起来,这钱确实没白花。在长江的2年,杨骁学到了知识,交到了朋友,也体验了成功的感觉。而其实,开眼界、交朋友和学知识,这才是杨骁到长江的目的的真正排序。

换个角度看商业
长江的老师不会对你有太多演算过程中的复杂性要求,用简短的时间讲出精髓,让学生看到本质才是他们的目的。
谈判课上的游戏是两个人分100元。陈雅如教授说在美国和中国的MBA的课堂里,情况几乎一致,不是五五分,就是三七分,但是在长江商学院的EMBA班里,居然几次出现了全给对方,自己一分不要的解决方案。“从这样的过程中,你就能看到中国企业家们看问题的不同思路和角度。同时也告诉你真实的商业环境里应该具备怎样的思维方式。”杨骁深有感触地说。
 


互相取长,共同成长
由于杨骁的工作忙碌,2012年下半年调任至重庆,在某医药上市公司担任董事秘书后,更是与同学们交流的时间少了。但是一位券商分析师的同班同学却成为杨骁在长江学习时的最大收获。“我经常会打电话咨询他,作为董事会秘书,有的时候需要见分析师,我也会邀请他一起去,他就像一个观察员,为我提出中肯的意见。”

长江金融MBA同学的平均年龄也就30岁,大多刚刚进入管理层。面对职场发展中的共同问题,对管理实践的交流,互相取长,共同成长,这比生意上的关系会更进一步。

从工程师到设计师
杨骁七年的法律学习、三年的公司律师的工作经历,养成了缜密和细致的思考习惯,就像一个工程师,对一项交易,想到的是规则,看到的是风险,习惯从技术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转岗进入筹划战略收购重组交易的战略投资部门,一段时间令他很不习惯。杨骁说“那一年虽然职务已是投资经理,其实我只是战略投资部的法务经理,真正的转变,还是在长江商学院学习期间发生的。”

无论是胡捷教授的“金融市场与机构”,还是张弘教授的“投资学”“风险管理”都视改变规则、灵活创新是金融的灵魂。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发现商业机会和价值,勇于克服困难,是杨骁在学习和工作中新的收获。通过在长江的学习,让杨骁觉得已经有信心从一个工程师上升到一个设计师,用发现商业价值的敏锐眼光找到商机,然后画出图,做出方案,再来解决一个个执行中的难题。“这种思路上的开拓与创新让我摆脱了曾经浑身的匠气。”杨骁很满意自己的进步。

从一个部门总监到可以利用金融知识帮助处理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和兼并、市值管理和资本运营的所有事务,杨骁在自己事业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