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文MBA  >  校友精英  >  校友故事  

长江金融MBA2011北京班学员牛晓毅:长江给了我道合的朋友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9日

“我一直相信志同道合,虽然一起来长江念MBA的同学们志向不一定相同,但是却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来走,这就够了。我念MBA就是想认识更多道合的朋友。”笃信缘分的牛晓毅是我所采访的长江商学院MBA的同学中很不一样的一个。

 

  从小英国留学

初中毕业就去英国留学的牛晓毅,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了哲学与数学专业的学士后毅然回国。“因为英国给不了我精神的满足,给不了我王朔所能带给我的那种热情,给不了我儿时的回忆”,于是2003年刚刚毕业的他毫无悬念的回到了他热爱的北京。

从中国网通的战略分析到帮助创业型公司上市,再到中海油的国际事务部负责海外油田的收购和兼并,最终到鼎晖投资公司做投资分析,一路走来,牛晓毅虽然不是金融出身,却用实践趟出了一条金融之路,而在这条路上他也走了将近十年。“虽然是哲学出身,但是数学底子还不错,做金融还不算太难。”牛晓毅不无调侃的说。

寻找道合的朋友

“但是,随着越做越深入,我发现仅有实战是不够的,我需要更严谨的框架知识。”于是2011年春天,牛晓毅来到了长江商学院攻读金融MBA,并且长江也是他唯一报考的学校。

谈到为什么会选择长江而且是唯一的选择,牛晓毅很调侃的说:“因为它最贵吧。”严肃下来的他告诉记者,也许是从小就在国外留学的原因,在北京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从一开始他就觉得长江可以带给他更多更靠谱的朋友。于是,相信感觉的他做了这样唯一的选择。

很多人想认识朋友是有目的的,而牛晓毅却只是为了能找到道合的玩伴。“我比较相信缘分,做事做人都不喜欢太功利。”牛晓毅那有点不羁的性格背后却是一颗原本平和的心。

我喜欢长江开放式的教育

“在长江学习,给我的感觉和在英国接受的教育差不多,很开放,是那种启发式的教育,而不是教条的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牛晓毅说。

在牛晓毅看来,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面对人生的感与悟一定是有差异的。“虽然上的是同一个老师的课,但每个人的所悟到的内容一定是不同的。在长江,在这种平等开放的氛围中可以让你自己自由地去感悟,去收获。”

课程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战略课和市场供需关系课,“这两门课程虽然从理论本身可能对我现有的工作帮助不大,但是它们教你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而提高思维深度。”其中美国老师Brian的管理经济学上所做的模拟竞争商场游戏让他最有感触,“很神奇,大家在游戏中的行为和Brian老师提出的理论惊人的一致。当然其他很多老师的课也都让我受益匪浅。比如胡捷教授,他本身是有创业经验的,所以相比较于那些学院派老师,他的经商之道就更有实际意义,而陈龙教授经常会挑战传统金融市场的观念和常识,告诉我们那些一直被当作定理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他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

“老师所能给我们的可能差不多,但是我们每个人从中悟到的东西就不尽相同。上课时其他同学发言,有时候我就会有不同的观点,我会立刻提出来,可能会影响老师的教学进程,但是老师很鼓励我们能有不同的观点,因为只有相悖的观点才能会引发更深层的讨论。这种不同观点间的猛烈碰撞让我觉得很有乐趣。”牛晓毅形容自己就是一个质疑者。

和同学们结伴不存目的

“虽然大家读的都是金融MBA,但是在我们班真正在金融机构工作的不到一半,他们有的是在大企业工作或者自己创业,甚至还有专门做门窗生意的私企老板。从这一点来看,我也很欣赏长江在对待学生生源方面的开放性,吸纳不同背景的人,没有什么是必须的,只要有想法就可以融入进来。我们在一起会经常相约喝酒、踢球、唱歌。”

当初牛晓毅选择学哲学是因为恐惧死亡,想了解和探讨人生的意义,但是慢慢的他发现人生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平和的心态,“我对于财富和权利没有什么欲望。所以和同学们在一起很放松,没有目的,只有娱乐。”牛晓毅说。

“明年6月份就要毕业了,说实话我还真没在长江呆够呢。”最后,牛晓毅终于收起了他的嘻哈性格,深沉又略带伤感的说了这样一句话。

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