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研究 > 研究中心 > 中国发展方式研究中心

循序渐进 翩翩起舞:透过工程机械行业看“中国制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8日

出版机构:长江商学院中国商业与全球化研究中心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生产和制造大国,“中国制造”是一个被高度关注的全球性话题。一方面,“Made in China”在短短30年遍及全球,快速成长且日益壮大的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是什么?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其转型升级之路在哪里?迫切希望提升自身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又会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国制造”建筑于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蓄势储备阶段和高速发展阶段,期间经历了三个战略时期:填补空白、进口替代和出口拓展。由于中国具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独特的二元制经济结构,因此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国制造”都形成了独特的内部替代和二次产业分工。即,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制造业是沿着日韩、亚洲四小龙而后于20世纪80年代转移至中国,各个国家和地区遵循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发展路径。而在“中国制造”的发展与提升过程中,早期从事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如今已发展为大型制造商,如联想、华为和三一重工等,成为初具全球竞争力并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战略主导的跨国公司。在这些中国大型制造企业身后,从东部沿海到内陆腹地,从国企、外企到民企和乡镇企业,大量中小型制造企业不断涌现,迅速填补了低端市场空白,成为“中国制造”概念延续的接续力量。

从全球化发展理论看,“中国制造”的内部替代和二次产业分工超越了传统的全球化发展轨迹。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制造”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并虎视眈眈全球化的重要条件。然而曲解“中国制造”成长壮大过程中的独特性,以偏概全夸大“中国制造”的低端负面性,是引致“中国威胁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忽略二元性和内部替代等因素,也不利于政策制定——为“中国制造”的整体升级发展和大型制造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本报告《上尽层楼更上楼:以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透视“中国制造”的转型与全球化战略》中,我们透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历程和重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总结分析了“中国制造”的独特要素以及内部替代和二次产业分工现象,据此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升级转型和全球化发展等问题。本报告也是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全球化研究中心(CKGSB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CKCSG)关于“中产阶层企业”(Middle-Class Enterprises,MCE)和“中产制造企业”(Middle-Clas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MCME)以及中国企业全球化与全球资源整合系列研究的深入研究项目之一,我们热忱邀请您参与其中以深化相关研究内容。

目录

序言

释义

第一部分:“中国制造”的成长路径

蓄势储备阶段(1978~1999年)

高速发展阶段(1999以后)

第二部分:解析“中国因素”

产品因素

技术因素

资本因素

产业集群因素

第三部分:“中国制造”的全球化

绿地投资

海外并购

展望:畅想“中国模式”

关于我们

 

如需案例全文,请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东2座2层

电话:(+86)010-85188858 转1210

电子邮件:ckcsg@ckgsb.edu.cn

相关阅读

学院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