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媒体报道  

《经济观察报》:海鑫的劫数——实业与投资关系的错位

作者:滕斌圣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上个月,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海鑫钢铁,因经营困难并可能负债上百亿,停产了全部六个高炉;同时,光大银行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海鑫董事长李兆会被查封、冻结银行存款3.24亿元。

 

这样的劫数,似乎并不完全意外。前两年,李兆会就曾因与演员车晓快速结婚并离婚,以及违规套现山西证券股份,吸引了媒体眼球。之前,他主要以资本运作高手的面目出现,在诸如民生银行和银华基金等项目上大展财技。再之前,他则被视作康熙大帝式的雄才少主,在其父李海仓被同乡枪杀后,以21岁的弱冠,终止海外学习,仓促回国接手,不久即赶走其叔父等一班创业元老,实现对企业的完全控制。

 

李兆会的真正兴趣,显然在投资而不在钢铁。近年来钢铁业风光不再,连国企武钢等都大幅亏损,要靠养猪补贴,外行如李兆会,对此心灰意冷,不难理解。这其实也是一代中国企业家的共同遭遇:前些年,由于国进民退等问题,一些民营企业家对于长期从事实业信心不足,而且中国经济正转向供大于求,做实业赚钱比以前困难得多,回报往往不如做投资。因此,中国企业家“实业优而投资”, 一时成为潮流。有的卖掉或离开原企业,转身做投资,比如李一男和卫哲;有的以实业为掩护,资金大半转向投资,比如李兆会。

 

不过,在发达国家,很少有身处壮年的实业家激流勇转,转向投资。韦尔奇在GE,格罗夫在英特尔,乔布斯在苹果,都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即使是IBM的郭士纳,也是在59岁退休后才进入私募投资,成为凯雷集团的董事长。

 

实业家转做投资面临相当大的风险,因为他们虽大都是某一行业的里手,但却未必熟悉其他领域。2005年周鸿祎离开雅虎后,曾做了一段时间天使投资人,但十来个项目里有一半“打了水漂”,他总结出三条教训:投不熟悉的行业,比如羊奶;碍于朋友情面,友情投资;冲动投资,有赌的心态。2006年,周鸿祎担任自己投资的奇虎360的董事长,从一名投资人又变回成功的创业者。

 

雷军的投资理念有所不同,遵循三条原则:不熟不投;只投人不投项目;帮忙不添乱。只投熟人是一大特点:只限于“朋友”和“朋友的朋友”,所投项目基本都在互联网行业,包括凡客诚品、拉卡啦、卓越网等。

 

可见,在本行以外做投资绝非易事。李兆会这些年的投资表现,总体上中等偏下。其中最成功的一笔民生银行投资,他父亲在世时就基本确定下来,功劳可以算一半。其他的金融行业投资,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大的收获。相比专业的投资机构,比如红杉资本等,李兆会的投资乏善可陈,恐怕远不如把钱交给这些专业机构跟有效。

 

此次海鑫的危机,表面上看是因为银行挤兑,短时间内减少了它几十亿的贷款额度,逼迫李兆会不断套现其他投资,都难以应付。其实质,正是李兆会历年的釜底抽薪,将资金转投其他,才会逐渐危及钢铁企业的正常运作,尤其当全行业持续低迷之时。而这正是放着实业摊子不管不顾,抽身做投资的最大风险:最终“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曾国藩语)。

 

2007年雷军辞去金山软件CEO后,做天使投资人显然不能满足他的产业梦想,于是在2010年又创办小米手机,奠定了今日“雷布斯”的江湖地位。在企业家不断成为投资家,中国有产业空洞化危险的今日,“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中国经济的脊梁,毕竟还在于实业。

 

其实,国内几大产能过剩的行业,都面临一个抉择,是像沙钢一样苦练内功,坚守主业;还是和海鑫一样,转移腾挪,以虚代实。盖棺论定,为时尚早,但是,沧海月明珠有泪,李海仓创建的钢铁帝国,不到十年就可能分崩离析,还是让人喟叹。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