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观点文章  

朱睿——今天,你被谣言打败了吗?

2020年的春节非同寻常,相信不少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刷手机上各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信息,越看越焦虑,越看越紧张,可是又忍不住一遍遍刷新,更有甚者每天情绪低落,难以专注其他事情,随眠质量下降......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不妨轻轻地问一句自己:“我今天被谣言打败了吗?”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请你看看下面的网页截屏(来自腾讯的“求真”频道):

 

里面的很多信息是否都似曾相识?这些信息是否都曾给你带来一些特别的情绪,比如焦虑,愤怒,激动,着急?但你是否意识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信息都是未加证实的谣言。 

本文希望和大家分享:1. 什么样的信息会更快被传播?2. 谣言广泛传播的后果;3. 我们能做些什么,不被谣言打败。

 

什么样的信息会更快被传播?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商学院教授曾经对纽约时报上3个月内的所有文章的流传度进行分析,发现流传度最高的是那些会给人带来高强度情绪反应的信息,例如让人愤怒,焦虑或者激动的信息。因为这类信息会带来更大的谈资,更容易引发人们的讨论和行动,所以人们对这些更感兴趣,也更愿意传播。

而大部分的谣言信息恰恰就因为具备了引发高强度情绪反应这一特点而变得流行。在疫情这一特殊环境下,这些天生更具有传播性的信息迎合了人们的焦虑心理,更加容易大范围传播,而掩盖了那些真实,客观,冷静的信息,从而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情绪压力。因此,打败谣言的第一要素就是你需要意识到,周遭很多信息之所以流行,并不是因为它们真实,而是因为它们引起了强烈的情绪。

谣言除了本身内容具有情绪感染力,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更是加剧了它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1月24日到25日对1万多名网友的调查显示,民众最主要是通过微信和微博这些社交媒体了解疫情相关信息(82.36%的民众会通过微信了解信息,75.77%的民众通过微博了解信息,远高于其他信息渠道)。

但人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社交媒体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谣言的影响增加了威力。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社交媒体的环境中,因为人们以为他人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并且出于对他人的信任,会更容易对社交媒体上传播的信息不假思索地接受和传播,而不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辨别其真伪。这种不假思索地接受和信任会使谣言更加畅通无阻,也让它们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但这个研究也通过实验展示出,一旦提醒人们需要对信息做出独立判断时,谣言的负面影响就会大大减轻。因此,打败谣言的第二项利器是摆脱社交媒体的影响,多启动自己的独立思考。

 

谣言广泛传播的后

谣言除了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情绪压力,还会使我们对现状产生不理性的判断,做出不明智的行为。当你听说钟南山教授也感染肺炎的时候,当你听说周围各种病症传言的时候,你是否突然感觉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很危险,有一点咳嗽和头晕就觉得自己可能中招,需要去医院确诊?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和显著性思维(Saliency Effect)影响了你的判断。可得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很容易被自己更容易看到听到的信息所影响,而忽略掉其他的信息。

比如说,因为空难在媒体曝光中较多,更容易让人得出飞机是最危险的交通工具的印象,而忽略了实际上火车和汽车交通其实具有更高的危险系数。而显著性思维指的是如果某件事情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有显著性的影响,人们通常会高估其概率。

具体到疫情的环境中,铺天盖地的病症信息使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变得非常显著,也被所有人熟悉,你会无意中放大它的发生概率,似乎空气中弥漫着病毒,无时无刻不处于危险之中。但是实际上你静下心来仔细看数据,你会发现如果你采取了正常的防护,尽量避免人多的环境,感染的概率并没有那么高,发病以至于致死的比例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这种思维的偏差为你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因此,当你因为各种信息而恐慌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否过分放大了疾病的概率?

这些心理现象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民众会对来自武汉以及湖北其他地方的人带有偏见。必要的谨慎当然需要,但与此同时,不要因为疫情而失去对他人的尊重和温情。

我们能做些什么,不被谣言打败

第一,照顾好自己,带好口罩,避免去人群聚集处。不给社会,医院增加额外的负担;

第二,客观,冷静地关注新闻。不轻信谣言,跟进权威媒体,独立思考;

第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与其担忧不止,不如把精力花在帮助他人身上。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在紧密地和我们长江商学院湖北校友会的校友保持联系。他们在疫情前线,本该是我们帮助的对象,但很多校友们更多关注地是如何整合,调动更多的资源,有效地配合政府,缓解医院,医护人员,病人的真实需求!苏毅,当地校友会秘书长,每天对接无数信息,和众多校友和爱心人士一起连续作战。他在一个群聊中不经意提到“每天都是二点左右睡觉,一天一下就结束了。”

致敬这样的人,也希望你我不被谣言打败。

文章来源:《虎嗅网》

相关阅读

学院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