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观点文章  

滕斌圣:阿里金融王国的进化

文章来源:《经理人》 2013年8月

■文/滕斌圣,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战略学副教授

提要:阿里金融最终的目的不是去建立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而是让资金流与物流、数据流构成阿里帝国的高速公路网络,以支付宝为核心建立一个服务于各类交易的金融生态系统,倒逼金融机构服务于这个系统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视窗:当支付宝的数据实实在在地沉淀下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支付宝的用户都会自动生成信用额度。未来阿里金融的角色更像是一个信用审核员和平台服务员,而不是交易的主体。

从小贷、虚拟信用卡、互联网保险到近日推出的“余额宝”、资产证券化,阿里小微金融集团(以下简称阿里金融)的平台战略愈发清晰。很多传统金融业者高喊“狼来了”,他们认为阿里金融在抢他们的饭碗。其实,阿里金融最终的目的不是去建立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而是让资金流与物流、数据流构成阿里帝国的高速公路网络,以支付宝为核心建立一个服务于各类交易的金融生态系统,倒逼金融机构服务于这个系统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马云的理想不是仅仅做一个电子商务领军企业,而是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商业帝国,创建商业模式的最高形式-国家商业模式,阿里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正是马云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棋子。阿里巴巴未来定位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核心业务,这是马云在2012年9月的网商大会上提出的新战略,此后,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的动作频出,布局新业务、推出新产品与调整组织架构等多措并举。

马云曾多次表态不会和银行竞争,银行不想做的由他们来做,但阿里金融在金融服务领域已形成贷款、担保、保险、信用、支付结算等全流程,加上近日推出的“余额宝”和“资产证券化”又填补了“吸储”这一环,阿里金融在理论上已经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金融机器,尽管还有很多管道需要打通,但这只是时间问题,一次次让传统金融震撼的产品推出,吸引了足够的眼球,也为阿里金融的单独上市增添了砝码。

搭建基层信用系统

借助“诚信通”、“诚信通指数”等服务建立的商家“网上征信系统”是阿里金融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和根本。而未来,阿里金融获取信息的渠道将多元化,除了支付宝这一交易平台外,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两大社交平台的合作也有巨大的想象空间。阿里参股新浪微博,与腾讯合资卖保险,通过社交圈的人际关系转化成信用额度,当然,微博和微信两个社交平台是否愿意对阿里完全开放数据也还是个未知数。

阿里金融现在做的并非典型意义的互联网金融,更像是小贷公司的互联网化。但阿里金融做的绝不是小贷公司所能做的,阿里金融最具互联网金融精神的是用其掌握的大数据构建分析模型,处理实时动态数据,从而完成借贷审核。其放款的依据主要是在阿里巴巴平台上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以及用户网络活跃度、交易量、网上信用评价等。

阿里金融用非人力的方式做出是否借贷的正确判断,阿里做了银行做不了也不愿意做,而小贷公司又做不好的事,挖掘的是一片空白地带。

此外,与小贷公司相比,阿里小贷年化平均利率是18个点,但是由于借贷还款非常方便,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阿里金融不鼓励用户长期借款,按照平均150天左右的借贷期计算,也就是五分之二年的借款强度,平均只有七点几的成本,而小贷公司则是二十多个点,成本优势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阿里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为6亿元,重庆阿里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阿里注册的是小贷公司,但定位绝对不是小贷,因为没有银行牌照,阿里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做全国范围内的业务。鉴于小贷公司可以从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但融资金额不得超过自有资本的50%,这意味着阿里金融两家小贷公司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仅为24亿元,这对于阿里的长远发展战略来讲是远远不够的。

阿里小贷资金来源将不断演化,逐步多元化,三分之一是自有资金,三分之一是引入外部资金,另外三分之一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就是将现有借出去的贷款证券化,和信托公司和金融机构做成可投资的证券卖给第三方,这样的产品现在供不应求,往往在内部就消化掉。对于阿里小贷而言,除了自身收益方面的考虑,涉足资产证券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流动性。

设计风险控制系统

阿里内部也讨论过是否做P2P的问题,最后放弃了,最主要的原因是风险问题。未来会不会做P2P?肯定会做,那要等支付宝的交易数据沉淀到足够丰富。阿里金融选择了从阿里巴巴和淘宝体系内的用户入口介入信贷领域,这部分用户的信用是可控的。淘宝、天猫有成千上万家小网店,这些网店的注册信息、历史交易记录、销售额现金流等信息,在阿里巴巴的数据库里一清二楚。只要网店有真实的订单,阿里就可以给它放贷。经营状况好的网店,还可以凭借自己的信用获得贷款。比起传统银行一家一家地调查企业、一笔一笔地进行审核,成本和风险明显降低,效率则大大提高。很多淘宝店主经营多年,淘宝店甚至是赖以养家糊口的营生,违约成本巨大,因此淘宝商家的违约概率非常低。

阿里也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实时信息适时调整用户信用等级,账户交易或者订单的波动,支付宝资金往来的情况的变化,都会导致用户信用等级的实时调整。一旦突破设定的红线,后台就会要求贷方提早还款,在商家各种贷款渠道中最先收回资金,把可能出现的坏账率降到最低,这比银行事后干预的机制更先进。

阿里小贷的坏账处理方式并没有什么特别,即使真的无法偿还也只能做坏账处理,如果额度不太高,不一定会追溯,但这一用户丧失再次借贷的权力,同时,也在阿里巴巴各个平台中进入黑名单,不能交易和开店。

大数据是阿里金融的基础,在数据分析模型中,各种权重实时不断微调,让数据分析更精准,坏账率会不下降。另外一方面,信用考核的标准不会固化,通过越来越高的成本防止用户造假。

相对于个体风险控制,系统性风险控制会比较困难。阿里小贷在设计上分为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两种,淘宝、天猫订单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周期30天,信用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贷款周期6个月。阿里小贷累计为超过2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户均贷款额为6.1万元。

用户贷款的目的主要是流动资金的补充,而不是投资性的,因此风险相对会很低,坏账率控制在0.98%,数量级上百亿。每一笔平均十万来计算,100亿要十万个(次)商户来接,风险被分散了。阿里小贷为什么定位在100万以下?阿里内部评估,银行的贷款下限是500万,如果定在100万到500万之间,做出的产品会跟银行的产品过于接近。定位在100万以下也是决策层逼着阿里小贷做出跟银行足够差异化的产品,同时也是对风险控制的考虑。

构筑数据闭环系统

马云认为,眼下卖数据是不划算的,不要将数据的价值局限于“变现”,数据最终的指向是积累的信用,包括个人信用也包括企业信用。将数据变成信用,良好的信用又可以取得贷款、获得更好的服务,增加财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就是数据价值。

而阿里对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之一,阿里云承担最主要的数据分析,也对外承接业务,同时,支付宝也有自身的数据分析团队。

在阿里金融这个平台上,互联网所能够提供的正是供求双方需求的实时对接:即较低的交易成本、精确的客户细分,以及定制化的客户需求。用户网上提出申请后,后台数据和信息匹配自动匹配,如申请借贷数额在系统认定范围内,用几秒钟时间做出是否放贷款的决策,将人力成本降到最低。

在阿里金融的系统内,形成了数据——信用——财富的“闭环”系统。用户通过PC或移动设备发生的交易行为会产生相当数量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通过设备采集后进入分发中心,按照一定分发规则,数据被分发至各个集群服务器。零散的、无序的、没有关联的原始数据在集群服务器被加工成人或者机器可以理解的形式,数据进一步被挖掘,形成业务模型。此外,为了便于在内部解决数据的交换、安全和匹配等问题,阿里集团还搭建了一个数据交换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个事业群可以实现数据的内部流转,实现价值最大化。

开放平台交易系统

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说,阿里在颠覆银行。其实,阿里金融目前是在做银行做不了的事,颠覆是以后的事,这个颠覆就是构建一个网络金融平台生态系统。

阿里金融目前涉足的领域虽然广泛,但是只做阿里巴巴平台上的用户,没有天猫和淘宝注册的公司或商户是做不了的,而阿里金融从闭环系统走向开放系统的关键是支付宝。

网上支付、电商支付等绝大部分是通过支付宝,支付宝起到基础的作用,据易观国际201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支付宝占据支付市场,48.3%的市场份额。各类交易的信息都在支付宝,包括订单、是否支付,从长期来看,这类信息很难作假。

对个人贷款比较麻烦,但个人透支相对来讲要容易操作的多。阿里金融今年力推的一项新业务是用银行的资金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支付宝用户在淘宝和天猫商城购物的消费行为提供消费贷款,也就是发行虚拟信用卡,这对银行是有威胁的,该业务额度初定为1-5000元,阿里金融预计第一年贷款量在4亿-5亿元间。

任何行为本身都会产生数据,但只有线上数据有可能被沉淀和利用。支付宝是阿里数据固化的最好工具,在阿里的进一步拓展空间中,所有的想象空间都在支付宝上。在阿里巴巴内部已经实现完全非现金,将工资打到支付宝上,个中交易都在支付宝进行结算,完全可以推广到支付宝个人用户中。

两台移动终端的支付宝账户可以自由进行资金转移,由于安全性的问题,在银行的支付系统下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跳出银行系统进行操作。这个问题在技术上已经突破,交易可以不通过银行交易系统,直接在支付宝内部结算,而且不产生任何费用。这一创新的想象力空间巨大,如果每个手机用户都有一个支付宝账号,等于所有拥有手机的人的交易都可以实现非现金交易,而数据都会实实在在地沉淀下来,这对阿里金融来说是一座宝藏。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支付宝的用户都会自动生成信用额度。未来阿里金融的角色更像是一个信用审核员和平台服务员,而交易的主体是由阿里金融打上信用标签的企业和个人用户。

相关阅读

学院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