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报道  

《经济观察报》:商学院3.0——争夺全球性问题的主导权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8日

“西方倡导‘颠覆式创新’,这其中主要强调‘颠覆’二字,但对创新的建设性重视不足”,自创办之日起,直到今天,长江商学院一直追求的,是‘从月球看地球’的视野,是建设性的颠覆、引领式的创新。”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博士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说道。

2002年11月22日,长江商学院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建立。项兵介绍说,长江商学院在创立之初,就勾勒出面向未来的商业领袖所应具备的三方面特质。

第一,具有全球视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和全球担当。第二,具有人文关怀与承担社会责任。人文关怀是社会责任的源泉,有了人文关怀才有更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第三,拥有创新精神。

项兵表示,十五年来,长江商学院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与全球担当、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创新是长江的DNA,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是长江做的一些探索,也与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企业家精神相吻合。虽然是十五年前提出的理念,但至今仍然适用,未来长江商学院仍将沿着这三个方向进行人才培养。

商学院3.0

西方的商学院已经有上百年历史,而商学院在中国还是比较新的存在。项兵总结,亚洲的商学院,包括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国的商学院,发展到今天,都可以按三代划分。

第一代商学院主要以拷贝西方商学院为主。这一代的商学院主要致力于将西方的管理理论和理念与中国管理实践相结合。第一代商学院可以细分为两大类,分别以学术研究立校和以教学、培训为主。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是以学术研究立校的一个代表,这类商学院高度重视打造一支专职的世界级研究型师资队伍,同时重视学术研究,希望把学术研究做到世界级,当然这类研究型的商学院需要大量的财务支持。而我们大陆的绝大多数商学院,由于在财务和学院治理方面有挑战,难以打造世界级师资队伍,在学术研究上投入有限,因此大都以复制西方商学院的教学和培训为主。这类以教学为主的商学院在运营模式上有着比较深的培训机构与培训公司的烙印。

长江商学院成立时,希望能启动新一代的商学院,即项兵所称的第二代商学院。第二代的商学院有几大特点,第一,拥有一批专职的世界级教授,在与西方顶级商学院对话时,拥有平等的学术地位。这是成为一家世界级教育机构的必要条件和基石。

第二,这些专职教授在加入长江以后,能够持续产出世界级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之上,长江商学院通过对中国经济与管理问题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原创的、系统性的、前瞻性的管理理念与洞见,并把这些管理理念与洞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启动了东西方管理理念与实践的双向交流。

第二代商学院产生了一些关于中国问题的新理念,培养了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与全球担当、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第二代商学院的另一个贡献,是向世界比较清楚地讲述了中国故事,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二代中国商学院的一个特点,是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中国问题,研究对象是中国的国企、民企和跨国企业。研究的是中国企业如何整合全球资源,中国的再次崛起对世界的影响等问题。项兵认为,长江商学院用10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构建第二代商学院的使命。

五年前,长江商学院开启了对第三代商学院发展模式的探索。项兵认为,新一代的中国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全球问题,亦如十九大提出的为全球问题的解决“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越来越接近世界的中心,我们不仅要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更要解决全球经济发展的问题。”

关于建设第三代商学院,项兵说,希望再用五年的时间,取得两个方面的成果:首先,组建一支由80-100位专职世界级教授组成的师资队伍,目前长江有近40位全职教授。再者,对全球的重大问题有参与权甚至主导权。从文艺复兴到今天,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大都是由西方人主导和提出的,东方人更多扮演的是支持者、参与者的角色。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个由西方主导的时代将要结束了。

全球性问题涉及的方面太广,长江选择了四点作为突破口。第一,支持“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的独特价值之一,是长江商学院的校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丰富的经商经验。长江可以结合校友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打造一个经验分享与资源整合平台,增加企业家成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概率。同时,长江商学院将与俄罗斯一所知名大学合作,推出双学位课程。长江也希望与兄弟院校一起,支持和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商学院联盟。

第二,持续打造一个整合全球优质创新资源的平台。未来五年,中国不可能在在科技创新的所有领域都是第一,要认识到我们与美国、欧洲在很多领域存在的差距。长江希望打造一个平台,将世界上最领先的创新资源汇集到一起,供中国乃至全球创业创新者学习、交流与借力。中国的优势是拥有最大的增量市场,可以最快的速度将新科技商业化。这样我们在创新方面就不至于落后。

第三,聚焦儒家经济圈。儒家经济圈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和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及越南。2016年,儒家经济圈名义GDP达近19万亿美元,分别超越美国和欧盟,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该经济圈内的国家和地区虽然政治体制差异明显,但经济上都有不俗的表现,文化上有一定的同根性,都受儒家思想影响。长江商学院未来的聚焦点之一是服务儒家经济圈,帮助儒家经济圈实现共融与更好的发展。

第四,支持社会创新。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社会流动性下降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三大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无法单纯依靠政府,或者单纯依靠企业实现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在社会创新越来越重要的时代,企业需要重新定义自身的社会责任。因此,社会创新课程和公益课程将会成为长江商学院每一个学位课程的必修课。

教授团队的建设

谈及长江商学院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项兵坦言最大的挑战是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的建设。算上访问教授,现在长江共有42位教授,而长江的目标是有80-100位教授。

世界级教授团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师资规模的扩大及质量的提高,要求长江在教授聘任方面进入良性循环。一个大牌教授辞掉世界知名大学的教职,加入长江后如果没有研究成果,五、六年后,就会变成二三流的学者。教授都是理性的,如果不能保证学术成果的产出,他们便不会选择加入长江。打造一个支持研究的平台与环境,使得教授能够持续产出世界级的学术成果,对任何世界级教育机构来说,都是最难,也最重要的事。

长江商学院想要的教授就是斯坦福、哥伦比亚、MIT这类顶级学府想要的教授。随着美国减税政策的出台,未来长江与全球顶级商学院竞争招聘教授的难度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长江还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几年中国知名企业开始从长江”挖“教授。曾鸣教授、陈龙教授、廖建文教授先后被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和京东“挖走”,成为首席战略官。当然,这也可以被看作长江对中国商业发展的贡献。总体来看,如何吸引和留住专职世界级教授是目前长江商学院最大的挑战。

长江有近40位专职顶级教授,而西方顶级商学院可能有上百位专职世界级教授。要与世界顶级商学院竞争,就要有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包括对中国问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长江商学院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独特,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长江的绝大部分教授都有在世界顶级商学院的教学和研究经验。第二,长江的教授几乎都是全球顶级学府的博士毕业生,都受过良好的、系统的理论训练。第三,他们有全球视野。长年在国外教学研究的经历,使得他们的全球视野相对本土的教授要好一些。第四,李嘉诚基金会在研究上给予了长江比较大的财务支持,因此长江可以在研究上做比较大的投入。第五,长江的校友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对教学的要求也非常高,这促进了教授与学员间教学相长。

被挖到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和京东的曾鸣、陈龙和廖建文取得的成绩也并非一蹴而就,他们也是在长江课堂上一步一步演练得非常的优秀,这源于长江商学院从创办之日起就一直强调的对“四通”教授(通理论、通实践、通国内、通国际)的培养。

长江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作为一个商学院,当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商业问题时,就需要整合很多的外部资源。跨机构、跨学科的资源整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长江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的合作,需要整合、协调很多资源,就是不小的挑战。

再者,现在世界变化得太快,拐点太多,尽管长江做了很有前瞻性的准备,但仍要保持学习的心态,要有反思的能力,要有自我否定的能力,要有一切归零、重新开始的能力。

项兵说,他有很多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在飞机上他常思考的问题,是长江能够为国家、为世界做什么。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