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宜家:双基金会与家族共同执政的商业传奇【基金会观察】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9日

如我们在上一篇基金会观察之嘉士伯基金会的专题里所介绍,基金会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且伟大的制度创新。它不仅仅令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得以实现,还可以与商业企业的经营相结合,并由此产生了一批基业长青的知名机构,如嘉士伯、宜家等……

 

他们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却依然焕发着活力,在全球范围享有盛誉。他们不仅创造出可观的商业价值,也同时在推动慈善、教育、医疗、艺术的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移步瑞典,来看看宜家基金会的奥妙。

 

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白手起家,被誉为瑞典最勤奋、最节约的亿万富翁。通过双基金会模式,英瓦尔•坎普拉德不仅让宜家合理规划税务,实现长远发展;更通过治理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家族对基金会的决策权;此外,宜家通过家族基金会,在子女继承及家族慈善方面做了巧妙的安排。

 

作为非营利机构,宜家在社会责任的践行上也独具特色,充满人道主义关怀。宜家基金会目前与31个国际性非营利组织合作,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拯救儿童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最大企业捐赠者。我们希望通过对宜家案例的解读,从中找到对当下中国企业家在创造财富和善用财富领域的启发。

 

感谢您在上一篇观察推出后给予的积极反馈,我们也非常期待能继续听到您对宜家基金会制度的思考和见解。

 

——唐春霞 长江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很少有人知道,宜家这家在全球吸粉无数,年营业额340多亿欧元的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其背后竟然是由两个基金会——斯帝廷·宜家基金会(Stichting Ingka Foundation)和英特罗格基金会在运作,而通过双基金会的模式,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和他的儿子们,牢牢把握着宜家的命脉。


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

从骑着自行车送货开始的帝国

1943年,17岁的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在瑞典南部的埃尔姆胡尔特市创办了一家邮寄公司,经营钢笔、皮夹、手表、尼龙袜等物品,他将公司命名为IKEA公司——由他自己的姓名(Ingvar•Kamprad)、他生长的农庄艾尔姆塔里德(Elmtaryd)和牧区阿根纳瑞(Agunnaryd)的首字母组合而成,这就是后来的英氏控股集团(Inska Holding)。


世界上第一个宜家商场

1953年,坎普拉德发现了家居市场的巨大潜力,并进入家居行业。从那时起,宜家将自己的愿景描述为:通过提供各种设计精美、实用可靠和价格低廉的家居产品,为顾客创造更好的居家生活。


宜家认为,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地方,而儿童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

几十年之后,这个从坎普拉德骑着自行车给邻居们挨家挨户送家居用品的企业,已经成为全球业内翘楚,在全球47个国家成立和特许经营了373家门店。根据宜家2016财年(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数据显示,宜家集团销售总额达342亿欧元。


宜家标识在公司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几乎未经改变,1967年的版本一直是宜家的象征。

架构双基金会模式

鲜有人知道,除了英氏控股集团(InskaHolding),英格瓦·坎普拉德和他的家族还创办了两家企业,分别为英特宜家控股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为坎普拉德的小儿子马修斯·坎普拉德,和伊卡罗(Ikano)公司——董事会主席为英格瓦·坎普拉德的大儿子彼得·坎普拉德。


1980年的宜家

其中,总部位于卢森堡的英特宜家控股旗下有四家公司,分别为英特宜家系统公司、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集团、英特宜家地产公司和英特宜家财务投资公司。

而英特宜家系统公司拥有“宜家家居”品牌和零售概念。此外,英特宜家控股还通过与英氏控股公司(对外称“宜家集团”)合资成立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集团。而英特宜家控股旗下的后两家公司则主要做商业地产开发和财务投资。

而伊卡罗公司旗下业务则涉及房地产、资产管理、保险和零售,并在东南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开发购物中心,它同时还被英特宜家控股特许授权开设宜家家居商场。


2016年的宜家

也就是说,经过74年的发展,坎布拉德家族已经建立了一个跨越家居、物流、金融、地产、投资、服务等多重领域、足迹遍及全球47个国家的超大型跨国企业。

然而,这个商业机构从表面来看,却并非完全为坎普拉德家族所有。

1982年,坎普拉德在荷兰设立了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Stichting Ingka Foundation),目标是“促进和支持建筑和室内设计创新”。坎普拉德本人将拥有的英氏控股集团(Inska Holding)股权全部捐献给了该基金会,从而使得英格卡基金会实际拥有着英氏控股集团(Inska Holding)


英格瓦·坎普拉德工作时在宜家总部吃工作午餐,会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钞票付账。他喜欢喝酒,但不一定要贵重,一瓶廉价的威士忌能让他更加愉快。

1989年,坎普拉德又在列支敦士登设立英特罗格基金会,通过层层资本运作,实际拥有着英特宜家系统公司

这就意味着,坎普拉德家族创办的三家公司中,只有伊卡罗(Ikano)公司为家族所有。尽管坎普拉德本人对外界宣称“自己和家人不拥有宜家的一分钱”,但坎普拉德家族通过架构双基金会,不仅有效的规划了税务,同时实现了家族与基金会的共同执政。


英格瓦·坎普拉德没有时髦的服饰、昂贵的手表。日常装备是:一件褐色外套、一双磨损旧鞋戴着一副老式眼镜。超市和二手衣跳蚤市场是他最长光顾的地方。

双基金会与家族共同执政

宜家通过品牌授权、宜家基金会、宜家集团运营三权分立的创新模式,编织出“公司与基金会”的交织网络,形成了一个由坎普拉德家族牢牢控制的宜家王国。


英格瓦·坎普拉德的专属座驾是20年不变的老式沃尔沃

宜家的两个基金会分别控制着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其中,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控制着英氏控股集团,后者是整个宜家“有形业务”(一切看得见的商店、商品等)的母公司,其目标在于妥善支持和管理宜家;而英特罗格基金会控制着英特宜家系统公司,后者拥有宜家的“无形业务”,也就是“宜家家居”品牌和零售概念。


宜家集团的所有权结构 

每年,英氏控股需要向英特宜家系统公司支付总营业额的3%,“租借”宜家概念。按2015年宜家的销售总额计算,品牌使用费高达近10亿欧元。

在宜家的两个基金会中,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拥有370亿美元(《经济学人》估算),2006年5月被誉为“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之一”和“最大的非政府组织”,其资金用于投资宜家集团和慈善捐款。由于它的非营利和慈善属性,宜家的适用税率不是行业通用的18%,而只有3.5%,每年可节省数十亿美元。


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架构说明

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由两部分组成:慈善机构——斯帝廷·宜家基金会,资产管理机构斯——斯帝廷IMAS基金会。英格卡基金会有五名董事会成员,坎普拉德家族占两个席位,目前由坎普拉德本人及其长子彼得·坎普拉德担任。在英格卡基金会的章程中,明文写到:有两位董事会成员联合授权,就可以制定及修改章程内容


坎普拉德与他第二任妻子及三个儿子Peter, Jonas 和 Mathias。2013年6月,坎普拉德本人从宜家国际公司董事会辞职,小儿子,Mathias 取代Per Ludvigsson 成为控股公司的董事长。

这种多基金会模式,使得权利掌握在不同机构间,让兄弟都能各自为政,从而避免了对继承权的争夺;同时宜家集团最终归属于基金会,又避免了由于继承人在财务、婚姻等方面出现问题,而影响集团整体的发展

在创办之初,坎普拉德曾说,“我之所以努力的,不仅仅是宜家的长盛不衰,而且是要使它成为一个独立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司。”通过双基金会制度,坎普拉德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美好的未来

英格瓦·坎普拉德曾说,“我们都有一些基本的需求:安逸的家、健康的身体、稳定的收入,让我们的孩子有安全感、获得良好的教育,创造成功的人生。宜家基金会所关注的,正是这些最基本和重要的需求。”


宜家博物馆

作为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下的慈善部门,宜家基金会目前与31个国际性非营利组织都有合作,并且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拯救儿童组织(Save the Children)、克林顿健康倡议和众筹组织KickStart等国际机构的最大企业捐赠者。


瑞典宜家员工参加拯救科索沃儿童项目

宜家基金会,最初成立于1982年, 仅专注于建筑和室内设计。2009年,宜家基金会修改章程,扩大了业务范围,增加了“保护改善儿童的发展机遇,使得儿童最终能够掌控自己的未来”的内容。

它致力于为世界上最贫困社区的儿童和年轻人提供更好的机会,具体表现为四个最基本的元素:一个家;健康的人生起点;优质的教育;以及稳定的家庭收入。


拯救儿童组织帮助菲律宾南部的儿童从暴力中康复 

英格瓦·坎普拉德还先后设立了各种公益基金,力所能及地帮助儿童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们。他建立了以他母亲的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基金会,每到圣诞节,宜家公司总部的员工们都会向这家基金会捐款。

而通过商业与慈善的结合,让坎普拉德家族和宜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延展阅读  

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宜家在践行社会责任上颇具特色。将其擅长的家居、创意在公益项目上充分发挥,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精神。我们特别选取其中两个精彩案例,一起分享。

“25㎡叙利亚”

2016年底,宜家在挪威推出了一个另类的样板房,这个25㎡的样板房与传统宜家的温馨格调完全不同,样板间用深色的泥渣砖垒砌起来,墙面凹凸不平,整个房间破败不堪,里面家徒四壁。


这个样板间叫做“25㎡叙利亚”。它其实是复刻了一个叙利亚难民的家。这个难民叫做 Rana,和她的 4 个孩子住在和这间 25 ㎡ 的样板间一模一样的房子里。


Rana是一名教师,同时她也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安全的环境,Rana不得不辞去教师的工作,带着孩子们四处流浪。


25㎡叙利亚

在宜家复制的房子里,多了宜家标志性的价签。但是价签上没有价格,没有材质,也没有设计师的姓名,有的是对这个家庭真实生活状况的描述。走进来的人们好像瞬间来到那另一个世界,他们不仅靠近仔细观看,连背影都沉重起来。

在这个样板间内的、由挪威红十字会联合宜家发起的捐款活动,最后为红十字会在叙利亚的工作中筹到2200万欧元。


每周都会有4万人来到这样的样板间

Better Shelter

2013年,宜家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为叙利亚难民设计他们的居住屋。居住屋的设计很“宜家”,它是由平板化部件安装而成,小屋还设有太阳能充电装置,这样就可以解决一部分用电不便的问题了。


宜家为难民所设计的“Better Shelter”(更好的庇护所),试着让它更有家的感觉。

这个由宜家打造出的避难所,更坚固、智能及人性化。

•使用寿命长达3年;是传统难民帐篷的6倍。

•模块式设计:门窗可以随地按需放置。

•照明设备为太阳能供电的LED灯,它还能为手机充电。

•门内和门外均可使用挂锁。

•居住面积达17.5平方米。


每个庇护所都有门和门锁,对于难民,有了门和门锁,这就是一个家。


这些单间格局的临时房屋为难民营里的人们提供了比帐篷更好的避难所,让他们住得更有尊严、更安全、隐私更有保障。

自2015年起,联合国难民署已订购了约15,000间“Better Shelter”提供的避难所,并分发给了七个国家。而希腊和伊拉克两国的表现最为引人瞩目。它们不仅向叙利亚难民敞开国门,更将难民在避难所中逗留的时间从短短数日延长至了数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