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长江与大师同行-《经济观察报》访谈

发布时间:2003年11月01日

商学和商学院
经济观察报:商学院,顾名思义,是传授“商学”的机构。那么,“商学”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项兵:商学亦即管理学,它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一个商学院要成功,就必须服务其锁定的目标经济体。 如何服务目标经济体呢?第一, 是要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可以是CEO(将军和元帅),也可以是军长、师长、团长。美国经济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美国有 "上将" 千员。我们国家的复兴需要的是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管理帅才,一个两个是不够的。如何才能出一批这样的人才呢?这非常类似于奥林匹克比赛,没有世界水平的游泳学校,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批奥林匹克游泳冠军呢?商学院就象一个世界级的游泳培训学校,通过一个规范系统化的流程,来提供世界级的训练,培育出一批世界级的帅才,这样,中国的企业才有可能跻身国际商业巨子之列。否则我们就很难守住我们的地盘,更不用说提扩大地盘了。
管理科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国的民族企业打赢经济仗。管理科学同时也是一门社会科学。,我们必须与大企业紧密联系,我们不仅学术上要优秀,在实践上也要优秀,我们兼顾的东西比较多。

经济观察报:商学院采用与实践结合的治学方式,教企业怎么赚钱,赚更多钱,而且商学院收费又很贵,这是不是说,做商学院,经营更重要,钱味更重?
项兵: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实际上,任何以挣钱为目的的教育机构都很难变成世界级的。世界级的教育机构(包括商学院)有两大共同点:1)大部分是私立的,2)以非盈利为目的。第一,从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普林斯顿到MIT都是私立大学,这里,我只是强调私立是主流,国立的也有办得很好的,像密西根、伯克利分校是很优秀的,但他们不是主流。第二,以非盈利为目的。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商学院都靠大笔捐赠办学,捐赠是没有附加任何条件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学院没有必要养这么多常任教授,也无需花费大量的资源做研究。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不能说全部是误解。私人教育机构有以赢利为目的的,也有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从目前来讲,商学院确实有一些项目收支相抵后是有节余的,如短期培训项目。但其他很多项目要做成世界级是要赔钱的。如MBA项目,博士项目和大量的学术研究与案例开发项目。因此,要做世界级的商学院,一笔巨大的不求任何回报的财政支持是一个必要条件。

经济观察报:虽然不少商学院背后都有强大的财政支持,但商学院仍然很“贵”,到底贵在什么地方? 
项兵:请一个世界级的管理学教授,暂不论教授的工资和研究开支,安置教授家人的住房津贴和医疗保险就有不少支出. 如果他有三个孩子在北京就读国际学校,一个小孩一年的学费就要2万美元。再说研究这一块,一个研究中心的年度经费达100万美元,要维持一个世界级的图书馆也要每年100万美元的预算.更不用说建立商学院所需要的资本支出了。到长江商学院来读书的学生是很合算的,因为他们的学费只是其教育成本很小的一部分(因为有李嘉诚基金会的财政支持)。

经济观察报: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得•泰德罗曾经对一些伟大的企业领袖进行多年研究,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生为领袖,而非后天造就。李嘉诚本人也没有受过商学院教育,却成为世界顶尖的华人企业家。由此产生一个疑问:商学有价值吗?
项兵:这个问题至少有一部分人没想透。还是用游泳学校的例子来解释。中国需要的不是一个两个世界冠军,而是一批。学员的悟性与生俱来,但仅仅靠天资聪慧就能成为世界冠军了吗?也许有一个两个可以,但那是不够的。想出一批冠军就必须靠流程靠系统,必须靠世界级的游泳学校。天资聪慧加上世界级的培训,才能成为一批世界级的帅才,这就是商学院的贡献。长江商学院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为中国做培养帅才的世界顶级商学院。

当院长就像"谈恋爱"

经济观察报:长江商学院在建校之初就提出要做世界顶级的商学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世界顶级的师资。一流的教授并不只受金钱驱动,在一个学院还没有成为顶级时,如何请动他们?长江商学院这第一步怎么走的?
项兵:面对一个沃顿商学院的教授,你怎么说服他放弃现有职务加入长江?难度是有的。我强调过多次,我们在师资力量上的竞争对手就是世界级商学院。因为世界级的管理教授绝大部分就在世界Top10商学院当中,我们争夺师资的对手就是斯坦福、哈佛和哥伦比亚一类的学院。教授的报酬是比较容易谈的,在财务实力方面我们与世界Top10商学院相比也有差距。比如说,哈佛商学院仅吸收捐资这一项就是12亿美元,我们必须依靠特殊的策略来与其竞争和合作。在这方面,长江商学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长江最大的吸引力是给教授们一个梦:我们要用10年时间在中国为中国创建一个世界Top10的商学院。第二,实现这个梦的战略和战术必须是可信的,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想聘用的教授都是专家,他们都很懂行,他们加盟的前提是他们认同长江商学院的战略和战术,对成功很有信心。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成功(创建一个世界顶级商学院)的充分条件是没有人知道的。但是,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坦率而真诚地告诉他们长江成功与失败的各种可能因素,并提出跨过潜在陷阱的办法。第三,就是 "教授治校"的学校治理制度创新,这是吸引一批世界级教授的一个必要条件。二三十位世界级的教授凑在一起少不了协调和说服的问题,让他们有参与感,自己管理自己,重大决策由他们投票决定,从教授的聘任到课程、项目的设立与取消,从战略到战术上的重大决策都能体现教授治校,让教授们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教授治校在欧美顶级教育机构中是通用的,但在亚洲可能是一种创新,因为亚洲的大学和商学院基本是行政治校。
第四就是激情。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激情,而是整个团队的激情,他们到长江的感受就是不一样,这是要做大事的学校,是不甘平庸和寂寞的学校。长江商学院事事追求卓越,一年时间要走5年的路。长江的管理团队也是一流的,他们对国际一流和国内商学院都有深刻的了解,对各种体制下的学校都有一定的经验。其他就是认真做事,锲而不舍。我没有用什么技巧,而是用我的激情、我的真心去说服和感化他们。应当说,我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有时我觉得,做院长就像一个个谈恋爱的过程,和教授谈,和学生谈,和客户谈,有的是马拉松,有的是短跑,都是交流的过程。

经济观察报:长江商学院的MBA项目有什么特点? 
项兵:既使世界顶级的商学院,能培养帅才的也很少。长江商学院目标是做培养帅才的世界顶级商学院。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天资才更有可能成为帅才?对此我们做过一些研究。在录取MBA学生时,除了GMAT成绩外,我们还从长江商学院的文化出发,提出其他几项重要的考核标准,第一条就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与其他商学院不同。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做不了大事的,不可能成为帅才。其次,激情、感染力、亲和力、献身精神,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才是我们要的人。考虑到这些标准,我们可能放弃一个GMAT740分的申请人而录取一个GMAT680的学生。
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花了很多人力和时间做面试。实际上,长江商学院今年11月即将入学的50名MBA学员超过一半以上是截流来自中国的并已经被世界顶级商学院(MIT,杜克,卡内基。梅隆)录取的生源,长江首届MBA的GMAT中值分数为685分,这在全亚洲排第一,与全美排名第15名的商学院GMAT成绩相当。这些MBA学生平均有7年工作经验,大都毕业于国内和国外的著名大学并来自知名的跨国公司和民族企业.他们中的很多人放弃了Top10商学院的入学资格,最终选择了长江,为什么?这些学生都是聪明人,他们认可长江的文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超团队精神。同时吸引他们的是长江商学院的既是世界一流又是中西贯通的教授队伍。另外,如果他们想毕业后在中国工作,如果从这里长江商学院毕业,他们的同学网络会比从哈佛毕业再回到中国的学生多得多。
当然,除了对人才的筛选,长江商学院从课程的设置、教授的选择、学校文化的弘扬到毕业以后校友会的建设,也全部向着培养帅才的方向努力。

经济观察报:长江商学院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治理结构也先进,是不是就具备了冲击世界一流的能力?长江的挑战在哪里?
项兵:目前长江面临的挑战是吸引和留住世界顶级的教授,这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比如签证的问题,教授的太太或先生的就业问题,孩子的入学问题。有时我们感到这是不公平的竞争。世界顶级商学院(比如斯坦福)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他们的管理者只需关心教授的研究,教学等,而我们却必须关心更多的事情,这些"额外事情"的处理花掉整个机构大量的资源。但我认为,我们做事不能抱怨环境,必须脚踏实地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们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经济观察报:据了解,长江商学院聘请的教授以华人为主,外界对此评价不一,认为长江请不动洋教授。
项兵:现在长江一共有12个长驻教授,他们一年至少要在这里呆8个月以上。将来,我们的教授队伍大约70%都是华人教授。为什么?以华人教授为主这个思路是比较现实可行的。迈克尔•波特不可能长期在中国呆下去。再者,我国的顶尖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知道跨国公司是如何管理的,他们下一步的发展需要真正了解中国企业现在和将来所面临的问题,既是世界级的,又是中西贯通的教授,我称之为“四通”教授队伍:通理论、通实践、通国际、通国内。中国经济既改革有开放的国策,给我们民族企业留下的发展空间与时间可能不多了,如何攘外又安内,还要想国际化问题,这是其他所有国家的企业在发展初期都没有碰到过的问题,也没有任何商学院系统地研究过这些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有一批世界级的教授长期留在中国来好好研究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长江商学院才有可能与我国民族企业共同走向胜利。
长江与一些兄弟商学院定位不同,当他们讲求“国际、国际、再国际”时,我们强调主要是为中国的民族企业服务。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将来面对的问题不仅是学习的问题,而且还要超越,我们在“术”上要向洋人学习,学习之后要跟之以“道”,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才可能创出真正一流的企业。世界级的企业必须以本国文化为基础,日本的顶级企业没有以美国文化为基础的,世界顶级企业之间的竞争最后都是文化底蕴的竞争。在这一方面,华人教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华人教授可以是香港人、台湾人、新加坡人,但必须承认, 目前在有些学科上,华人做得相对差一些,比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战略等,我们办世界级的商学院必须借助非华人的力量。顶级老外管理学教授几乎不可能长期呆在中国。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问题, 在未来5年内,华人在各个领域都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学者,到那时,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由“学”而“商”
经济观察报:李嘉诚基金会长期以来资助之教育及医疗项目,皆为贡献社会而作之捐赠,旨在推动公益事业之发展,只有付出,不问回报,更不会藉此谋利。据粗略估算,李嘉诚基金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至少在30亿元以上,作为商业院教授,你个人如何理解李嘉诚办学的胸怀?
项兵:当我接受创办长江商学院的任务前,第一次与李先生接触,我就深深感受到他的拳拳报国之心,这是实实在在的心里话。李先生是要回馈中国社会,他认为中国确实需要一个世界级的商学院,为中国培养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家。我是被李先生的精神感动,才接受这一重任的。
我从香港科大,到上海中欧和北大EMBA,又到这里做院长,一直不离管理教育这一条主线。做企业,我能够帮助的企业(n)等于1,做咨询n等于10,只有做教育,杠杆的作用是最大的(n 远大于 10)。如果说世界级的CEO稀缺,能培训他们的教授更稀缺。长江商学院最核心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平台,一个能与哈佛、斯坦福竞争的平台,能吸引更多的世界级教授到中国来工作,这项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经济观察报:教授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你曾任教多所国内外著名的商学院,并在1996-1997成为亚洲最贵的教授,但你选择了长江商学院,从教授转向行政管理者,你是出于什么考虑?
项兵:正如我上面已经讲过的, 我从中欧/香港科技大学到北大是一个重要转折,从教授转向了行政,我在北大创办EMBA/EDP中心,一直没有离开管理教育这条主线. 现在到长江创办商学院,希望建立一个好的平台,在这里可以实践教授治校的体制创新和中西贯通的教学理念。中国目前主流商学院的管理教育理念和体制平台,相对于世界水平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和兄弟院校有责任大胆创新和尝试。
从去年12月批准成立,不到一年时间,长江商学院已招生三期EMBA学员300多人,他们大都是中国最顶级企业的高层经理人,从神州数码到联想的常务副总到海航的CEO,从广东国资委主任到中央候补委员。一年之内,长江商学院已被业界公认为中国最好的商学院之一,我们做到了。长江首届MBA的招生也称得上是旗开得胜,长江的EDP课程开设了四个具有原创性又深受中国企业欢迎的课程。我们在各个项目上施行高举高打的策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说明长江的战略定位和相配套的战术都是正确的。明年我们还有新的思路和做法,新的创新。

经济观察报:如果说李嘉诚代表“商”,你代表“学”,商与学之间如何互动? 
项兵:李先生是全球华人当中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比如,他能在主流市场、主流产品和服务这些跨国公司志在必得的领域取得全球性的主导地位,这在亚洲的富商中可能是惟一的(根据2003年8月《经济学家》报道)。绝大部分华人富商的成功大都是在本地的成功,李先生是一个例外,他能做到以华制华,以夷制夷。李先生的商路是一条值得研究的路,但一定还有别的路。作为商学院,我们有责任研究李先生的路,同时研究其他可行之道。李先生非常关心长江商学院,经常听我们的工作汇报,在长江商学院开办“与大师同行”论坛时,他亲自来做了第一讲。
以李先生在华商中的崇高地位,以他的决心和愿望,如果他做不成世界最好的商学院之一,那么其他华人想做成难度可能更大些。此间,国家教委和其它政府部门,企业界的朋友也给了长江商学院很大支持,而长江的成功与失败对将来我国私立学校的发展有一个示范作用,只能做好不能失败。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压力也很大。

经济观察报:当时李先生怎么找到你,你怎么找到他的?这个“恋爱”是怎么谈上的?
项兵:这个问题, 我无法回答。将来如果有机会你可以问问李先生本人。李先生有回馈社会的愿望,我和我的同事的梦想是要在中国做一个世界级的商学院,可以说是志同道合。

经济观察报:过去多年你证明了自己“学”的特质,通过长江商学院,你是否发现了自己也有商的才能?
项兵:商的才能我也许有. 做好一个企业很重要,办一个好的商学院同样重要,在中国有许多人可以做企业家,而能立志投身于办优秀商学院的人可能相对稀缺一些。管理一个学院和管理一个企业有很大差别,相同之处是管理商学院也要面对稀缺资源配置、战略定位、战略营销和流程管理等问题,我们教的就是管理,正好学以致用。不同的是,顶级商学院有多个目标,但赚钱绝不是第一位的。长江要做世界顶级的商学院,而并非挣钱最多的商学院。而实际上,世界顶级的商学院都不挣钱。

未来

经济观察报:长江商学院的教授和学员的规模达到多少,就可能与世界顶级等量齐观?
项兵:如果明年教授做到25-30,那么长江在亚洲就可以领先。教授在精不在多,比如说管理上的七个学科,一个方向三个教授,每一个都是顶级的。按照发展计划,5年之后教授做到50个,就可以叫板世界Top10了。那时,我们的MBA规模做到一年200名,EMBA稳定在200名左右,还有PHD和EDP非学位这一块。

经济观察报:这些人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
项兵:我常说,美国为什么能有今天,因为美国有一批世界级的商学院,中国也需要一批。长江商学院的培训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中国能出一批优秀的商学院,有几个商学院能排进Top20以内。如果这些学校能吸引100个理论联系实际的世界顶级教授长期留在中国,研究中国企业目前和未来的问题,其重要意义也许不亚于吸引2000亿美金的直接投资。
对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不只是长江商学院的事,而是我们全中国的事,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做好才能成功。我常跟大企业的老板讲,如果10年以后,中国企业不出几十个甚至于上百个世界500强的企业,长江商学院是不可能成为世界十大商学院之一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锁定中国民族企业。中国企业的成功才是我们长江商学院成功的先决条件。

经济观察报:目前中国已有50多所商学院了,您认为优秀的商学院会从中诞生还是会新生出来?
项兵:我认为中国的民办商学院必须启动一批。刚才讲过,世界主流商学院是以私立为主,我想中国不应当是惟一的例外。不要怕出 “最滥” 的商学院,那是出 “最好” 商学院的必要条件。大俗的存在可能是出现大雅的必要条件.以美国为例,最滥的和最优秀的学校都共同存在。多元化和有效的竞争都是必要的。中国企业的管理培训需求实在是太大了,各等级的职业经理人都需要培训和学习,每个学院的定位可以不同,培养不同级别的人才,就像汽车行业一样,可以是奔驰和宝马,也可以是桑塔纳和面的。美国有那么多的商学院,培养了那么多学生,还没有说管理教育饱和,中国还差得远。如果我国商学院毕业生就业有问题,那只能说明中国商学院的产品是不对路的,需要检讨的是我们自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