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专访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郑渝生教授 ——MBA学生更要学做人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05日

作为国内第一批管理学硕士,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郑渝生教授亲身经历了国内管理学教育的匮乏期。而从哥伦比亚商学院的博士,到沃顿商学院的第一位华人终身教授,他也体会了美国商学院教育的精髓。阔别中国20年后,他重返故乡,加盟长江商学院。 2006年初,郑渝生出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主管长江上海校区和MBA项目,作为一位在海外成长起来的管理学教授,他希望为长江MBA带来与国内商学院不同的理念和经营思路。做院长不是做“官”。

《每日经济新闻》:您在沃顿任教近20年,一直没有回国,为什么会选择在2002年回国,成为长江的访问教授?
郑:虽然出国多年,其实还是心系祖国,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几位在美国顶尖商学院任教的华人教授就开始酝酿回国办商学院,但当时时机不成熟。而现在,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正面临着如何做大、做强和持续经营的问题。激烈的竞争迫使中国企业必须更快地学会现代工业管理。长江商学院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创立的。另外,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我是学生产运营管理的,觉得可以为中国制造业的提升做点事。

《每日经济新闻》:您在国外20年,如今成为负责上海校区和MBA项目的副院长。您认为您给长江带来了哪些变化?
郑:“海归”和国内的管理人的主要差别是在理念上。在国内,当院长就是当“官”。但本人并没有当官的愿望或兴趣。在国外,做行政职务是服务。教授都是不愿意做的,所以我是“逼上梁山”,希望我的付出能对长江建设有所帮助。MBA项目是长江的旗舰项目,希望和员工、同学们一起把它做好。
我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员工明白,要发挥能动性,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都要对自己做的事情主动负责,而不是成为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机器。对学生也是这样,我们要在短短的一年的MBA学习中,帮助他们把自己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今年,我们的管理团队齐心协力,市场和招生都上了一个台阶,长江提前完成了今年的招生计划。在将来的一年里,我们会把招生的目标集中到留住打算去国外读MBA的学生身上。现在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热点,即使是出国读MBA,大多数同学将来都会回国工作。所以,在中国就读长江的MBA,可能是一个更加多快好省的选择。MBA=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您认为国内的MBA学生和美国的MBA学生有何不同?
郑: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更努力、更好学。中国学员们不满足于西方的理论框架,更关心怎么学以致用。国内MBA学生的硬性能力,如数学、分析能力等,绝对不比国外学生差。比较差的是一些软性能力,如沟通能力等,视野与思路可能比较局限。但这正是我们这些有海外经验的老师最可以提供附加值的地方。

《每日经济新闻》:您认为MBA学生应该如何看待MBA生涯?
郑:MBA学生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更要学习做人。国内过去教育的一个缺点就是教书不教人,以分数为衡量的惟一标准。长江MBA要改变这种观念。在长江,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我们同样关心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人际关系的能力,学生的团队和服务精神,社会责任感。
还有,大家都很关心MBA的投资回报率,其实长期来看,薪资是能力和贡献的反映,急功近利往往欲速则不达。长江学员的心态很好,特别友爱,乐于奉献。在这种心态下,他们的学习收获会特别大,成长快,他们的投资回报率也会特别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