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媒体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长江商学院——二季度产经指数轻度收缩 产能过剩为历史最高

“尽管二季度GDP增长超出预期,我们的调查显示产业未走出低谷,投资仍然极度疲软。生产量、用电量总体持平。尽管通胀压力明显趋缓,价格、成本仍呈上升。”日前,长江商学院发布《2017中国产业经济二季度报告》,长江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洁表示,目前国内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覆盖面和严重程度均处历史高位。

上述报告基于对约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进行的季度调查而形成。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甘洁调查组进行了13次针对约2000家工业企业的大规模季度调查。调查的起始样本为通过对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即销售额大于5百万人民币)的48.8万家企业进行以行业、地区及规模分层的随机抽样产生。

此次2017年二季度调查回收的企业样本为2050家,其中1670家来自去年一季度调查过的企业。

产业景气指数收缩

报告显示,二季度GDP增长仍以政府主要由基建投资和采购拉动,产业经济内部结构性问题仍较为严重,今年的供给侧改革仍然应以去产能为核心,同时促进产业整合、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此外,“如我们在过去报告中多次指出,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真正提振产业经济。”甘洁补充。

产业仍未走出低谷,二季度产业景气扩散指数为46,较上季度下降一个点,仍处于轻度收缩。

二季度产业景气指数主要受投资拖累。当被问到“当前是否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好时机”时,只有1%的企业认为“是”,71%的企业为“一般”(上季度:74%),28%的企业回答“不是”(上季度:25%),对应的扩散指数为36,仍远低于50的荣枯点。与此相应,仅8%的企业在二季度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而扩张型投资更为罕见,仅占1%。

此外,生产量持平,房地产对产业经济的拉动效应甚微;国有和民营企业差距进一步扩大。

官方数据中工业生产的扩张主要可能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产品价格的上涨,尽管生产量持平,工业增加值仍然上升;二是由于不同产权企业内部分化,国有和外资企业呈扩散状态,扩张指数分别为59和52。而民营企业,作为工业企业中的绝大多数,生产量并未扩张。

不同产品类型的生产量有明显分化。资本品呈扩张状态,非耐用消费品呈收缩状态。近期对工业生产的讨论多认为房地产和基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和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企业,如水泥、建筑类金属制品、钢铁、煤炭,占比很小,只占总体样本的7%。而且,除建筑类金属制品,它们的景气指数、经营状况和生产量均低于整体水平。同时,它们的产能过剩程度仍高于总体样本。

产能过剩仍是大问题

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需求不足。当被问及制约下季度生产的因素,订单不足仍是首要因素(72%);其次是成本,16%的企业为“劳动力成本”,16%为“原材料成本”,12%的为“宏观、行业政策”;“环保问题”从2016一季度1%渐增加至本季度的5%;与过去的调查一致,融资仍然不是瓶颈,仅有2%的企业将其列为主要限制因素。

其中,近2/3(65%)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反映国内需求不足的扩散指数为82,仍处历史高位。同时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比例较上季度呈上升趋势,36%的企业表示产能过剩超过10%,16%的企业产能过剩超过20%,而且企业不认为下一季度过剩程度会有好转。

“如果一个行业(地区)里有10%的企业认为其产能过剩超过20%,我们就将这个行业(地区)归类为产能过剩严重。”甘洁表示,“目前有22个行业和21个地区产能严重过剩。”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对上一季度接受调查的企业回访,二季度约4%的企业为停产或疑似停产,比上季度的2%明显上升。其中疑似停产包括:电话停机、暂时无法接通、号码错误、号不存在、占线。

总体而言,产业经济结构性问题仍较为严重,今年的供给侧改革仍然应以去产能为核心,同时促进产业升级以提高整体竞争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