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8日
编者按
很多企业家感叹“创业难、守业更难”,而中国长久以来就有类似于“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难道“三代”就真的是事业传承的魔咒?企业创始人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基业长青”、企业接班人又该如何做好生意的接力?
本次长江商学院EMBA线上选修课,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李海涛博士与EMBA同学们分享家族企业传承之路的探索,结合研究及案例,挖掘企业基业长青的秘密。
授课教授
李海涛
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杰出院长讲席教授
课程内容
长江商学院EMBA的同学们多为企业创始人,大多都面临着企业传承的选择和迷惘,本次课程吸引百名同学选修。李海涛教授结合近年对家族企业传承的深入研究,围绕以下主题展开本次课程。
课程四大主题
※ 家族企业的重要性和分析框架;
※ A股家族企业300强
※ 传承案例:赌王vs美的;
※ 长江商学院家族企业研究展望;
家族企业面临现状
课程伊始,李海涛教授提及今年两件轰动企业家圈子的事件——一是“赌王”何鸿燊的离世,二是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在家中被劫持,其子何剑锋报警。
这两件大事也涉及到这两家极为知名的家族企业——澳博控股和美的集团,从轰动中不难看出家族企业在商业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由此正式引入本次课程主题《探寻基业长青之路》。
家族企业对于中国经济究竟有多重要?
李海涛教授选取A股中家族企业300强与A股整体情况对比。从数据中,李海涛教授总结,“300强企业的净利润、营业收入、总市值占A股全部民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所有最新指标占比均超过40%,净利润超过70%。家族企业已经占据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为了进一步探索家族企业如何更好完成传承、实现基业长青梦想,李海涛教授通过【C-M-O-V】模型分析家族企业如何创造价值。
具体来看,四者分别指代:
※ C:控制权。公司由谁控制?控制的手段是什么?
※ M:管理权。公司由谁管理?能控制哪些管理决策?
※ O:所有权。公司归谁所有?拥有多少股份?所有者想要什么
※ V:公司价值。家族是否在创造价值?为谁?如何通过不同的O-C-M的组合,更好地创造价值?
除四者外,传承(S)也是决定企业寿命的重要一环。但李海涛教授认为,对于中国而言,龙头家族企业的传承还处在初始阶段(只有20%的企业完成了传承),大部分依旧由企业创始人控制,因此家族企业的探索之路还有很长要走。
家族企业如何提升价值
课程过程中,也有同学提问,当社会财富被家族企业集中掌握,是否是件好事?是否会出现财富分配不均导致的各种恶劣后果?
李海涛教授认为,家族企业基业长青对于社会而言是否合理,取决于家族企业如何利用财富。
像洛克菲勒一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家族企业,将大量收益用于回馈社会,完善社会基础设施,如果是他们掌握财富,或许对社会是件好事。
而反观那些将钱财利用于挥霍的家族,尽管他们曾经有过辉煌,但由于缺少社会责任感多数也不会长久,也就是我们说的“富不过三代”。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魔咒”?李海涛教授将股市中家族企业的表现,结合C-M-O-V-S的分析框架,逐一为同学们分享洞见,提出建议。
企业的核心是创造价值,李海涛教授从金融学视角看企业,即是看企业在股市中的表现。
“
从金融学的视角来分析,大部分行业的家族企业经营状况跑赢行业平均水平,证明家族企业确实有很强创造价值的能力。当我们看O-C-M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Tobin Q(估值)更高的企业,具有这样的特质:家族企业中控制权大于所有权,且家族成员参与管理。
”
那么传承(S)如何影响企业经营?
李海涛教授将家族企业分为几类——实际控制人是创始人、二代或职业经理人。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给二代的董事长一般离任年纪较高,继承人的教育程度略低于职业经理人。在传承后,我们通过行业平均数据发现,职业经理人表现优于二代继承者,若职业经理人为企业员工,则表现更好。
最后,李海涛教授总结自己对家族企业经营的研究,他认为我们想做到基业长青,就是要把影响企业经营的几个维度都发展好,包括:所有权、控制权、管理权及传承,若将基业长青的“秘诀”总结为一句话:“企业发展是硬道理,培养发现人才是关键,家族团结是基础。”企业的长久发展,核心还是保证资产增长。
赌王VS美的:解决继承困境
课程第三部分,李海涛教授通过“赌王”何鸿燊与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在企业传承中决策的对比,来更具体地探讨企业如何实现基业长青。
对于这两家很典型的家族企业,李海涛教授同样通过O-C-M-V的框架来分析它们的企业治理结构。
上图是赌王家族的企业治理结构,我们可以看出,澳博控股的所有权(O)和控制权(C)都基本被家族掌握。但这样一个庞大且纷争不断的家族企业,在发展中表现如何?
李海涛教授分析了澳博控股(何鸿燊家族控制)和其竞争对手银河娱乐、金沙中国的10年经营状况,在近10年中,澳博控股昔日的经营优势已荡然无存,并且已经被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因为当竞争对手正在积极扩张时,何鸿燊家族却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家族内部斗争,而在公司经营中错过了多个发展节点,故逐渐被对手拉开差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看不见的错误”。
我们常常认为继承是各方的零和游戏,但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企业发展,它并非是零和博弈——如果我们将企业做的好,把“饼”做大,那么所有家族传承者都将更加受益。
所以在传承中,李海涛教授认为家族不是应该思考如何均分财富,而是应该考虑如何找到最合适、最牛的人来经营企业。这样企业得到好的发展,才能大家都受益。
而美的集团的企业内部结构则简单很多。
美的从做瓶盖起家,深耕制造业和零售行业多年,如今在不同赛道多面开花。回顾何享健的决策,李海涛教授分析,何享健很早就把O掌握在手,而M的层面,由于何享健独子何剑锋美的一直在培养人才,2012年接手美的的方洪波就是何享健培养多年的职业经理人(除此之外,美的一直从大学生开始培养人才,董事多为内部选拔,对企业更忠诚)。
上图为美的集团的董事会成员,除了何剑锋外,均为职业经理人,而非家族成员。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找到更专业的人来管理企业,美的的市值在十年间成指数增长,保持行业龙头位置。
通过这两个典型案例的对比,李海涛教授总结家族企业成功之术:
“
可以看出,家族企业成功的关键,其实是“家”和“企”的平衡。像赌王何鸿燊,就是由于家族内部财产争夺耽误了企业经营。
从长远来看,家族企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们想实现基业长青,其实意味着“取舍和奉献”。对于大多数创始人而言,割舍是很难的事情,因此必须要有远大的使命和愿景才能达成。
”
我的接力故事
课程最后,李海涛教授邀请EMBA34期的金成成同学为大家分享其与父亲在家族企业经营与接力中的经历与心得。
现任沪光股份董事的金成成,1999年还在读书时就与父亲有过第一次深入对话,彼时父亲刚刚成立企业两年,公司处在低谷。但此次对话,让金成成确定了日后“接班”的想法。
2009年,金成成海外毕业归来后,就进入了父亲一手创办的企业,开始了这场接力的修炼。彼时,父亲对他说:“你不懂技术,一定会被人指责”,因此进入公司后,管理专业出身的金成成首先进入技术部,了解。与此同时,金成成还成为了父亲的司机,跟随父亲高速的生活节奏旋转。在这样的进程中,金成成有更多机会和父亲对话,也从中汲取了许多成熟企业家的思考,也让他想得更多。
2016年,金成成认为自己有失误造成公司损失,彼时正值他生日前夕。父亲心中有怒火,但却没有批评儿子,而是选择激励:“你比我30岁时候要优秀多了”。这句话对金成成影响至今,金成成也将它作为对自己后代的要求标准。
提到基业长青,金成成也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教育后代的几个感悟,希望与大家共勉。
欢迎加入长江EMBA
与8800多位商界精英校友
一起创见未来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