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观点文章  

梅建平:政府可投资艺术品以抗通胀

近期,受美元持续贬值影响,国际油价一举突破70美元重要关口,伦敦期铜突破5000美元,黄金价格也在1000美元附近徘徊,全球投资者重燃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通胀预警日趋升高,“资源为王”在这一背景下成为投资者的关注焦点。那么,除石油、天然气、贵金属、矿产等硬资源外,作为软资源的文化艺术品市场是否会成为未来经济复苏中投资者的最佳避风港?新资金的进入会给艺术市场带来什么?投资者们又该如何进入这个高门槛的艺术市场并稳妥获利呢?本期《上海证券报》“艺术财经”特邀了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摩艺术品投资指数”创建人梅建平教授等跨越金融和艺术两个领域的“双栖”专家为我们广大的艺术投资者及爱好者们解读当下热门话题。

以下为梅建平教授在本期艺术财经中所述观点:

通胀只是预期,艺术市场投资驱动显现

主持人:本季春拍,北方拍卖表现强劲,尤其是中国书画成交喜人,这与有不少新买家的进入有一定关系。由此,业内也有观点表示,这与部分财富阶层对通胀的预期而导致新资金进入艺术市场有关。那么目前的迹象是否说明艺术市场正在先于其他经济市场复苏?通胀预期是否会带来艺术市场的新一轮崛起?

梅建平:从今年1月至4月的全球相关数据显现,为刺激经济复苏,全球货币供给速度明显较快,GDP增长与货币供给比例不正常。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多,物品少的现象,从而导致物资涨价。也就会出现所谓的通货膨胀。不过,从目前CPI、PPI指数来看,中国的通胀还没有显现,有钱人仍然在持币观望中。不过,此时从抗跌性投资来说,股市和房地产都不保险,艺术品市场反映出投资驱动的欲望。

投资者不可盲目入市

主持人:那么在目前,各行各业对于未来市场走势都还无法确定,尤其是对房地产、股市无法预测的情况下,投资者该把钱投向艺术品市场吗?

梅建平:我建议投资者在进入这个市场之前,一定要学会学习、研究这个领域。要从学习到收藏再到投资,与其投钱,不如投资时间和精力,只有成为了艺术品的爱好者,成为专家才能有机会买到好的东西。所以,我建议投资者不要盲目进入这个领域,最好等待这个市场更为规范之后再进入。目前中国书画鉴定存在问题比较多,市场需要整顿,如果现在让资金入场是不负责任的。例如:首先,政府需要有更为完善的拍卖立法出台;其次,拍卖行要对自己的品牌负责,所以我建议中国各大拍卖行最好建立有限的包赔、包退制度,这对拍卖公司的品牌建立是有益的。如果要参与艺术品拍卖,我建议大家最好去香港苏富比或佳士得,因为他们在某些拍品上有包赔、包退的制度。另外,政府也需要对大量复制品行业予以政策鼓励和监管,这些复制品行业则需要给自己的复制品盖上章,否则就会有蓄意作假之嫌。政府对于书画蓄意造假行为应该像对待“三鹿奶粉”一样予以治理。正是因为目前造假行为在中国不受法律监管和制裁,所以才会如此泛滥。我认为,只有市场能有序进行了,资金才能有效地、安全地进入艺术市场。5月我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的最新文章《外汇储备投资艺术品可抗通胀》是针对我国目前所持有的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而言的。我们政府如何让这笔大宗的外汇储备得到保值、增值呢?预计2010年以后全球通胀会出现,所以现在我们政府应该选择抗通胀的资产进行配置。例如花1000亿美元去购买5000-10000件西方古典和经典大师的作品。无论是从国家精神财富积累,还是从通胀抗跌的角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从易到难的精品化投资

主持人:对于已经进入和正准备进入艺术市场的投资者,他们该如何选择投资品类呢?

梅建平:我认为艺术品需要从易到难来投资。对于初入行的散户,即个人投资者要从精品入手,即先买市场蓝筹股,等学习研究之后,拥有一定鉴别水平和市场判断能力之后,再去购买潜力股。

(原文节选于2009年6月13日《上海证券报》)

相关阅读

学院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