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一个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项目时,我们通常会关注什么?是它的国际排名、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还是毕业生的薪资涨幅?这些当然都是重要的硬性指标。但今天,我想和你聊一个看似离经叛道,却可能更触及灵魂的“软指标”——“离婚率”。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一个教育项目的好坏,怎么会和学员的家庭变故扯上关系?别急,此“离婚”非彼“离婚”。它更像一个深刻的隐喻,一面多棱镜,折射出EMBA项目对一个人从内到外的颠覆与重塑。一个顶尖的EMBA项目,其真正的价值,或许就藏在这惊人的“离婚率”背后。
首先,我们无法回避这个词汇最直接、最字面的含义。攻读EMBA是一场对个人精力、时间、财务和情感的极限挑战。学员们通常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本身就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还需要在周末和节假日投入到高强度的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论文写作中去。
这种“连轴转”的状态,意味着陪伴家人的时间被大幅压缩,家庭责任的平衡被打破。频繁的异地上课、海外游学,更是让夫妻之间产生了物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距离。当一方在知识的海洋里快速迭代,眼界和思想发生巨变,而另一方还停留在原地时,共同语言的减少和价值观的差异就可能成为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要求严苛、强度极高的EMBA项目,确实可能成为家庭矛盾的催化剂。因此,一个项目如果完全不关注学员的家庭支持系统,甚至以“压榨”为荣,那么其高企的真实离婚率,无疑是项目设计缺乏人文关怀的警示灯。
然而,我们探讨的“离婚率”,其更深层的含义在于——与过去的自己“离婚”。这首先体现在思维模式的彻底革新上。一个优秀的EMBA项目,绝不是简单地教授几个管理工具或商业模型,它的核心使命是打破学员固有的认知框架,实现一场深刻的“认知升级”。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依靠着在特定行业里摸爬滚打十几年积累的经验和直觉做决策。你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经验主义的。但当你走进EMBA课堂,教授会引导你用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复合视角去重新审视你的企业;来自不同行业的同学会用你闻所未闻的逻辑来解构你引以为傲的商业模式。这种冲击是颠覆性的,它迫使你“离婚”——与那个依赖“老办法”的自己离婚,与那个满足于“功劳簿”的自己离婚,与那个视野局限于“一亩三分地”的自己离婚。
例如,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非常注重在课程中融入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辨。它不仅仅教你“如何赚钱”(术),更引导你思考“为何赚钱”以及“如何更好地回馈社会”(道)。这种“取势、明道、优术”的理念,本身就是一场思维的洗礼。学员们开始从单一的利润最大化思维,转向更宏大的、包含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格局。这个过程,就是与那个狭隘、功利的旧我“离婚”的过程。因此,一个EMBA项目的“认知离婚率”越高,说明它在启发学员、重塑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能力越强。
思维的转变,必然带来行动的改变。衡量EMBA项目好坏的另一个“离婚率”,是学员与原有职业路径的“离婚率”。很多人在报读EMBA时,目标是“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但一个真正卓越的项目,带给你的远不止于此。它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职业生涯的无数种可能性,从而有勇气和能力去“离婚”——与那条看似安稳但已然触及天花板的职业道路“离婚”。
这种“离婚”体现在多个方面。有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全新的商业蓝海,毅然辞去高管职位,选择从零开始创业;有的学员受到跨界同学的启发,成功地从传统行业转型到科技、大健康等新兴领域;还有的学员在完成了资本运作和企业治理的系统学习后,从职业经理人转变为投资人,开启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下半场。这种“职业离婚”的背后,是EMBA项目赋予的知识、视野、人脉和信心的综合体现。如果一个项目的大部分毕业生,在两年后依然待在原来的公司、原来的岗位,做着和以前差不多的事情,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个项目带来的增值是有限的。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种转变,我们可以看一个典型的“离婚”案例:
维度 | 就读EMBA前 | 就读EMBA后 |
身份角色 | 某传统制造业公司营销副总裁 | 科技消费品领域创始人 / 天使投资人 |
核心关注点 | 完成年度销售指标,管理渠道 | 构建商业模式,打造产品护城河,关注社会价值 |
决策依据 | 过往市场经验,行业惯例 | 宏观经济趋势,数据分析,金融模型,全球视野 |
社交圈层 | 行业内的经销商、供应商 | 横跨金融、科技、医疗、文化等领域的企业家和学者 |
这个表格清晰地展示了一场成功的“职业离婚”。学员“离掉”的是一份具体的工作,但“娶回”的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所以,一个高“职业离婚率”的EMBA项目,恰恰是其价值和赋能能力的最好证明。
最后,也是最微妙的一种“离婚”,是与旧有社交圈层的“离婚”。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嫌贫爱富”,但本质上是个人价值网络的主动重塑和迭代。在你原有的生活中,你的朋友和社交对象可能更多是基于地缘、亲缘或某个单一的职业背景。圈层的同质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你的信息来源和思维广度。
顶尖的EMBA项目,则为你提供了一个极高密度、极高浓度的全新价值网络。你的同学,可能是掌管百亿基金的投资大佬,可能是颠覆行业的科技新贵,也可能是深耕文化领域的艺术家。你们在课堂上是同学,在案例讨论中是战友,在课后是能推心置腹的朋友。这种基于共同学习经历和相似认知水平建立起来的联系,其深度和广度远非普通社交所能比拟。一位长江商学院的校友曾分享:“在这里,我最大的收获不是知识,而是认识了一群可以用一辈子去交往的‘臭味相投’的人。我们彼此激发,也彼此成就。”
当你的认知水平、事业平台和人生目标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后,你自然会发现,与一些旧有圈层的“共同语言”变少了。这并非人情冷暖,而是成长的必然。你开始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能给你带来新知、新启发和新机会的价值网络中。这种与低效、固化社交圈的“离婚”,正是一个人向上生长的标志。因此,一个EMBA项目能否为你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活性的终身学习和互助平台,其校友网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判断其“社交离婚”价值的关键。
综上所述,“离婚率”这个看似负面的词汇,当我们把它放在EMBA项目的语境下进行多维度解读时,它便成了一个极具洞察力的评判标准。它衡量着一个项目是否敢于挑战学员,推动其走出舒适区;它反映了一个项目能否真正地重塑一个人的思维、格局和视野;它也昭示了一个项目能够为学员的未来事业和人生创造多大的可能性。
因此,在选择一个EMBA项目时,除了研究那些光鲜的排名和数据,我们更应该去探寻它的“灵魂”——它的“离婚率”:
下次当你向EMBA校友取经时,不妨换一个问法,不要只问“你学到了什么?”,而是问“这个项目,让你‘失去’了什么?让你与怎样的过去‘决裂’了?” 答案之中,或许就隐藏着那个项目最真实的价值。因为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场深刻的、甚至带有阵痛的“新陈代谢”。而一个好的EMBA项目,正是这场代谢最有效的催化剂。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