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 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中国商界精英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最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 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 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 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在全球学习生态中,长江EMBA 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 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长江EMBA 学员的高端性及广泛代表性远超同侪。长江EMBA 项目已招收8000 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精英,95% 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 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公益责任与社会创新: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设为每一位EMBA 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
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
2020年,特斯拉卖了50万辆车,将将盈利,市值大约是7700亿美元,是丰田、大众、通用、现代、福特及宝马之和。蔚来卖了不到5万辆车,大幅亏损,市值却有900亿美元,是通用和福特之和。
就业是人人拥有的平等权利。在1948年发布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3条中提到,人人都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然而现实生活中,残障者的就业状况令人堪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10亿人身患残障,占总人口的15%。
2020年的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稳定教育投入,优化投入结构,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2021年1月以来一段时间,市场仿佛进入了股债双牛格局。究竟是经济复苏将见顶回落,国债收益率将迎来拐点,还是A股将重新上演春季躁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020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前值13.5%,去年同期为10.58%;广义货币(M2)余额2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前值10.9%,去年同期8.4%。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资本市场经历了一轮宽幅震荡,3月9日原油暴跌引发美元流动性危机。
“1元1元,样样1元”的一元店,消失在街巷,重生在线上。从拼多多到淘宝特价版,在疫情之后的内循环战略之下,如何更为充分地开发下沉市场,成为众多电商平台的共同标的。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启了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在新的发展机遇下,中国亟需一批兼具全球视野与民族情怀的企业家群体。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