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在商场上叱咤风云、习惯了发号施令的企业家,重新回到课堂,面对一份需要与几位同样“成功”的同学共同完成的“小组作业”时,空气中便弥漫开一种奇妙的化学气息。这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演练,更像是一场人性的微缩实验。在以精英著称的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中,这个场景被反复上演。于是,一个灵魂拷问油然而生:在这样高手云集的“修罗场”里,你遇到的究竟是能带你“躺赢”的神队友,还是让你“血压飙升”的猪队友?
这个问题,远非一个简单的比例数字可以回答。它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顶级商学院生态的复杂、人性的多面以及商业协作的本质。与其纠结于“多”与“少”的量化比较,不如深入探讨这两种“队友”的成因、表现,以及在这场动态博弈中,我们究竟收获了什么。
在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堂上,遇到“神队友”的概率其实相当高。但这“神”并非仅仅指智商超群或履历光鲜,而是体现在一种高效、成熟且极具价值的协作姿态上。他们通常具备几个鲜明的特质:
首先是极强的专业能力与责任心。这些同学往往是各自领域的翘楚,当小组作业涉及其专业范畴时,他们能迅速提供“降维打击”式的解决方案。比如,一位来自顶级投行的同学,可以在一夜之间搭建出让教授都赞叹的财务模型;一位深耕品牌多年的营销专家,能为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注入灵魂,提出极具洞察力的品牌战略。更重要的是,他们言出必行,承诺的任务不仅会完成,而且会超出预期。这种专业精神和对团队成果负责的态度,是“神队友”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素养。
其次是卓越的资源整合与赋能能力。EMBA的小组作业,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理论探讨,更需要与现实商业世界接轨。一位“神队友”的价值,常常体现在他能调动课堂之外的资源来为项目赋能。需要行业数据?他可能一个电话就联系到了相关领域的专家。需要对某个企业进行深度访谈?他的人脉网络里或许就有该企业的高管。他们不仅自己发光,更能照亮整个团队,让一个原本停留在纸面上的作业,变得血肉丰满,充满实践价值。这种能力,是普通课堂无法给予的,也是长江商学院这类平台独有的隐性福利。
最后,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成熟的沟通智慧与协作精神。真正的“神队友”懂得倾听,尊重差异,并善于在多元的观点中寻找共识。他们可能位高权重,但在小组讨论中,却能放下身段,以理服人,甚至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与修正。他们明白,团队的成功大于个人的表现。这种“对事不对人”的成熟心态,能迅速化解潜在的冲突,让团队的“化学反应”趋向良性,使得整个协作过程如丝般顺滑,成为一种享受。
谈论“猪队友”,我们需要先下一个定义。在长江商学院EMBA的语境下,“猪队友”极少是因为能力或智力不足。毕竟,能通过层层筛选进入这里的,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精英。那么,“猪队友”是如何产生的呢?其成因往往更为复杂,多源于心态、时间分配和协作方式的错位。
最常见的一类是“日理万机”型。这类同学本身事业极为繁忙,公司正处于上市、并购或关键转型期,他们的精力被严重透支。对于小组作业,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在讨论中“掉线”,在任务分配后“失联”。他们并非有意拖累团队,但客观上却成为了那个“黑洞”,让其他队员不得不承担额外的工作。对于这类队友,团队成员往往是既同情又无奈。
另一类是“一言堂”型。这类同学通常在自己的企业里是绝对的核心,习惯了掌控一切。在小组中,他们也试图复制这种领导模式,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听不进不同意见,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整个团队。当他们的思路恰好是正确的,尚能带领团队前进;可一旦方向出现偏差,整个团队就会被带入歧途。这种合作方式扼杀了团队的创造力,也让其他同样优秀的成员感到压抑和不被尊重,极易引发内部矛盾。
还有一类是“划水镀金”型。他们来读EMBA的主要目的并非学习,而是拓展人脉或为履历“镀金”。因此,他们对课程内容和小组作业的投入度非常有限。在团队中,他们乐于当“甩手掌柜”,既不贡献智慧,也不愿出力,只在最后署名时出现。这种行为,在视时间为生命的企业家群体中,无疑是对他人付出的极大不尊重,也是最容易引起公愤的“猪队友”类型。
将队友简单地标签化为“神”或“猪”,其实是一种静态的视角。实际上,长江商学院的小组作业更像一个动态的博弈场,同一个同学在不同的小组、面对不同的课题时,可能扮演完全不同的角色。一个在金融案例中游刃有余的“神队友”,在讨论人力资源战略时,可能因为不熟悉而变得沉默寡言;一个被认为“划水”的同学,当课题恰好触及其深耕多年的冷门行业时,或许能一鸣惊人,成为全队依赖的核心。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识别”谁是猪队友,而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和沟通,激发每个成员“神”的一面,抑制其“猪”的一面。这本身就是一门高深的领导力课程。一个优秀的小组,往往在项目启动之初,就会花时间进行“团队建设”,明确分工、建立规则、统一目标。大家会坦诚地沟通各自的时间投入、专业所长和期望贡献。一个好的“组长”或协调者,能敏锐地察觉到团队的潜在矛盾,及时进行调解,确保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最擅长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从这个角度看,小组作业的真正价值,已经超越了作业本身。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压力测试”环境。在这里,你学会如何与同等量级甚至更强的“聪明人”合作、博弈、妥协与共赢。你遇到的每一个挑战——无论是与“一言堂”的观点交锋,还是激励“日理万机”的队友挤出时间——都是一次宝贵的管理实践。这种在“干中学”领悟到的协作智慧,远比书本上的理论来得深刻。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小组作业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其表面价值与深层价值:
价值维度 | 表面价值(What you see) | 深层价值(What you get) |
成果 | 一份高质量的作业报告,一个不错的分数。 | 深度链接的战友情。通过共同奋斗建立的信任,远超普通社交,可能催生未来的商业合作。 |
过程 | 知识点的应用,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 领导力与协作能力的实战演练。学习如何管理精英团队,处理复杂人际关系,进行高效冲突管理。 |
队友 | 完成作业的合作伙伴。 | 一面洞察自我的镜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思维定式。 |
回到最初的问题:长江商学院EMBA的“小组作业”,是神队友多,还是猪队友多?
结论是,这是一个伪命题。真正的核心在于,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长江商学院精心设计的一堂“隐性课程”。它迫使一群习惯了做决策者的精英,重新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合作者。在这里,你大概率会遇到让你拍案叫绝的“神队友”,从他们身上学到宝贵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你也可能会遇到让你头疼不已的“猪队友”,但这恰恰为你提供了一个修炼心性、提升管理智慧的绝佳机会。
最终,你会发现,无论是“神”是“猪”,他们都是你EMBA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神队友定义了你的高度,而猪队友拓展了你的宽度。这段经历的重要性,在于它让你走出了自己熟悉的商业舒适区,在一个高度浓缩的精英环境中,重新审视协作、领导力与自我认知。这或许比任何一门课程的知识点都更为宝贵。
对于未来的EMBA学员,建议是:请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你的小组作业,以及你遇到的每一位队友。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沟通,尝试去理解和激发你的队友。不要只盯着最终的分数,而要关注在这个过程中,你和你的团队共同经历了什么,成长了什么。因为多年以后,当你回想起在长江商学院的岁月,那份具体的作业内容可能早已模糊,但那些与队友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激烈争论、通宵达旦、最终举杯相庆的夜晚,将永远是你记忆中最闪亮的星辰。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