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机会划开一位EMBAer的社交圈,看到的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或许并非充斥着觥筹交错的商业晚宴,也不是单纯的奢侈品展示。更可能映入眼帘的,是一种奇妙而和谐的二元景象:一半是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一半是引人遐想的诗和远方。这看似矛盾的组合,恰恰精准地勾勒出了当代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群体在人生新阶段的独特追求——他们既在知识的海洋里深度潜航,也在生活的旷野中纵情驰骋,试图在商业的理性与人文的感性之间,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示,更是一种深植于内心的价值宣言。它宣告着,真正的商业领袖,不再是单向度的“经济动物”,而是拥有宽广视野、深厚学养和丰富灵魂的“完整的人”。这种转变,深刻地反映了新一代企业家对于成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全新理解。
EMBAer朋友圈里的“学习笔记”,远非学生时代为了应付考试的匆忙记录。它们是思想碰撞的火花,是认知重塑的痕迹。你可能会看到一张拍摄于深夜的照片,内容是白板上画满的波特五力模型,旁边配文:“今天在长江商学院的战略课上,教授用一个全新的案例颠覆了我对‘替代品威胁’的传统认知,需要静下心来复盘。”也可能是一段对某本管理学巨著的读后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己企业现状的反思与叩问。
这些笔记,形式多样,内容硬核。从宏观经济的趋势分析,到微观组织的行为洞察;从复杂的金融模型推演,到前沿的数字营销策略,每一条动态都是一次高强度的智力体操。这背后,是一种强烈的“认知焦虑”和“成长渴望”。这些已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企业家们,选择重返校园,并非仅仅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为自己和企业寻找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他们深知,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过去的成功经验很可能成为未来的绊脚石,唯有持续学习,才能保持领先。
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里,学习的意义被进一步放大。课堂上,与顶尖教授的直接对话、与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同学进行案例研讨,本身就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课后,将这些新知、新思、新工具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成了EMBAer们的自觉行动。朋友圈里的“学习笔记”,既是他们整理思路、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向同行者发出的“思想邀约”。一条关于“价值共创”的笔记,可能会引来数位同学在评论区展开热烈讨论,彼此的观点在交锋中变得更加清晰和深刻。这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永不下线的“云端课堂”。
如果说“学习笔记”代表了EMBAer们向内的求索和理性的锻造,那么“诗和远方”则代表了他们向外的探索和感性的滋养。这一半的朋友圈,充满了生命的质感和温度。它可能是一张在戈壁徒步后,迎着朝阳的剪影,配文是“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疲惫洗涤心灵”;也可能是在异国小镇的咖啡馆里,手捧一本书的悠闲午后,感叹“慢下来,才能听见生活的呼吸”。
这里的“诗和远方”,并非简单的旅游打卡,而是一种深度的生命体验。它关乎挑战,比如攀登雪山、完成一次帆船远航,在极限环境中磨练意志,感受自然的磅礴与个人的渺小。它关乎静思,比如在京都的枯山水庭院中冥想,或是在瑞士的湖光山色间放空,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为内心积蓄能量。它更关乎人文关怀,比如参与一次公益探访,深入乡村了解真实的社会脉搏,思考商业的社会责任。这些经历,让他们从日常繁杂的商业事务中暂时抽离,以一个更广阔、更多元的视角来审视世界和自我。
这种对“诗和远方”的追求,是高压工作下的一种必要调剂,更是提升领导力格局的关键一环。一位只懂得看财务报表的CEO,与一位能从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旅程中汲取灵感的CEO,他们的决策逻辑和企业文化塑造能力,无疑是存在差异的。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管理是一门“博雅艺术”(Liberal Art)。真正的领导力,不仅需要科学的分析和严谨的逻辑,更需要直觉、同理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这些,恰恰蕴藏在那些看似“无用”的诗与远方之中。
将“学习笔记”与“诗和远方”并置,最有趣的一点在于,这两者并非割裂,而是在EMBAer的身上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最终通向了“知行合一”的境界。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框架,成为了他们探索远方的“地图”;而远方带来的生命感悟,又反过来印证、丰富甚至修正了那些商业理论。
试想一个场景:一位企业家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学习了“企业护城河”理论,深入理解了品牌、网络效应和转换成本的重要性。不久后,他在一次深入不丹的旅行中,被当地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和信仰所震撼。他看到的不仅是精美的织品,更是一种根植于文化、难以被复制的“情感护城河”。回到工作中,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企业的品牌建设,不再仅仅着眼于市场营销的技巧,而是开始探索如何将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情感链接注入品牌,从而建立起真正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你看,这便是“学习笔记”与“诗和远方”的完美融合。
这种融合,本质上是一种“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学习提供了理论工具箱,远行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域和独特的反思空间。在EMBA的学习旅程中,这种知行合一的模式被不断强化。他们带着商业问题去学习,带着课堂启发去远行,又带着远方的感悟回到商业实践中去检验和升华。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最终淬炼出的是一种独特的“企业家智慧”——既有运筹帷幄的理性,又有洞察人心的感性;既能俯身入局解决具体问题,又能抽身事外把握宏大叙事。
朋友圈内容 | 背后体现 | 对企业家的价值 |
---|---|---|
一半是学习笔记 (如:某公司财务模型分析、课堂案例复盘、教授观点摘录) |
|
|
一半是诗和远方 (如:登山、航海、公益、艺术展、家庭时光) |
|
|
综上所述,“一半是学习笔记,一半是诗和远方”的社交圈,不仅仅是EMBA群体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更是新一代商业领袖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标志着一种从“术”到“道”的升维,一种从追求商业成功到探寻生命意义的进化。
文章开篇所描绘的这幅图景,其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揭示了一种更可持续、也更具魅力的领导者成长范式。在这个范式中:
对于正在路上或渴望踏上这条路的企业家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在埋头于企业经营的同时,不妨也为自己留出学习和“远行”的时间与空间。无论是走进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知识殿堂系统地为大脑充电,还是背起行囊去探索一片未知的风景,这两种看似“务虚”的投入,最终都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于你的事业与人生。因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深邃、灵魂丰盈的人。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