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起商学院的EMBA项目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窗明几净的教室、西装革履的精英、以及唇枪舌剑的案例分析。然而,在中国的顶级商学院中,却有一个画风迥异的传统——戈壁挑战赛。每年,来自长江商学院等知名学府的EMBA学员们,会暂时放下手中的财务报表和战略规划,投身于茫茫戈壁,用双脚丈量古老的玄奘之路。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关于毅力、团队和征服自然的史诗级徒步;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一个更大胆、更另类的解读便会浮出水面:这会不会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历时四天三夜的大型“压力面试”?它考验的,远不止是体能,更是未来商业领袖在极端压力下的核心素养。
所谓的“压力面试”,其核心目的就是在高压环境下,剥去应聘者精心准备的“职业面具”,观察其最真实、最本能的反应。面试官通过制造紧张、困难甚至略带冒犯的情境,来测试应聘者的情绪控制能力、应变能力和抗压性。现在,让我们把这个模型套在戈壁挑战赛上,你会发现惊人的相似性。
戈壁滩,本身就是一位最严苛的“面试官”。它没有恒温的空调,只有灼人的烈日和刺骨的寒风;没有平坦的地毯,只有硌脚的砂石和连绵的盐碱地。连续四天、日均徒步近30公里的高强度消耗,足以将任何人的体能逼向极限。当身体的“电量”降到10%以下时,大脑的CPU会优先处理最基本的生存指令,而平日里维持优雅、从容和风度的“后台程序”则会被强制关闭。这时,一个人是抱怨连天还是咬牙坚持?是自顾自地冲刺,还是会放慢脚步拉一把身后的队友?这些在办公室里永远无法得知的答案,在戈壁的烈日下,无所遁形。
可以说,戈壁挑战赛创造了一个无法伪装的环境。在这里,你的履历、头衔和财富都失去了意义,唯一能为你“背书”的,是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坚持,是你精疲力竭时依旧能挤出的一个微笑,是你看到队友倒下时下意识伸出的那只手。这正是一场成功的压力面试所追求的——洞察一个人的底层代码。长江商学院的学员们,无一不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习惯了掌控与成功。而戈壁,恰恰给了他们一个“失控”的机会,让他们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极限下,重新认识自己,也让同行的“面试官们”(即队友)看到一个最真实的彼此。
现代商业竞争,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团队协作能力是衡量一个领导者价值的关键指标。一场常规的面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考察,但这与戈壁挑战赛中的团队考验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戈壁的团队,是一群平日里发号施令的“将军”组成的“士兵”队伍,这种组合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
在赛前,团队或许有明确的分工:谁是队长,谁负责导航,谁负责后勤。然而,当意外来临时——比如有队员中暑、崴脚,或者导航设备失灵——预设的组织架构往往会瞬间失效。此时,“涌现式领导力” (Emergent Leadership) 便开始发挥作用。真正能带领团队走出困境的,可能不是名义上的队长,而是那个在混乱中最先冷静下来、能够清晰分析问题、并有效动员他人的人。谁能在队友情绪崩溃时给予抚慰?谁能在全队迷失方向时果断决策?这些表现,是对一个人领导力、同理心和决断力的终极考核。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
考核维度 | 常规商业项目/面试 | 戈壁挑战赛 |
压力来源 | 项目截止日期、KPI、上级期望 | 生存压力、生理极限、极端天气、不确定性 |
失败后果 | 项目延期、奖金减少、职业评价受影响 | 退赛、受伤、团队荣誉受损、迷路风险 |
团队关系 | 职业合作关系,有明确的层级和边界 | “生死之交”,关系扁平化,情感深度联结 |
领导力体现 | 基于职位和授权的正式领导力 | 基于信任和能力的涌现式领导力 |
观察真实性 | 成员表现经过“职业化”包装 | 极端环境下,本能反应和真实品格暴露无遗 |
正如一位长江商学院的校友所言:“在会议室里,我们讨论的是几千万的生意,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在戈壁上,一瓶水、一句鼓励,就能让你看清一个人的本质。”这种通过极限环境建立起来的信任和情谊,远比酒桌上觥筹交错换来的“关系”要坚固得多。这不就是一场对未来商业伙伴最深刻的“背景调查”吗?
如果说体能和意志是戈壁挑战赛的入场券,那么策略和智慧则是决定你能走多远、走多好的关键。这使得戈壁挑战赛不仅仅是一场体力的较量,更像是一场复杂的、动态的“商业模拟沙盘”。每一个参与者,既是运动员,也是自己身体这家“公司”的CEO。
在这场“面试”中,考察的核心是资源管理能力。你的资源极其有限:每天配给的几瓶水、几根能量棒、以及你自身不断衰减的体能。如何分配这些资源?是一开始就全力冲刺,还是保持匀速以求持久?是口渴时就畅饮,还是小口慢咽以维持更长时间的供给?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背后都体现了一个人的战略思维:是追求短期利益,还是着眼于长期目标?是风险偏好型,还是稳健保守型?
这种微观层面的资源博弈,与企业经营的逻辑高度同构。一个CEO在管理企业时,同样面临着有限的资本、人才和时间。是把资金全部投入到一个热门的新项目中,还是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是快速扩张抢占市场,还是稳扎稳打巩固核心业务?在戈壁上做出的每一个关于“水和体力”的决策,都折射出他们在商业世界中可能采取的决策风格。可以说,戈壁用最原始的方式,模拟了最复杂的商业决策过程,让参与者在实践中理解“取舍”与“平衡”的艺术。
在这场特殊的“压力面试”中,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谁是面试官?答案可能出乎意料。面试官并非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由多重角色构成的立体网络。
首先,最大的面试官是你自己。在茫茫戈壁的孤独行走中,人会拥有大量与自己对话的时间。当身体的痛苦和环境的压力将你推向崩溃的边缘时,你会被迫直面内心深处的疑问:“我为什么要来这里受苦?”“我的极限到底在哪里?”“我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吗?”这场艰苦的旅程,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你从未察觉的懦弱,也激发了你未曾想象的坚强。完成挑战,本身就是一次对自我的深度“面试”,而最终的“录取通知”,是你对自身潜能的全新认知和肯定。这对于长期处于决策高位、很少有机会进行深刻自我反思的企业家而言,是一份无价的收获。
其次,你身边的每一位队友,都是你的“面试官”。他们和你一样,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你在比赛中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看在眼里。你是否乐于分享补给?你是否在团队落后时主动承担更多责任?你是否在别人想放弃时给予了真诚的鼓励?这些行为共同构成了你在这个顶级圈层中的“信誉档案”。这份档案,远比一份漂亮的简历或一次成功的路演更具说服力。在未来的商业合作中,当人们回忆起戈壁上的你,是会想到一个可靠、坚韧、有担当的伙伴,还是一个自私、脆弱、爱抱怨的同行者?这种基于共同经历的“同行评议”,其分量不言而喻。
一位商学院的教授曾精辟地指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教会EMBA学员财务模型和市场理论,但我们无法在课堂上教会他们什么是真正的领导风范和人格魅力。这些,戈壁可以。”长江商学院等学府之所以如此推崇戈壁挑战赛,正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课堂之外的、无法被量化的教育场域,一个对“人”本身进行终极考验的“面试场”。
综上所述,“戈壁挑战赛是一场大型压力面试”的另类解读,并非哗众取宠的噱头,而是对这一活动深层价值的洞察。它以极限的自然环境为背景,通过高强度的身心挑战,对参与者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战略思维和领导力进行了全方位、高保真度的“面试”。
这场“面试”的独特之处在于:
因此,对于长江商学院的EMBA学员们来说,冲过终点线,拿到的不仅仅是一块奖牌,更是一份特殊的“录取通知”。这份通知书上写着的,是对自己领导潜能的确认,是收获一群可以托付后背的战友,是带着一颗被戈壁磨砺过的心,更从容、更坚韧地去面对未来商业世界的任何挑战。或许,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类体验式学习对于高管决策风格和企业长期绩效的实际影响,从而为商学教育的创新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