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EMBA的毕业典礼落下帷幕,香槟的气泡渐渐消散,许多人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完成学业的成就感,更有一种淡淡的迷茫:投入了巨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走过了这段非凡的旅程,接下来呢?是让厚重的讲义在书架上静静积灰,还是将这段宝贵的经历转化为驱动个人与事业持续跃迁的强大引擎?答案无疑是后者。而连接“学过”与“学会”乃至“会用”的关键桥梁,便是一场深刻而系统的“复盘”。这并非简单的回忆,而是一场关乎知识内化、自我认知、人脉激活与实践落地的战略性回顾,它决定了EMBA的价值究竟能在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释放出多大的能量。
EMBA课程,尤其是像在长江商学院这样顶级商学院的课程,其知识体量是庞大且密集的。从宏观经济到公司金融,从战略管理到市场营销,从组织行为学到领导力艺术,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独立的知识模块。毕业后,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一条璀璨的“项链”,构建属于自己的、能够指导实践的知识框架。
这个过程不能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你需要像一位建筑师,以你自己的企业和职业生涯为蓝图,将这些知识模块进行解构与重组。不妨试试用思维导图(Mind Map)的方式,将所有课程的核心理论、关键模型、经典案例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开始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当你在思考公司的战略定位时,能否自然地联想到波特的五力模型、SWOT分析,并结合财务课程中学到的资本成本与投资回报率(ROI)进行综合评估?当你设计一个新的营销方案时,能否将用户行为心理学的洞察与数字化营销的工具方法论结合起来?这种跨学科的连接与整合,才是将知识“内化”的第一步,它让你从一个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一个知识的驾驭者。
更进一步,你需要将这些理论框架与你的实际工作进行“对位”。选择你公司正在面临的一个真实挑战,比如“如何提升创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然后,尝试用你在EMBA课堂上学到的不同理论工具去“诊断”这个问题。这就像是给你的企业做一次全方位的“CT扫描”。可能你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并非营销不力,而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缺乏对创新的激励机制(组织行为学视角);或者,是供应链管理跟不上产品迭代的速度(运营管理视角)。通过这种方式,知识不再是悬浮在空中的理论,而是变成了可以切入现实、解决问题的锋利手术刀。
EMBA的学习过程,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它更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映照出我们作为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真实面貌。在与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同学进行案例研讨、小组博弈时,我们的思维模式、沟通风格、决策偏好、乃至性格中的短板,都会被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因此,复盘的第二个重要维度,就是对自我进行一次诚实而深刻的剖析。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开始,进行一场“自我对话”:
这种复盘不仅仅是内省,更可以借助外力。不妨找几位在EMBA期间与你深入交往过的同学,真诚地请求他们为你提供反馈。问问他们:“在你看来,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在团队合作中,你觉得我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来自同侪的坦诚反馈,往往能让你看到一个在日常工作中难以察觉的“B面”自己。这场关于自我的复盘,其最终目的,是完成从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向一个“自觉的领导者”的蜕变。
“读EMBA,一半是读书,一半是读人。”这句话道出了EMBA的另一大核心价值——高质量的校友网络。毕业,绝不意味着这个网络的终结,恰恰相反,它标志着你正式获得了这张珍贵“网络”的永久会员资格。然而,这张网络不会自动为你创造价值,你需要主动地去“活化”它。
复盘人脉,首先要做的是系统性梳理。不要让你的同学仅仅是躺在微信通讯录里的一个头像。你可以创建一个简单的表格,对你的同学资源进行盘点和分类。这不仅仅是记录姓名和公司,更重要的是标签化管理。
姓名 | 所在行业/领域 | 核心专长/资源 | 潜在合作方向 | 交往深度/备注 |
张三 | 人工智能/SaaS | 技术研发、算法模型 | 为我司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 | 小组作业伙伴,关系紧密 |
李四 | 消费品/快消 | 渠道管理、品牌营销 | 探讨新零售渠道合作 | 仅课堂交流,需加强联系 |
王五 | 医疗健康/投资 | 项目投资、行业洞察 | 获取行业前沿动态,寻求融资可能 | 校友会活动组织者,人脉广 |
梳理之后,更关键的是持续性互动。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和情感连接。不要只在有求于人时才想起同学。你可以成为一个价值的“给予者”。比如,定期分享你所在行业的前沿报告;当你看到一篇可能对某位同学有启发的文章时,主动转发给他/她;组织小范围的私董会,针对某个同学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尤其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平台,其校友会组织非常活跃,积极参与校友会组织的各类论坛、讲座和返校日活动,是保持网络“热度”的最佳方式。记住,人脉的价值,是在你一次次“麻烦”别人和被别人“麻烦”的过程中,逐渐累积和深化的。
复盘的最终归宿,是“用”。如果不能将所学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具体行动,那么再深刻的复盘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你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清晰的“投产计划”,将EMBA的知识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
第一步,是“小切口,深介入”。不要试图一毕业就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那样不仅阻力巨大,失败的风险也很高。更明智的做法是,选择一到两个你最有把握、且对公司当前发展至关重要的“痛点问题”作为突破口。例如,如果你发现公司的现金流管理存在隐患,那么就可以运用在财务管理课上学到的精细化预算控制和营运资本管理方法,先从一个事业部开始试点,优化其应收账款周转和库存管理。当这个小范围的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后,你再将其成功经验进行模式化,推广到整个公司。
第二步,是组建“变革联盟”。任何变革都需要支持者。把你复盘的思考、诊断的结论以及初步的行动方案,与你的核心管理团队,甚至你在EMBA期间结识的、在相关领域有专长的同学进行分享,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你可以将在EMBA课堂上演练过无数次的案例分析方法,应用到自己公司的实际问题上,带领团队一起进行一场“实战演练”。这个过程,不仅能提升方案的可行性,更是一个赋能团队、统一思想的过程。当你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拥有了一支被新知武装起来的“盟军”,变革的成功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EMBA课程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更高层次学习和实践的起点。有效的“复盘”,就如同为一艘刚刚完成装备升级的战舰校准航向、设定目标。它要求我们系统地梳理知识,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武器库;深度地挖掘自我,在反思中实现领导力的升华;主动地活化人脉,将同学情谊转化为事业发展的助推器;并最终规划落地,将所学付诸于创造真实价值的行动中。
这个过程需要坦诚、毅力和智慧。或许,我们可以将EMBA毕业后的每一年,都看作一个新的“学期”,定期进行这样的复盘,不断迭代自己的知识框架和行动方案。这或许是让EMBA投资实现最大化、甚至无限增值的最佳路径。未来的商业世界充满不确定性,而持续复盘的能力,正是我们应对一切变化、实现终身成长的核心竞争力。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