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踏出校门、拨正学位帽流苏的那一刻起,一段崭新的旅程便已开启。对于长江商学院的EMBA毕业生而言,毕业并非学习的终点,而是将两年间所学、所思、所感融入未来事业与人生的新起点。手中那本沉甸甸的校友名录,绝不仅仅是一份联系方式的清单,它是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机遇与情谊的宝库。如何开启这座宝库,让这个精英荟萃的平台在毕业后的漫长岁月中持续发光发热,成为我们事业与人生的“压舱石”和“助推器”,是一门需要用心经营的艺术,更是一种需要长期主义智慧的修行。
毕业后,最直接也最核心的需求往往与个人事业发展息息相关。长江EMBA的校友平台,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顶级资源池。这里的“人脉”并非简单的“关系”,而是建立在共同学习经历和价值观认同之上的深度链接。有效利用这一平台,首先要转变心态,从被动等待转为主动出击,将自己视为网络中的一个积极节点,而非边缘的旁观者。
一方面,要善于向校友中的“过来人”寻求智慧。当你面临职业瓶颈、考虑转型、或是开启创业征程时,校友网络中总有那么几位已经走过你脚下这条路的前辈或同仁。一次坦诚的下午茶交流,可能比你独自埋头苦思数周更能理清思路。他们的经验教训、行业洞见,是无法从任何教科书中获得的宝贵财富。在请教时,务必做好功课,带着具体的问题和自己的思考,这不仅是对他人时间的尊重,也能让交流更加高效、深入。这种基于信任的请教,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指点与提携。
另一方面,这里是发现“隐形机会”的沃土。许多高端职位和合作机会并不会出现在公开的招聘市场,而是通过圈层内的推荐和信任传递。定期关注校友会的内部信息发布渠道,积极参加各类线上线下的校友活动,都是让你保持“在场”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用心维护与几位关键校友的长期联系,让他们了解你的能力、专长和职业抱负。当机会出现时,你自然会成为他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合适人选。这需要的是长期主义的耐心,而非急功近利的索取。
如果说个人事业发展是点上的突破,那么商业合作就是线与面的连接。长江EMBA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从金融资本到实体制造,从前沿科技到文化传媒,这种多元化的构成,为毕业后的跨界合作提供了无限可能。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在毕业后完全可以演变为真刀真枪的商业实践。
利用校友平台寻找商业伙伴,最大的优势在于信任成本极低。两年的同窗之谊,让彼此的为人、格局和能力都有了相当的了解。当你需要寻找一个可靠的供应商、一个有实力的渠道伙伴,或是一个能补足你短板的联合创始人时,校友名录就是你的“白名单”。许多成功的校友企业,其初创团队或关键合作伙伴都源于同学关系。这种基于深度认同的合作,远比在商业场上从零开始建立的合作关系要稳固和高效得多。
此外,校友平台也是一个天然的“项目池”和“资金池”。许多校友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手握优质项目资源;同时,也有不少校友从事投资或手握重金,正在寻找好的投资标的。校友会组织的各种项目路演、行业论坛,正是撮合“好项目”与“好资本”的绝佳舞台。校友之间的联合投资,不仅能分散风险,更能形成强大的资源协同效应,为项目成功提供多维度的赋能。正如一位校友企业家所言:“我们投的不仅仅是项目,更是我们信得过的‘人’。”
校友A所在行业 | 校友B所在行业 | 潜在合作方向 | 核心价值 |
---|---|---|---|
人工智能/大数据 | 传统制造业 | 共建智能工厂,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 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提升生产效率 |
医疗健康 | 金融投资 | 成立医疗产业基金,投资早期创新药企 | 专业知识与资本的完美结合 |
文化传媒 | 消费品 | 品牌IP联名,内容营销合作 | 提升品牌文化内涵与市场影响力 |
走出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不代表学习的终止。事实上,一个高质量的校友网络,本身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永不毕业的“终身学习大学”。在这里,你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商业思想、最鲜活的实战案例和最多元的认知视角,从而避免陷入个人经验的“信息茧房”。
要积极参与校友会组织的各类学习型活动。无论是邀请知名教授返校分享的“大师讲堂”,还是由校友自发组织的行业深度研讨会,都是更新知识体系、激发创新思维的绝佳机会。在这些活动中,你听到的不仅仅是理论,更多的是校友们结合自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一个下午的讨论,可能让你对一个行业的理解瞬间提升一个维度。这种集体智慧的碰撞,是个人学习无法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日常的非正式交流中汲取养分。一些高质量的校友社群,每天都在进行着高水平的信息交换和观点交锋。无论是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还是对某个新兴商业模式的探讨,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背后,往往蕴含着宝贵的商业直觉和趋势洞察。养成定期浏览和参与讨论的习惯,甚至可以主动发起一些你感兴趣的话题,将校友平台变成你的私人“智库”。这要求我们保持开放和好奇的心态,既要敢于分享,也要乐于倾听。
事业和学习之外,生活同样精彩。长江EMBA的校友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网络,更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生活社群。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玩伴”,共同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从而极大地丰盈你的个人生活和精神世界。
各类兴趣俱乐部是最好的载体。从挑战极限的戈壁徒步、帆船远航,到修身养性的高尔夫、茶道香道,再到关注社会责任的公益基金会,总有一个圈子能与你的兴趣和价值观产生共鸣。在这些活动中,大家卸下了企业家的光环,回归到一个纯粹的跑者、球友或公益人身份。这种基于共同爱好的交往,建立起的情感链接往往更加纯粹和牢固。你会发现,在山顶分享过一瓶水、在球场上并肩战斗过的校友,在日后的商业合作中也多了一份天然的默契与信任。
这个平台也是一个强大的个人支持系统。人生总有起伏,事业难免遇到沟坎。当你身处逆境,感到迷茫和孤独时,来自校友的关心和支持,会成为一股温暖而坚实的力量。因为大家有着相似的奋斗经历和人生阅历,更能理解彼此的压力与不易。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个中肯的建议,甚至只是一次安静的陪伴,都能帮助你更快地走出低谷。这种守望相助的情谊,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无价之宝。
对校友平台的利用,最高层次的境界是“从索取到给予”的升华。当你从这个平台获益良多,并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时,回馈社群、传承精神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这种给予,不仅能帮助他人,更能让你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得到最大化彰显。
成为一名“传帮带”的导师。对于新加入的学弟学妹,或是处于迷茫期的年轻校友,你所走过的路、踩过的坑,都是他们宝贵的导航图。主动分享你的经验,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这不仅是在传递长江商学院的薪火,也是在巩固和提升整个校友网络的价值。在“教”的过程中,你自己的思路也会被重新梳理,从而获得新的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
更进一步,是积极投身于校友会的组织和服务工作。无论是组织一场行业论坛,还是担任某个俱乐部的负责人,亦或是参与校友会的决策管理,都是在为这个平台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能锻炼你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力,更能让你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接触到更核心的校友资源,从而极大地拓展你的影响力。一个平台的生命力,正是在一代代校友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建设中得以延续和加强的。
总而言之,长江商学院EMBA的校友平台,是一座毕业后才真正开始挖掘的金矿。它的价值,绝非静静地躺在通讯录里,而是存在于每一次主动的连接、每一次真诚的交流、每一次无私的分享和每一次热心的参与之中。从助推事业、共创商机,到持续成长、丰盈人生,再到最终的回馈社群,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毕业,只是拿到了进入这个精英社群的门票。要想真正将这张门票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我们需要秉持长期主义的心态,用心去经营和维护这份宝贵的同窗情谊。这不仅关乎资源和机会,更关乎视野的拓展、格局的提升和人生的丰满。未来的研究或可更深入地探讨,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技术工具更高效地激活和管理如此庞大的精英网络,以及如何构建更有效的跨代际、跨地域的校友互动与传承机制。但无论技术如何变迁,其核心永远是——人与人之间那份基于共同经历和价值观的、温暖而坚实的信任。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