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录取通知书的喜悦还未散去,你满怀期待地踏入长江商学院的课堂,准备开启一段全新的学习与社交旅程。环顾四周,皆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然而,在开学典礼的名册上,一个熟悉又刺眼的名字赫然在列——那正是你商场上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公司的老板。空气仿佛瞬间凝固,内心五味杂陈:是狭路相逢的尴尬,还是命中注定的对决?这EMBA还怎么读?未来的两年,在这汇聚顶尖智慧的殿堂里,这段特殊的“同学关系”将成为一门必修课,一门关于格局、智慧与人性的高阶课程。
事实上,这并非一场需要剑拔弩张的遭遇战,而更像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处理好这段关系,不仅考验着你的情商与智慧,更可能为你和你的企业打开一扇意想不到的窗。这不仅仅是如何与一个“对手”相处,更是如何在一个顶级的精英圈层里,将潜在的冲突转化为成长的催化剂。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同窗”,首要任务是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理建设和角色切换。在商场上,你们是“对手”,遵循的是市场竞争的丛林法则,目标是市场份额的此消彼长,这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弈思维。这种思维惯性很容易被带入课堂,让你下意识地保持警惕、处处设防,甚至将课堂讨论也视为商业机密的刺探与反刺探。
然而,在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堂里,你们的身份首先是“同学”。这里的核心目标是学习、成长和链接,而非商业竞争。这是一个知识共享、思想碰撞的平台。你们共同聆听世界级教授的教诲,一起为烧脑的案例通宵达旦,一同参与戈壁挑战的磨砺。这个共同的身份,理应超越商业上的对立。你需要主动将心态从“竞争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将对方从一个需要时刻提防的“敌人”,看作一个可以相互印证、相互启发,甚至能提供独特行业视角的“学习伙伴”。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顾客。” 在创造顾客的宏大命题下,竞争者也是生态的一部分,理解对方,就是更深刻地理解市场。
这种心态的转变,是构建良性关系的第一块基石。它能让你卸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以一种更开放、更从容的态度去面对接下来的互动。记住,你们之所以能同时出现在这里,说明你们在某种层面上是同一类人——对知识有渴望,对自我有要求,对未来有期许。这份共同点,远比商业上的分歧来得更为根本。
心态调整之后,具体的行动指南便是设立清晰而灵活的交往边界。这既是保护自己商业利益的必要之举,也是对对方尊重的体现,更是这段特殊关系能够健康发展的“安全阀”。无边界的亲密或无边界的疏远,都是不可取的。
清晰的边界,主要体现在对商业核心机密的绝对保护上。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或是私下交流中,必须有一根明确的红线。这条红线之内,是你可以坦诚交流的领域;红线之外,则是需要坚决回避的禁区。例如,你们可以探讨宏观经济趋势、行业普适性的管理难题、领导力哲学,甚至可以分享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普遍困惑。但绝不能触及具体的客户名单、未公开的财务数据、即将发布的新产品细节、核心技术参数以及定价策略等。这不仅是商业道德,也是一种职业素养的体现。
安全区 (Green Zone) | 敏感区 (Red Zone) |
宏观经济与政策解读 | 具体客户信息与合同细节 |
行业公开报告与发展趋势探讨 | 未公开的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普适性的管理理论与领导力心得 | 产品研发路线图与核心技术参数 |
个人成长经历与兴趣爱好 | 公司内部重大人事变动与组织架构调整 |
对长江商学院教授课程的学术探讨 | 具体的市场营销策略与定价模型 |
而边界的“灵活”之处在于,它并非一堵冷冰冰的墙,而是一道可以沟通的“栅栏”。在确保商业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有策略地进行信息交换。比如,在讨论行业共同面临的政策监管风险时,你们可以从各自企业的角度出发,分享对政策的理解和宏观层面的应对思路,这甚至可能促成双方共同向监管部门建言,维护整个行业的利益。这种基于共同挑战的合作,就是一种高级的“竞合”(Co-opetition)关系。灵活的边界意味着,你既能守住底线,又能抓住机会,展现出你的格局与合作精神。
当心态和边界都设定好之后,就进入了这段关系最有价值的阶段:深度挖掘其潜在的、超越商业竞争的价值。这需要你具备一双发现机遇的慧眼和一颗拥抱可能性的雄心。
首先,这是一个绝佳的“对手研究”机会。俗话说,最好的老师是你的敌人。在商场上,你只能通过市场报告、媒体新闻等二手信息去揣摩对手的战略意图。但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你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位“对手”的思维模式、决策逻辑、知识结构和个人魅力。他在案例讨论中展现出的分析能力,他在小组合作中体现的领导风格,甚至他在酒后闲聊中流露的价值观,都是最鲜活、最真实的情报。这种深度的、非正式的观察,能让你对竞争对手的理解,从一个扁平化的公司符号,变得立体而丰满。这对于你制定更精准、更有效的竞争策略,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其次,是探索“竞合”的可能性。在同一个生态系统里,竞争与合作往往是并存的。你们可能在C端市场打得不可开交,但在B端供应链、行业标准制定、技术基础研发,或是共同应对“野蛮人”入侵等领域,可能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EMBA的平台,为这种“非正式”的结盟试探提供了温床。通过课堂内外的互动,你们可以建立基本的信任,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很多行业的巨头联盟,最初的火花,或许就源于某次EMBA同学间的深夜畅谈。这需要你有超越当前竞争格局的视野,看到“做大蛋糕”比“抢夺蛋糕”更有利于双方的长远发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促进个人格局的跃升。能与最强的对手同窗,本身就是一种对你能力的认可。如何与他/她相处,将直接锤炼你的情商、沟通技巧和战略定力。当你能坦然地与对手坐而论道,能在他/她发表精彩观点时由衷鼓掌,能在他/她遇到个人困难时施以援手,你所展现出的胸襟和格局,不仅会赢得这位“对手”的尊重,更会赢得所有同学和教授的敬佩。这本身就是一次强大的个人品牌塑造。长江商学院培养的是未来的商业领袖,而真正的领袖,必然是能驾驭复杂关系、化干戈为玉帛的人。
具体的相处之道,可以分为课堂互动和课外社交两个场景,两者都需要技巧和智慧。
在课堂上,要秉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当讨论涉及到你们所在的行业时,这是一个绝佳的展现专业素养和风度的舞台。你可以大方地承认对方企业的优点,例如:“XX公司(对手公司)在渠道下沉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出色,他们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这种坦诚,非但不会让你示弱,反而会显得你自信、客观。当观点不一致时,切忌使用攻击性语言,而应以探讨的口吻进行:“对于刚才X总(你的对手)提到的观点,我有一个不同的角度。从我们企业的实践来看,我们发现……” 始终将讨论聚焦于商业逻辑和管理理论本身,而非两家公司的恩怨情仇。在小组项目中,如果你们被分到一组,更是一次终极考验。主动承担责任,发挥自己的优势,高效协作,共同完成高质量的报告。这会让所有人看到,你是一个以大局为重、专业可靠的合作伙伴。
在课外,则要努力建立“去商业化”的私人情谊。EMBA的学习生活,远不止于课堂。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班级聚餐、海外游学,甚至私下的兴趣小组(如跑步、品酒、读书会等),都是增进了解、建立友谊的绝佳机会。在这些场合,不妨主动聊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家庭、子女教育、旅行见闻、人生感悟。努力寻找你们作为“人”的共同点,而非作为“CEO”的差异点。也许你会发现,你们都为孩子的升学焦虑,都喜欢同一个导演的电影,都对某个社会问题有相似的看法。这种基于人性的链接,是化解商业对立最有效的润滑剂。当你们能作为朋友一起喝杯茶时,商场上的许多难题,或许就有了更富人情味的解决方案。
在长江商学院的EMBA班上发现竞争对手公司的老板,初看是一场“狭路相逢”的尴尬剧,但拨开情绪的迷雾,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场蕴含巨大价值的“机遇”。它要求你完成一次从“对手”到“同学”的深刻心态转变,敦促你建立起既能保护自我又能灵活互动的交往边界,并为你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去深度挖掘超越商业竞争的战略价值与合作可能。
这不仅仅是如何与一个人相处的问题,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你的格局、智慧和未来的潜力。能否处理好这段关系,直接关系到你在这两年学习中的收获成色,以及你在这个顶级精英圈层中的个人品牌。这门特殊的“同学课”,是你EMBA生涯中最具挑战也最富回报的课程之一。
因此,请拥抱这份挑战。用开放的心态去学习,用清晰的边界去互动,用智慧的眼光去挖掘价值,用君子的风度去处理分歧。多年以后,当你回望在长江商学院的这段岁月,或许会发现,这位曾经的“对手”,最终成为了你最了解你的“诤友”,你们共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也共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这,或许才是EMBA教育最深刻的意义所在。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