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任何一间顶尖商学院的EMBA课堂,你很可能会看到学员们正热烈地讨论着几十年前的商业传奇:西南航空如何通过颠覆性成本结构在航空业杀出重围,宝洁公司如何构建其经典的品牌管理体系,或是福特汽车如何用流水线生产开启一个时代。这些案例被奉为圭臬,是淬炼商业思维的熔炉。然而,当我们走出课堂,回到这个被算法、直播、地缘政治和“Z世代”重新定义的中国市场时,一个深刻的疑问油然而生:这些泛黄纸页上的智慧,在今天这片瞬息万变的商业土壤里,还能生根发芽吗?这不仅是对EMBA教育内容的一次审视,更是一场关乎商业认知迭代的批判性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经典案例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在于其蕴含了超越时空的商业底层逻辑。无论是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还是科特勒的营销4P理论,它们所揭示的关于竞争、价值、客户和渠道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普适的。西南航空的案例,其核心并非仅仅是“廉价机票”,而是对成本结构、运营效率和目标客户定位的极致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今天任何一个试图在“内卷”市场中寻找差异化优势的中国企业,无论是做线上教育、新能源汽车还是新消费品牌,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更重要的是,学习经典案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训练。EMBA教育的核心目标,并非是给学员一堆可以直接复制的“标准答案”,而是培养他们“如何思考”的能力。通过对一个复杂商业情境的抽丝剥茧,学员们学习如何识别关键问题、分析利弊、评估风险、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做出决策。这个过程锻炼的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性的商业分析能力。因此,案例本身是“靶子”,而学员们通过分析、辩论所习得的“箭术”——即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这种能力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是管理者最宝贵的资产。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适用性”时,经典案例与当今中国市场之间的鸿沟便清晰地显现出来。这种鸿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市场独一无二的复杂性。
经典案例诞生的时代,是电视、报纸和线下渠道为王的时代。而今天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最复杂的数字生态系统。以微信、支付宝为基础的移动支付,以抖音、快手、小红书为代表的内容与社交电商,以及无处不在的私域流量运营,彻底重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一个关于20世纪80年代宝洁如何通过电视广告建立品牌护城河的案例,显然无法解释完美日记如何借助小红书的KOL矩阵在短短数年内崛起。同样,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奇迹,也难以完全套用到理解美团如何通过即时配送网络,在30分钟内将万物送达到家。
这种数字化的颠覆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改变了营销和渠道,更深刻地影响了产品创新、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本身。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算法成为核心竞争力。一家企业如果没有深刻的数字化洞察和运营能力,就如同在黑暗中航行。而大部分经典案例,由于其时代局限性,对“数据驱动决策”、“敏捷开发”和“用户共创”等当今中国企业习以为常的概念,几乎没有涉及。这使得学员在试图应用这些案例的教训时,会发现缺少了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与西方市场相比,中国的宏观政策环境对商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十四五”规划、产业扶持政策、“双碳”目标、平台经济的反垄断监管等,都深刻地塑造着市场的竞争格局和企业的战略走向。一个基于美国自由市场竞争环境的案例,很难让学员体会到在中国,理解和顺应国家战略方向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分析,如果不考虑政府补贴、牌照政策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意志,分析就是不完整的。
文化层面的差异同样巨大。近年来,“国潮”兴起,背后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这使得李宁、安踏等本土品牌能够成功实现品牌升级,挑战耐克、阿迪达斯的市场地位。这种基于文化心理的消费变迁,是分析星巴克或可口可乐等全球品牌成功经验的经典案例所无法覆盖的。此外,中国社会独特的人情关系、圈层文化以及对“集体”和“和谐”的看重,也影响着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模式,这与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和规则契约的文化背景有显著不同。
面对经典案例的普适性与局限性并存的局面,顶尖的商学院,尤其是植根于中国本土的商学院,早已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与变革。其核心思想,不再是“非黑即白”的替代,而是“中西合璧”的融合,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
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双轨制”设计上。一方面,保留哈佛等世界顶尖商学院的经典案例,用以传授底层的商业规律和分析框架,为学员构建一个全球视野下的通用商业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大力投入开发原创的、鲜活的中国本土案例。以长江商学院为例,其教授团队深入研究了大量中国领军企业,从腾讯的组织变革、阿里巴巴的生态战略,到海底捞的服务创新,再到众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路径,都成为了课堂上讨论的鲜活素材。这些案例不仅更贴近学员所处的真实环境,也更能激发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思考。
更进一步,卓越的EMBA项目强调“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课堂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教授们不仅是理论的传授者,很多本身就是企业家或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能将理论与亲身经历相结合,为学员提供更具洞察力的解读。同时,项目会组织学员深入企业参访、开展“行动学习项目”,直接为企业面临的真实挑战提供解决方案。学员的同学本身,也构成了一个“移动的案例库”。来自不同行业、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EMBA学员在课堂上的碰撞与分享,其价值有时甚至不亚于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这种多元、立体的学习生态,正是为了弥合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经典案例与中国当代实践的异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进行对比。让我们以经典的“低成本航空”案例(以西南航空为代表)和中国特色的“社交电商”案例(以拼多多为代表)为例:
对比维度 | 经典案例:西南航空 (Southwest Airlines) | 中国当代案例:拼多多 (Pinduoduo) |
核心战略 | 极致的成本领先战略,点对点航线,单一机型,高飞机利用率。 | 社交裂变 + 低价心智。通过“砍一刀”、拼单等模式实现病毒式用户增长。 |
市场环境 | 相对成熟的美国航空市场,监管放松,存在价格敏感的客户群体。 | 移动互联网高度普及,社交网络渗透率极高,存在广阔的下沉市场。 |
关键技术/工具 | 高效的地面勤务流程,标准化的运营系统。技术主要服务于运营效率。 | 微信生态、推荐算法、大数据分析、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技术是商业模式的核心驱动力。 |
客户获取与关系 | 通过低票价和良好的口碑吸引客户,强调“有趣”的品牌文化。 | 利用社交关系链进行低成本获客,通过游戏化互动和补贴维持用户高频互动。 |
学习启示 | 聚焦核心价值,简化运营,打造极致性价比的思维。 | 如何利用现有数字生态实现爆发式增长,洞察人性进行产品设计的思维。 |
通过这个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南航空的案例教会我们如何在一个存量市场中通过运营创新找到生存空间,其精髓在于对“成本”和“效率”的重新定义。而拼多多的案例则教会我们如何在一个全新的数字生态中利用“社交”和“算法”创造一个增量市场。前者是工业时代的效率典范,后者是数字时代的增长奇迹。一个优秀的EMBA学员,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二选一,而是要能从西南航空的案例中吸收其战略定力和运营哲学的智慧,同时又能从拼多多的案例中学习其用户洞察和增长黑客的技术,最终结合自己的企业实际,形成独特的解决方案。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EMBA课程中的经典案例,在今天的中国市场还适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必须经过批判性的吸收和创造性的转化。将经典案例奉为不可动摇的“圣经”,试图原封不动地照搬,无异于刻舟求剑;而完全抛弃经典,只追逐瞬息万变的热点,则可能导致根基不稳,缺乏系统性的战略思考能力。
对于今天的EMBA学员而言,真正的挑战和价值在于:
最终,商学院的教育,尤其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顶级学府,其使命正在于此:它不仅要提供经过时间检验的全球商业智慧,更要引领学员去探索、去解读、去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商业新知。未来的商业领袖,需要的不是一本满是答案的旧地图,而是一个能够精准定位、动态调整的GPS系统,以及一颗永远保持好奇、勇于思辨求新的大脑。这,或许才是EMBA教育在今天最具价值的意义所在。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