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讲述:当你的公司陷入危机,EMBA同学圈能提供多大实质性帮助?
2025-08-01

当公司的现金流报告亮起刺眼的红灯,当最大的客户突然取消订单,当核心技术团队被人连锅端走……那种感觉,就像独自一人站在悬崖边,身后是万丈深渊,而狂风正呼啸而来。三年前,我就站在那样的“悬崖”上。作为一家中型科技制造企业的创始人,我自认为经历过大风大浪,但那一次,我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绝望。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下意识地翻开了手机通讯录里那个被命名为“长江EMBA同学”的分组,心里却充满疑虑:这些平日里在课堂上激辩、在晚宴上推杯换盏的“精英”们,在真金白银的商业危机面前,究竟是雪中送炭的盟友,还是隔岸观火的路人?

很多人对EMBA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花钱买圈子”的层面。大家似乎默认,这张昂贵的“门票”背后,是一张庞大、高端、无所不能的人脉网。然而,当危机真的降临,这张网的韧性如何?它能捞起的,究竟是实实在在的资源,还仅仅是几句无关痛痒的安慰?今天,我想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聊一聊这个话题。这个圈子,它既不是神话,也绝非鸡肋,它的价值,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深刻。

人脉圈的真实温度

危机爆发的第一个星期,我几乎夜不能寐。公司的流动资金只够支撑一个月,银行的续贷申请被驳回,供应商的催款电话成了每天的“死亡叫醒服务”。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像一头困兽。我没有主动在同学群里求助,一方面是出于所谓的“面子”,不想让昔日同窗看到自己狼狈的模样;另一方面,也是内心深处的不信任,觉得商业的本质是利益,谁会愿意为一个前途未卜的企业赌上自己的资源和信誉呢?

然而,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我的预料。消息不知怎么就传了出去,大概是某位同学从行业动态中嗅到了蛛丝马迹。最先给我打电话的,是班里做投资的老张。他没有多余的寒暄,开门见山:“老王,听说你最近遇到点麻烦?别一个人扛着,我们当时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教授不总说‘抱团取暖,向死而生’吗?晚上有空吗?我攒个局,把班里几个懂财务和供应链的同学叫上,一起帮你盘盘。” 电话那头沉稳的声音,像一剂镇定剂,让我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了许多。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真正的同学情谊,不是建立在风光无限的觥筹交错上,而是在共同学习、共同思辨的过程中,建立起的一种基于智识和价值观认同的信任。

那个晚上,我们没有喝酒,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了我们公司的业务模型、现金流状况和各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做律所合伙人的同学帮我分析了与客户的合同漏洞,提醒我规避法律风险;做供应链管理的老李,则直接掏出手机,联系他在珠三角的几个备选供应商朋友。大家没有一个人提“好处”,没有一个人谈“回报”,那种纯粹的、希望你“能挺过去”的氛围,让我这个在商场上见惯了尔虞我诈的“老江湖”,差点当场掉泪。我明白了,EMBA圈子的第一个实质性帮助,就是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可信赖的“场外智囊团”,它的温度,足以融化独自面对危机时的冰冷与孤独。

信息与资源的精准对接

心理上的慰藉固然重要,但企业要活下去,终究需要实实在在的资源。如果说同学圈的“温度”是基础,那么它能提供的“精度”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个孤立的企业家,最大的困境往往是信息不对称认知壁垒。你不知道谁有你需要的资源,你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别人看来,或许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坎。

在那个“诊断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很快就帮我锁定了问题的核心:必须在两周内找到一笔至少500万的过桥资金,并搞定新的原材料供应商。这两件事,凭我当时自己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时,EMBA同学圈的价值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做投资的老张说:“500万,直接股权融资太慢,我帮你联系两家专门做短期商业贷款的机构,我们班同学在那边做高管,我打个招呼,至少能让你的案子被优先审核,成不成看你自己的资质,但速度肯定快。”

而做供应链的老李,则直接把我的问题变成了他的“案例分析”。他详细询问了我们对原材料的各项参数要求、成本控制和物流需求,然后说:“你之前那个供应商,规模大但流程僵化,现在市场变了,你应该找‘小而美’的特种供应商。我认识一家,老板也是我们的校友,他们技术过硬,就是规模不大,一直想找个稳定的合作伙伴。我来牵线,你们自己谈,我觉得匹配度很高。” 这种对接,不是大海捞针式的广撒网,而是基于对同学企业和行业的深刻理解,进行的“精准滴灌”。他们提供的不是一个电话号码,而是一个经过筛选、验证,且带有信任背书的解决方案。这背后,是EMBA网络所链接的多元化行业背景和深厚的人脉沉淀。

超越商业的心理支撑

当你的公司陷入危机时,压力最大的,永远是创始人自己。对内,你要稳住军心,告诉员工“一切都会好起来”;对外,你要安抚客户和供应商,展现出信心和实力;对家人,你更是要报喜不报忧。所有人都看着你,但你看向谁呢?那种极致的孤独感,足以压垮一个人的意志。

在这段最黑暗的日子里,EMBA同学圈给了我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帮助——心理支撑。他们中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类似的困境,有的甚至比我的处境更糟。有位做餐饮连锁的同学,在疫情期间关了三分之二的门店,负债累累。他半夜三点给我发微信,不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分享他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怎么在跑步机上把自己跑到虚脱来释放压力,怎么和核心员工抱头痛哭后又重新站起来。他说:“老王,记住,企业没了可以再干,人垮了就什么都没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种来自同侪(peers)的共情和鼓励,是家人、员工甚至心理医生都无法给予的。因为他们是真正“懂”你的人,懂你面临的商业抉择,懂你肩上的责任,也懂你内心的恐惧和骄傲。我们甚至组建了一个几人小群,名字就叫“打不死的蟑螂”,每天在里面互相打气,分享一些积极的信号,哪怕只是“今天又搞定了一个小订单”这样微不足道的好消息。这种精神上的“抱团”,让我有勇气在每天清晨醒来后,继续去面对那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它让我相信,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是孤军奋战。

人脉价值的现实与局限

当然,把EMBA同学圈描绘成一个有求必应的“万能许愿池”,那是不客观的。它能提供多大帮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有其明显的局限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首先,求助本身是一门艺术。你不能指望在群里吼一嗓子“谁借我点钱”,就会有人响应。你的求助必须是具体的、可执行的,并且要建立在你自身依然有价值的基础上。在我求助时,我准备了详尽的公司资料、自救方案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我不是在乞求施舍,而是在寻求合作和帮助,向同学们展示“拉我一把,我还能站起来,并且未来可能对你也有价值”。EMBA圈子本质上还是一个价值交换的生态,你自身的“可信度”和“可投资性”是获得帮助的前提。

其次,帮助的形式是多样的,但直接给钱的永远是少数。指望同学直接拿出一大笔现金来填补你的窟窿,这是不现实的。更多的时候,他们提供的是信息、建议、渠道和信用背书。就像我的经历一样,他们帮你对接资源、引荐人脉、优化方案,但最终的路,还需要你自己去走,最终的合同,还需要你自己去谈。这个圈子给你的是鱼竿和渔技,而不是直接给你一筐鱼。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我整理了一个简单的表格,对比一下对EMBA人脉的普遍期望与残酷现实:

普遍期望 (Expectation) 残酷现实 (Reality)
有求必应,同学会无条件帮忙。 帮助是建立在信任、价值和长期关系维护上的,并非无条件。
可以直接解决资金问题,获得投资或借款。 直接的资金支持非常罕见,更多的是提供融资渠道、建议和信用背书。
圈子能帮你搞定一切商业难题。 圈子提供的是“外脑”和“杠杆”,核心问题仍需靠自己和团队解决。它是催化剂,不是替代品。
毕业后关系会自然维持。 关系需要持续、真诚地经营和维护,否则会迅速淡化。

总结与反思

最终,我的公司挺了过来。老张介绍的贷款机构给了我们一笔救命的过桥资金,老李推荐的供应商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因为技术匹配度高,帮我们的新产品提升了性能。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个当初我曾心存疑虑的EMBA同学圈。

回过头来看,“当你的公司陷入危机,EMBA同学圈能提供多大实质性帮助?”这个问题,答案是:它能提供的帮助,远超你的想象,但也需要你正确地去认知和使用它。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池,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的核心,是在诸如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里,通过两年高强度的共同学习和思想碰撞,建立起来的深层次信任。这种信任,超越了单纯的利益关系。

对于正在或将要就读EMBA的企业家们,我的建议是:

  • 真诚投入,而非功利社交: 在校期间,不要只盯着谁是“大咖”,谁的资源多。用心参与每一次课堂讨论,真诚地与每一位同学交流,建立基于思想认同的友谊,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 持续经营,而非临时抱佛脚: 人脉不是存款,可以随用随取。毕业后,要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联系,主动分享自己的价值,关心同学的动态。让关系成为一种日常,而不是一种工具。
  • 提升自我,而非依赖他人: 圈子能帮你,前提是你自己得是“可扶之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企业的价值,是你撬动圈子资源的最强杠杆。

EMBA同学圈,它不是救生圈,而是让你在风浪中学会游泳的教练和陪练。它在你坠落时,为你编织一张缓冲网,给你递上攀岩绳,更重要的是,它会有一群人站在悬崖边对你呐喊:“嘿,哥们儿,撑住!我们都在!” 这份力量,弥足珍贵。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