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群站在商业世界塔尖的精英,完成了在长江商学院的淬炼与升华,他们的毕业旅行,这最后一次集体“出征”,会指向何方?是驶向马尔代夫的碧海蓝天,在奢华度假村中举杯庆祝,犒赏两年来的辛勤与成就?还是奔赴云贵高原的偏远村落,用智慧和资源点亮一盏灯,为那里的孩子带去希望?这看似一个简单的行程选择题,实则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这群未来商业领袖对成功、价值与责任的深层思考。
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场关于“取”与“予”、“自我”与“世界”的对话。它关乎一个群体在完成自我价值的跃升后,如何定义自己的下一段旅程,以及他们希望为这个世界留下怎样的印记。
选择一场奢华的毕业旅行,绝非简单的享乐主义。对于长江EMBA的学员们而言,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加冕典礼”。在过去的两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他们不仅要应对自身企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要在每个月挤出宝贵的时间,回归课堂,面对高强度的学习、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这是一段用汗水、智慧和毅力铺就的道路,一场盛大的庆祝,是对这段艰苦付出的最好犒赏与尊重。
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链接的深化与巩固。EMBA课程的核心价值之一,便是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同窗网络。在课堂上,他们是并肩作战的队友;在商场上,他们是潜在的合作伙伴。而一场精心安排的奢华旅行,恰恰为此提供了绝佳的“催化剂”。想象一下,在私密而放松的环境中,无论是雪茄房里的深夜长谈,还是高尔夫球场上的挥杆竞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迅速升温。这种在非正式场合下建立的信任与情谊,往往比任何商业谈判都更加坚固。这不仅是同学情的延续,更是未来商业版图上无形资产的积累。
然而,另一条道路,通向的是截然不同的风景。选择去偏远地区做公益,体现了长江商学院一直倡导的“取势、明道、优术”之外的另一重境界——“兼济天下”。当商业精英们已经掌握了创造财富的“术”,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思考财富背后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这并非一种道德绑架,而是一种内生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实现。
公益之行,是一场深刻的“田野调查”,也是一次触及灵魂的价值重塑。当习惯了五星级酒店和商务舱的精英们,亲眼看到孩子们在昏暗的教室里渴望知识的眼神,亲手为村民搭建一座便民桥梁时,他们所获得的冲击和感悟,是任何商业案例都无法给予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 一次成功的公益实践,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它让这些手握巨大资源的决策者们,能够更真切地理解社会的多元与复杂,从而在未来的商业决策中,融入更多人文关怀与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这种选择,更是对长江商学院教育理念的最好回应。学员们不再仅仅是学习如何“做大做强”,更是在实践如何“向善向上”。他们可以将商业模式的思维带入公益项目,比如,不仅仅是捐钱捐物,而是帮助当地建立可持续的产业,实现“授人以渔”。这种“商业赋能公益”的模式,其社会影响力远比单纯的物质捐赠更为深远和持久。
“奢华度假”与“偏远公益”,真的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吗?对于一群以创新为天职的商业领袖而言,或许最精彩的答案,在于打破这种二元对立,寻求融合与共生。这正体现了现代商业思维的核心:整合资源,创造增量价值。
一种创新的模式是“公益度假”(Philanthropic Vacation)。行程可以设计为一部分时间深入偏远地区,利用团队的专业知识(如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为当地的小微企业或非营利组织提供咨询服务,或者开展针对性的支教、技能培训等项目。另一部分时间,则安排在附近风景优美、设施完善的度假村进行休整、复盘与庆祝。这样既满足了回馈社会的情感需求,也保证了旅行的舒适度与社交功能,让精神的丰盈与身体的放松相得益彰。
另一种更具前瞻性的模式,可以称之为“影响力投资考察之旅”。团队可以去探访那些致力于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的社会企业,甚至直接将毕业旅行与一期小型的“天使投资基金”相结合。大家在旅途中考察项目,用集体智慧判断其商业可行性与社会价值,并最终决定是否共同投资。这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真实的“影响力投资”实践课。它完美地将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结合在一起,创造出1+1>2的效应。
模式 | 主要目的 | 参与者收获 | 社会影响 |
纯奢华度假 | 庆祝成就、放松身心、深化社交链接 | 身心愉悦、巩固人脉网络、增强集体归属感 | 间接(通过消费拉动当地高端旅游经济) |
纯偏远公益 | 践行社会责任、体验不同人生、实现价值升华 | 精神洗礼、拓宽视野、获得深刻的成就感与同理心 | 直接(为受助地区提供物质、智力支持) |
融合创新模式 | 整合庆祝与责任、探索商业向善的新路径 | 双重满足、实践创新思维、创造独特的集体记忆 | 可持续(可能催生新的社会企业或长效公益项目) |
归根结底,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是一次宝贵的集体学习。选择奢华度假,学员们在庆祝中巩固了“圈子”的价值。这个“圈子”是信息、资源和机会的聚合体,是他们在未来商海中乘风破浪的重要依仗。这次旅行为这个圈子注入了更多情感的黏合剂,使其更加稳固。这是一种向内的、聚焦于群体自身发展的收获。
而选择公益之行,则是一次向外的、探索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旅程。它让习惯于在云端思考战略的精英们,有机会“脚踩泥土”,感受大地的温度。这种经历带来的谦卑感、同理心和对社会底层逻辑的理解,将内化为他们领导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一个没有闻过泥土芬芳的商业领袖,他的决策永远是漂浮的。” 这是对个人格局与视野的极大拓展。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哪个选择“更正确”或“更高尚”,而在于那一届的长江EMBA学员,他们作为一个集体,在那个特定的毕业时刻,更需要哪一种“养分”。是需要一次狂欢来为过去的奋斗画上圆满句号,还是需要一次沉淀来开启未来的责任之旅?这个选择本身,就是他们毕业前的最后一堂,也是最生动的一堂关于“价值排序”的案例课。
长江EMBA的毕业旅行,无论是选择在璀璨的星空下举杯,还是在质朴的村落里播种,都远非一次简单的告别。它是一个符号,象征着这群中国商业的中坚力量,在个人成就之外,对于生命广度与深度的思考。奢华度假,是对过往成功的加冕;偏远公益,是对未来责任的承诺。两者都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分别指向了巩固核心网络与拓展社会认知两个维度。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讨论倾向于超越简单的二元对立,探索更具创造性的融合模式。这恰恰反映了新一代商业领袖的特质:他们既珍视个人奋斗的果实,也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他们懂得,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能创造多大的商业帝国,更在于能为这个世界带来多少正向的改变。
未来的毕业旅行,或许可以成为长江商学院一个持续的研究课题。通过追踪不同选择的班级,长期观察这些经历对校友们的职业发展、个人生活乃至企业决策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不仅能为后来的学员提供决策参考,更能为中国商学教育如何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领导者,提供一份来自实践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生动报告。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