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如何利用EMBA的两年时间,来探索我人生的“第二曲线”?
2025-07-26

当事业的列车飞速驶过第一个十年、十五年,窗外的风景依旧,你是否偶尔会感到一丝迷茫?曾经让你热血沸腾的目标,如今或许已是囊中之物,但随之而来的并非持续的满足,反而是一种隐秘的焦虑。这正是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所描述的“第一曲线”抵达巅峰前的信号。在旧有路径的惯性耗尽之前,我们必须主动开启一条全新的、充满可能性的“第二曲线”。而对于许多站在人生中场的精英而言,选择重返校园,攻读EMBA,正是为这条新曲线寻找起点、绘制蓝图的关键一步。这两年,绝非仅仅为了一个学位或几张名片,它是一个宝贵的战略窗口期,一个可以让你安全、高效地探索人生新大陆的“孵化器”。那么,这700多个日夜,究竟该如何最大化利用,才能不负光阴,不负期待?

一、完成一次自我认知重塑

探索“第二曲线”的起点,并非向外寻找,而是向内审视。许多人在职场中奔跑太久,已经习惯了用职位、公司、行业来定义自己,却忽略了内心深处真正的热情与优势所在。EMBA的第一重价值,就是提供一个“暂停”和“反思”的场域,让你有机会撕掉标签,重新认识自己。

你需要将自己视为一个最重要的“商业案例”来进行深度剖析。EMBA的课程,如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领导力等,为你提供了绝佳的分析工具。当你在分析一个企业如何进行战略转型时,不妨也问问自己:我的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过去十年,支撑我成功的关键要素,在未来十年是否依然有效?我的“现金牛”业务(成熟的技能和经验)是什么?我又该如何培育我的“明星业务”(新的潜能和方向)?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强调“认识你的长处”,EMBA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正是强迫你跳出固有思维,从更高维度审视自身“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与一群同样优秀的同学进行思想碰撞,会为你提供一面珍贵的“镜子”。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里,你的同学可能是身经百战的创业者、叱咤风云的投资人,或是来自完全不同领域的行业领袖。在课堂上,当你提出的观点受到挑战;在小组项目中,当你固有的管理模式与他人产生摩擦;在深夜的私下交流中,当你听到他人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与思考时,这些瞬间都是对你自我认知的冲击和重塑。他们会让你看到你的盲点,也可能点亮你未曾发现的闪光点。这种高质量的同侪反馈(Peer Feedback),远比任何职业测评都来得真实和深刻。

二、构建一个跨界认知网络

如果说“第一曲线”的成功依赖于在特定领域内的深耕和强关系网络,那么“第二曲线”的开启则往往源于跨界信息的输入和“弱关系”的连接。EMBA为你提供的,远不止是校友录上的人名,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多元化的认知生态系统。

这两年,你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有意识地打破圈层壁垒,主动构建一个“跨界网络”。不要总和你背景相似、行业相近的同学泡在一起,那只是在强化你的“第一曲线”。你应该主动去结识那个做人工智能的、搞生物医药的、投消费品牌的、做文化艺术的同学。和他们吃饭、聊天,去他们的企业参访,了解他们的商业逻辑、行业痛点和未来趋势。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的“弱联系优势”(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理论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与你社交圈交集很少的人,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全新的信息和机会。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

网络类型 “第一曲线”网络 (Strong Ties) “第二曲线”网络 (Weak Ties)
特征 行业内、同质化、信息冗余度高 跨行业、异质化、信息新颖度高
功能 巩固现有地位、深化专业能力 激发新想法、发现新赛道、连接新资源
EMBA实践 与同行交流,解决当前业务难题 主动结识不同背景同学,组织跨界主题研讨,探索潜在合作可能

比如,你是一个深耕房地产多年的高管,正为行业的未来感到焦虑。通过与一位从事新能源汽车的同学深入交流,你可能会意识到“社区充电桩”与“智慧物业”结合的巨大商业潜力;和一位医疗健康领域的同学探讨,又可能启发你思考“康养地产”的全新模式。这些火花,在过去单一的圈子里是极难产生的。EMBA的两年,正是你系统性地建立这些“弱联系”,为未来播下种子的黄金时期。

三、打造一个创新试错沙盘

开启“第二曲线”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现实世界中,一次错误的转型尝试可能代价高昂。而EMBA恰好提供了一个成本极低的“模拟器”和“沙盘”,让你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去检验想法、演练新能力、承受“建设性的失败”。

课堂案例、商业模拟和小组项目,都是你试错的绝佳机会。当课程要求你们为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制定转型方案时,这不正是为你自己的人生转型做预演吗?你可以大胆地提出一个你感兴趣但并不熟悉的领域作为解决方案,然后利用团队的力量去研究、论证。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快速学习一个新行业的语言,理解其核心逻辑,并评估自己是否真的对其有热情和天赋。即使最终方案被教授评为“不切实际”,你所损失的也仅仅是分数,但收获的却是宝贵的认知和经验。这远比你贸然辞职、投身新领域要安全得多。

此外,许多商学院都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比如,你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商业计划书大赛,将你关于“第二曲线”的模糊想法,系统性地梳理成一份可行的商业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会得到教授的专业指导,还能链接到校友网络中的天使投资人和行业专家,获得最直接的市场反馈。这就像一个“压力测试”,能帮助你判断你的想法究竟是“异想天开”还是“大有可为”。即便最终没有付诸实施,这段经历也能极大地锻炼你的战略思维、融资能力和从0到1的构建能力,这些都是开启任何“第二曲线”所必需的核心技能。

四、拓展一双全球化的视野

很多时候,限制我们想象力的,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视野。当你的参照系仅仅是国内的同行时,你看到的可能是“红海”和“内卷”。而EMBA,尤其是拥有全球化资源的顶级商学院,能够为你提供一双“鹰眼”,让你站在全球的高度俯瞰商业版图,从而发现全新的“蓝海”。

海外模块学习是EMBA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当你亲身走进硅谷的创新工场,与那里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面对面交流,你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对失败高度宽容的创新文化;当你去到以色列,这个“创新的国度”,你会惊叹于他们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如何迸发出惊人的科技活力;当你深入欧洲,探访那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你又会学到关于品牌、传承和长期主义的深刻智慧。这些身临其境的体验,会像一把重锤,敲碎你脑中固有的思维定式,让你看到商业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这种全球视野的拓展,不仅来自于走出去,也来自于引进来。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平台上,教授团队往往是国际化的,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最前沿的管理理论,更是基于全球不同市场的洞察和研究。同时,你的同学中也不乏拥有海外背景或负责跨国业务的精英。与他们的交流,能让你实时了解到全球资本的流向、最新的技术趋势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行为差异。这种持续的、高浓度的全球信息输入,会潜移默化地提升你的格局,让你在思考自己的“第二曲线”时,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能够站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度上,去寻找那个最适合你的、具有长远价值的生态位。

结语

EMBA的两年,如同一场精心设计的“人生远征”。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它为你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和人脉,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一个自我探索的平台和一份敢于迈向未知的勇气。要真正利用好这段宝贵的时光,探索人生的“第二曲线”,你需要:

  • 向内看:完成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真正理解自己的热情与优势。
  • 向外联:有意识地构建跨界多元的认知网络,从“弱联系”中寻找火花。
  • 勤动手:将校园作为安全的“沙盘”,大胆试错,迭代你的想法和能力。
  • 向上望:借助全球化的平台,提升格局,用世界级的视野来规划未来。

最终,“第二曲线”的答案,不会由教授直接告诉你,也不会写在任何一本教科书上。它隐藏在你与每一位同学的深度交流中,在你为每一个案例熬夜奋战的思考里,在你每一次被挑战、被启发、被感动的瞬间。带着开放的心态,全然地投入,勇敢地探索,两年后,当你走出校门,你收获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学位,更是一个更加清晰、更加坚定、也更加充满无限可能的自己。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