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同学聚会,聊的最多的是商业机会还是家庭生活?
2025-07-25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间格调雅致的餐厅里,一群曾经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激辩风云的EMBA同学,在毕业多年后再次相聚。他们中的每一位,如今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是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空气中弥漫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以及威士忌与雪茄的醇厚香气。然而,一个有趣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在这样的场合,觥筹交错间,那些曾经改变行业的商业模式、令人心跳加速的融资故事,是否依然是唯一的焦点?还是说,孩子的升学、父母的健康、夫妻间的旅行计划,这些充满烟火气的话题,正悄然占据C位?

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选择题,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这群精英人士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价值取向、关注焦点和生命感悟。它关乎成功定义的演变,也关乎人性深处对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永恒追求。

商业是永恒的入场券

不可否认,在任何EMBA同学聚会的初期,商业机会永远是那张最有效、最直接的“入场券”。这群人之所以能坐在一起,最初的连接点便是商业。他们拥有共同的“语言体系”——PE、VC、IPO、A轮B轮、护城河、第二曲线……这些词汇是他们身份认同的基石,也是快速拉近距离、确认彼此仍在“同一个频道”的密码。

聚会刚开始,话题往往围绕着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最新动态展开。你会听到有人在分析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重构,有人在探讨AIGC对内容产业的颠覆性影响,还有人在低声交流着某个未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这不仅仅是聊天,更是一种高效率的信息交换资源对接。对于他们而言,时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一场聚会,如果能促成一两个潜在的合作,或者获得一个关键的行业洞见,那么这场“社交”的ROI(投资回报率)就是可观的。因此,商业机会的探讨,是他们社交圈层价值属性的直接体现,是维持这个圈子持续运转的底层逻辑。

生活是最终的归宿感

然而,随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当最初的商业信息交换基本完成,气氛逐渐松弛下来后,话题的重心便会奇妙地发生转移。你会发现,刚才还在激昂陈词分析“出海”战略的王总,正和邻座的李总热烈讨论着为孩子选择国际学校的利弊;之前还在分享公司上市经验的张总,则面带愁容地咨询大家,哪个医院的骨科专家对治疗老年人膝关节问题更有经验。

这种转变,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发展阶段。对于许多事业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EMBA精英而言,他们早已越过了单纯追求财富积累和事业版图扩张的阶段。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的需求得到较大满足后,人们会更倾向于追求“自我实现”和更高层次的生命体验。家庭的幸福、子女的成长、自身的健康以及内心的平和,这些曾经在创业初期被“战略性”搁置的议题,如今成为了他们衡量“成功”与“幸福”的更重要标尺。那份对家人的关切,对健康的焦虑,是褪去所有商业光环后,最真实、最柔软的人性流露。

商机与家常的交响曲

将商业机会和家庭生活对立起来,其实是一种误解。在EMBA的聚会场域里,这两者更多时候并非“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一首奇妙的交响曲,彼此交织,互为注脚。一个看似纯粹的家庭话题,往往能衍生出意想不到的商业火花。

比如,一场关于“孩子近视”的集体焦虑,可能就会引申出对眼科医疗、智能护眼灯具、视力矫正技术等领域的探讨,甚至有同学当场就表示,自己的基金正在看这方面的项目。同样,当大家聊到带父母去海外体检的经历时,又可能触及高端医疗旅游、跨境健康管理等产业的巨大潜力。家庭生活中的“痛点”,在这群人眼中,往往就是市场的“机会点”。他们习惯于用商业的视角去解构生活,也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商业的蓝海。

更深层次地看,家庭生活的分享,其实是在进行一种更高级别的“信任背书”。当一个同学愿意与你分享他家庭的烦恼与喜悦时,他传递的信息是:“我信任你,我愿意向你展示我脆弱和真实的一面。”这种基于情感连接建立的信任,远比商业计划书上的数据和条款来得坚实。在这样的信任基础上,未来的商业合作会更加顺畅,风险也更低。因此,聊家庭,有时恰恰是为商业合作铺设最坚固的基石。

话题变迁的时间轴

如果我们将时间维度拉长,会发现EMBA同学聚会的话题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演变轨迹。毕业的年限,直接影响着商业与生活话题的占比。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一变化,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简化的聚会话题演变模型:

聚会话题占比演变趋势(示意)

聚会节点 商业机会话题占比 家庭生活话题占比 其他(健康/爱好/社会公益)
毕业1-3年 70% 20% 10%
毕业5-10年 50% 40% 10%
毕业15年以上 30% 50% 20%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毕业初期,同学们事业尚在爬坡期,对商业机会的渴求最为强烈,聚会的核心价值是“强链接”和“资源互换”。随着时间推移,事业趋于稳定,家庭责任加重,话题开始向生活倾斜。到了毕业15年以上,许多人可能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甚至开始考虑退休或半退休生活,此时,如何经营好家庭、保持身心健康、寻求个人爱好以及回馈社会,成为了更核心的议题。

名校光环下的多元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友们的交流内容。这些商学院不仅仅传授商业管理的“术”,更注重培养企业家的“道”——即人文关怀、社会责任和全球视野。

因此,在长江EMBA的聚会上,除了商业和家庭,你还会听到更多元、更具深度的话题。这些话题可能包括:

  • 社会公益: 讨论某个同学发起的慈善基金会的最新进展,或者探讨如何运用商业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Social Enterprise)。
  • ESG与可持续发展: 交流各自企业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方面的实践和挑战,这已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的重要标准。
  • 个人成长与哲学思考: 分享最近读过的好书,探讨“活着的意义”、“企业的终极目的”等哲学层面的问题,这是在物质丰裕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 文化与艺术: 从收藏字画到品鉴红酒,从学习马术到参与戈壁挑战赛,这些个人爱好的分享,展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命维度。

这些话题的出现,标志着这个群体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利益共同体,升华为一个兼具价值共鸣和精神追求的“生命共同体”。他们之间的连接,不再仅仅是商业利益的捆绑,更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相互认同与滋养。

总结:从交易价值到生命价值的回归

回到最初的问题:EMBA同学聚会,聊的最多的是商业机会还是家庭生活?答案是:两者都聊,但其内核与比例在悄然演变。聚会的话题,是从以“交易价值”为核心的商业探讨,逐渐过渡到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的生活、健康与精神追求的分享。

这一转变,并非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商业的敏锐和进取心,恰恰相反,这标志着他们对“成功”的理解进入了更成熟、更完整、更立体的3.0时代。真正的成功,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财富数字或公司市值,而是事业成就、家庭幸福、个人健康和精神富足的和谐统一。他们开始明白,商业的疆场是有限的,而生活的旷野是无限的。

因此,理解EMBA聚会上的话题变迁,不仅是窥见中国顶尖企业家群体心态变化的一个窗口,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提醒: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坐标系,在奋力追逐世俗成功的同时,不忘回归家庭的温暖,关照自己的内心。未来的EMBA聚会,或许会有更多关于传承、关于公益、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探讨,因为这群站在时代前沿的人,他们的思考,永远预示着社会价值的下一个方向。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