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EMBA,是不是改变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江湖气”?
2025-07-25

谈及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些鲜活的形象:他们或许在酒桌上谈笑风生,一杯白酒下肚,几千万的生意就此敲定;他们重情重义,信奉“兄弟”大于契约,靠着一股子闯劲和敏锐的直觉,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杀出一条血路。这种独特的草莽英雄色彩,被外界形象地概括为“江湖气”。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今天,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企业家面孔,似乎多了几分儒雅与从容。他们出现在财经论坛上,引经据典,探讨着全球化与企业社会责任。这不禁让人好奇,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转变?其中,以长江商学院为代表的EMBA教育,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不是真的改变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江湖气”?

从草莽英雄到现代儒商

中国民营经济的早期发展,是一部充满“江湖”色彩的史诗。在那个规则尚不完善、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年代,企业家们凭借着超凡的胆识、对商机的野性嗅觉以及在人情社会中积累的“关系网”,野蛮生长。他们的决策方式往往是“拍脑袋”,管理模式是“家长式”,商业信条里,“义气”的分量常常重于一纸合同。这种“江湖气”,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赋予了企业家们破局的勇气和极强的执行力,帮助他们在混沌中快速崛起。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环境的日趋规范,这种“江湖气”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当企业从几十人的小作坊成长为上千甚至上万人的集团时,“家长式”管理显然力不从心;当业务从区域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时,仅靠“兄弟情谊”已经无法维系复杂的商业合作。企业家们发现,昔日赖以成功的“土办法”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他们迫切需要一次系统性的升级,一次从“草莽英雄”到“现代儒商”的蜕变。而EMBA教育,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转型的契机与平台。

知识体系的系统重塑

“江湖气”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依赖经验和直觉,缺乏系统性的商业知识框架。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可能对自己的行业了如指掌,但对现代金融工具、品牌战略、组织行为学等领域却知之甚少。这种知识结构的短板,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可能是致命的。比如,当面临资本运作或跨国并购时,单凭“感觉”做决策,无异于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蒙眼航行。

进入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对企业家们而言,首先是一次知识体系的“格式化”与“再安装”。在这里,世界级的教授们用一个个经典的商业案例,将零散的实战经验串联成系统的方法论。原本模糊的“感觉”,被清晰的财务模型、市场分析框架和战略定位工具所替代。一位毕业于长江的家电企业创始人曾坦言:“以前公司做大了,每天都觉得很慌,像在踩钢丝。来了长江,学了财务和战略,才第一次看清了自己公司的‘家底’和未来的路,心才算真正定了下来。”

这种学习,不仅仅是“术”的提升,更是“道”的领悟。课程中关于企业伦理、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的探讨,让这些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家们开始思考商业的终极意义。他们逐渐明白,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要创造利润,更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这种认知上的飞跃,是他们褪去“江湖”的草莽色彩,穿上“儒商”外衣的关键一步。

人脉圈子的迭代升级

“江湖”的另一个核心是圈子,一个以血缘、地缘、人情为纽带的强关系网络。在这个圈子里,大家讲的是“义气”,办的是“私事”,资源在小范围内高速流转,效率极高。这在创业初期是巨大的优势。但它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也限制了企业获取更多元化信息和资源的可能性。

EMBA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维度的社交平台。在这里,同学之间不再仅仅是“酒肉朋友”,而是基于共同学习经历和未来愿景的“战略伙伴”。这个圈子打破了行业、地域和背景的壁垒。你的邻座可能是一位互联网新贵,前排坐着的是一位资深的投资银行家,而小组讨论的伙伴则来自一家国企巨头。这种跨界的交流与碰撞,能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商业灵感和合作机会。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种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

维度 传统“江湖”圈子 长江商学院校友圈
构成基础 地缘、血缘、个人情义 共同的学习经历、相似的认知水平
交流方式 饭局、酒桌文化,非正式沟通为主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校友活动,兼具正式与非正式
合作模式 基于信任的短期项目合作,或利益捆绑 基于资源互补的长期战略合作,股权投资
价值取向 “有钱一起赚,有事一起扛” “终身学习,价值共创,回馈社会”

从这个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到,EMBA的人脉圈子,已经从一个讲“义气”的“江湖”,迭代为一个讲“价值”的“生态系统”。这种圈子的升级,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资源,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企业家的行事风格,让他们更懂得运用规则和契约,而非仅仅是人情。

视野与格局的全面拓宽

许多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其早期的奋斗目标非常朴素: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让跟着自己的兄弟们有饭吃。他们的视野大多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思考的是如何在国内市场中击败竞争对手。这种聚焦,在当时是必要的,但也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平台,其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取势明道优术”。“取势”,即帮助企业家们站到更高的地方,看到全球的趋势。通过海外模块的学习,与全球顶尖学者和企业家的交流,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全球化浪潮的脉搏。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什么位置?如何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种从“中国视角”到“全球视野”的转换,是企业家格局提升的决定性一步。

此外,商学院对人文精神的重视,也极大地拓宽了企业家的精神世界。在长江,企业家们不仅学习管理,还要学习哲学、历史和艺术。这些看似与商业“无关”的课程,却在无形中涵养了他们的心性。他们开始从历史的兴衰中汲取智慧,从哲学的思辨中探寻人生的意义。这种内在的丰盈,让他们在面对商业世界的浮沉时,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少了一份“赢了就狂,输了就扛”的江湖豪气。

结论:“江湖气”的升华而非消亡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长江EMBA,是不是改变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江湖气”?

答案或许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词——升华。EMBA教育并没有完全抹去企业家们身上的“江湖气”,而是对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提纯”和“赋能”。它剔除了“江湖气”中与现代商业文明相悖的成分,如对规则的漠视、对人情的过度依赖和决策的随意性。

同时,它又保留并升华了“江湖气”中最宝贵的内核:

  • 那种敢于冒险、一往无前的企业家精神,被赋予了科学决策的“导航系统”;
  • 那种重情重义的领袖魅力,被引导向建立共同愿景和企业文化,凝聚更广泛的团队;
  • 那种敏锐的商业直觉,在系统知识的加持下,变得更加精准和富有远见。

可以说,经过商学院洗礼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是“江湖气”与现代管理科学的结合体。他们既有草根的坚韧和市场的嗅觉,又有精英的视野和规范的操守。这种独特的融合,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驾驭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带领中国企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这不仅是企业家个人的成长,更是中国民营经济走向成熟、自信的重要标志。

展望未来,随着新一代企业家的崛起,他们或许不再带有老一辈那种浓厚的“江湖”印记。但如何将创业的激情与科学的管理、本土的智慧与全球的视野完美结合,将永远是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而以长江商学院为代表的商科教育,无疑将继续在这场伟大的商业进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和“熔炉”角色。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