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攻读EMBA,尤其是像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往往是“链接”。拓展人脉、链接资源、构建一个无远弗届的商业网络,这似乎是投入巨额时间与金钱的理所当然的回报。然而,随着课程的深入和与同学、教授的碰撞,一个更深层次、也更反直觉的认知开始浮现:在这里,学会“拒绝”,可能远比学会“链接”更为重要。这并非否定链接的价值,而是强调一种更高阶的智慧——在信息的洪流和无限的可能性中,如何通过精准的“拒绝”,为自己真正重要的人与事,留出最宝贵的空间。
走进长江EMBA的课堂,你会被一种巨大的“可能性”所包围。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各自行业的翘楚,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商业案例,更是鲜活的资源、潜在的合作机会和全新的认知视角。在这种环境下,一种“链接焦虑”油然而生。我们害怕错过任何一个潜在的合作伙伴,担心漏掉任何一次重要的聚会,于是,我们开始疯狂地“链接”——加好友、换名片、参加各种饭局和论坛,试图将这张巨大的人脉网络尽收囊中。
然而,这种无差别的链接很快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的“邓巴数”理论指出,人类大脑皮层的大小限制了我们能稳定维持的社交关系数量,大约在150人左右。当我们试图管理的链接远超这个数字时,大多数链接便只能沦为所谓的“弱链接”。它们静静地躺在你的联系人列表中,除了偶尔在朋友圈点个赞,几乎没有任何深度交流。这种“数量”上的胜利,往往以“质量”上的惨败告终。你拥有的不再是一个高质量的“圈子”,而是一个庞大却松散的“通讯录”。更重要的是,维护这些海量但低效的链接,会持续消耗你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和精力。
在长江商学院,教授们常常引导我们思考商业的本质。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因为它满足了所有人的所有需求,而是因为它精准地满足了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同理,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其价值也不在于他认识多少人,而在于他能与多少人建立深度信任和价值共创的关系。当链接变得唾手可得,其边际价值便会递减。真正稀缺的,不再是建立链接的能力,而是筛选、辨别和深化链接的能力。而这一切,都始于学会“拒绝”。
学会拒绝,首先是一个自我认知和战略定位的过程。它强迫你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是谁?我的目标是什么?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在商业世界里,我们称之为“战略定力”。一个没有战略定力的公司,会在各种“风口”和“机会”面前摇摆不定,最终迷失方向。同样,一个不懂拒绝的个体,也会被无数看似美好的机会所淹没,最终一事无成。
在长江EMBA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无数商业案例的复盘,我们会发现,那些伟大的公司,往往也是最懂得“拒绝”的公司。苹果拒绝了迎合低端市场的诱惑,专注于打造极致体验的产品;谷歌拒绝了无数短期盈利的项目,坚守着“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的使命。它们的“拒绝”,清晰地定义了它们的边界,也因此塑造了它们强大的品牌心智。对于EMBA学员——这些本已是企业掌舵人或核心高管的精英而言,这种“拒绝”的智慧,比多认识几个“大咖”要重要得多。
因此,“拒绝”并非傲慢或封闭,而是一种清醒的自律。它意味着:
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对自我战略的重申和强化。它让你从一个被动的“机会捕手”,转变为一个主动的“价值创造者”。在长江商学院这个精英汇聚的平台上,这种战略性的自我定位,是让你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一步。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和高管,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往往是“机会驱动”的。他们嗅觉敏锐,行动果决,善于抓住市场上的每一个缝隙和红利,从而完成了资本和经验的原始积累。然而,当企业和个人发展到一定阶段,单纯的机会驱动模式就会遇到瓶颈。它容易导致业务庞杂、战线过长,缺乏核心竞争力,也容易让人在追逐短期利益中,丧失长期发展的方向感和内心的平静。
长江商学院的课程设计,尤其是人文课程和社会创新课程,其深层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员完成从“机会驱动”到“使命驱动”的升华。一个使命驱动的领导者,拥有一个清晰的“北极星”,他的所有决策和行动,都围绕着这个最终的使命展开。他不再问“这个机会能不能赚钱?”,而是问“这个机会是否符合我的使命?它能否为社会创造独特的价值?”
学会“拒绝”,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工具。当一个诱人的投资机会摆在你面前,使命驱动的你会首先审视它是否与你的产业报国理想、技术创新追求或社会责任担当相契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哪怕它看起来再美,你也能坦然地拒绝。这种拒绝,让你摆脱了机会主义的陷阱,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和战略航道。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效率是正确地做事,而效能是做正确的事。”学会拒绝,就是确保你始终在“做正确的事”。
对于EMBA学员来说,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我们常常感叹分身乏术,试图用各种时间管理技巧,在日程表里塞进更多事项。然而,比时间管理更重要的,是精力管理。你可以挤出时间参加一场又一场的会议和晚宴,但如果你精神涣散、疲惫不堪,那么这些时间的投入产出比将极其低下。
无节制的“链接”正是精力最大的漏斗。每一次应酬、每一次浅层对话、每一次心不在焉的会议,都在悄无声息地消耗你的心力。相反,每一次明智的“拒绝”,都是在为你的精力账户进行储蓄。它为你节省下的,不仅是日程表上的几个小时,更是宝贵的认知带宽和情感能量。这些被“拒绝”出来的精力,可以被投入到更高价值的活动中去: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两种不同模式带来的结果:
维度 | “链接优先”模式 | “专注优先”(学会拒绝)模式 |
关注点 | 人脉的数量,机会的广度 | 关系的质量,目标的深度 |
行为模式 | 对所有邀约说“Yes”,参加大量社交活动 | 战略性地说“No”,筛选并专注于高价值活动 |
精力状态 | 持续消耗,易感疲惫和焦虑 | 得到保护和聚焦,精力充沛,内心笃定 |
最终产出 | 大量弱链接,战略漂移,身心俱疲 | 少量强链接,战略清晰,价值共创,持续成长 |
通过这个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会“拒绝”并非一种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为了更高目标而进行的资源优化配置。这是一种真正的领导力智慧。
总而言之,来到长江商学院这样的知识殿堂,学会“链接”是基本功,是入场券。它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让你看到了商业的无限可能。然而,仅仅停留在大门口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成长和蜕变,发生在你穿过这扇门之后,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
学会“拒绝”,就是在这张无限可能的地图上,为自己绘制出一条清晰、笃定、通往最终目标的最佳路径。它能帮助我们:
因此,在长江EMBA,“链接”是起点,而“拒绝”是通往更高境界的阶梯。它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智商和情商,更是我们的格局和智慧。未来的商业领袖,不再是那个拥有最长名片夹的人,而是那个能清晰地说出“我们不做什么”,并因此能将“我们要做什么”做到极致的人。最终,最高级的“链接”并非简单的资源互换,而是基于共同使命和深度信任的“价值共创”。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学会优雅而坚定地“拒绝”,正是那座不可或缺的桥梁。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