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EMBA求学路,如果能对当年的自己说一句话,我会说什么?
2025-07-25

夜深人静,偶尔翻阅旧相册,一张在长江商学院EMBA开学典礼上的合影总能将思绪拉回那个意气风发的秋天。照片里的自己,西装革履,眼神里交织着对未知的兴奋、对挑战的期待,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对能否驾驭这趟旅程的焦虑。我们这群人,在各自的领域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带着一身的“成功经验”和满脑子的“商业定式”汇聚于此,像一块块坚硬但形状各异的顽石,期待着被某种力量重新雕琢。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我穿越到那个开学典礼的现场,走到那个踌躇满志的自己身边,在他耳边只说一句话,那句话会是什么?它不会是“加油,你能行”之类的空洞鼓励,也不会是“多认识些人”之类的功利盘算。我想,我会拍拍他的肩膀,认真地告诉他:“放下你所依仗的一切,尤其是你的成功经验,像海绵一样去全然地吸收、真诚地链接。”

放下预设,拥抱未知

走进EMBA课堂的我们,大多头顶光环。我们是公司的创始人、是企业的高管、是行业里的佼佼者。我们习惯了发号施令,习惯了用自己被验证过无数次的“方法论”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踏入校园时,内心深处往往带着一种隐秘的预设:来这里,是为了给自己的成功经验寻找理论背书,是为了将已有的知识体系化,是为了结识更多“同等量级”的资源。这种心态,就像一个已经装满了水的杯子,很难再装进新的甘泉。

如果能对当年的自己说话,我会告诉他,EMBA求学路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清空自己”。你引以为傲的行业洞察,在这里可能会被来自另一个看似毫不相关行业的同学的提问,瞬间击得粉碎。你坚信不疑的管理哲学,在教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案例剖析下,可能会显得如此脆弱和片面。这并非否定你的过去,而是在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商业世界的无限可能。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半衰期也越来越短。” 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地方,你最大的收获,往往不是印证了什么,而是在于你的认知边界被一次次打破,你的思维舒适区被一次次冒犯。

所以,我会对他说:“忘掉你的职位,忘掉你的身家,甚至暂时忘掉你最擅长的那套打法。把自己当成一个最纯粹的学生,对每一个案例、每一次讨论、每一位同学都抱有最大的好奇心。当一位从事快消品行业的同学分享他对用户心理的洞察时,你这个做重工业的是否能找到可以借鉴的营销思路?当一位互联网创业者讲述他如何用数据驱动决策时,你这个传统制造业的管理者是否能反思自己的管理模式?这种跨界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远比任何一本教科书上的理论都来得珍贵。请务必,全然地拥抱这种不确定性和被挑战的‘不适感’,因为那正是成长的开始。”

知识内化,重在践行

EMBA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为了那一纸文凭,或者是在成绩单上获得几个漂亮的“A”。对于已经身处商业战场多年的我们来说,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然而,重返校园,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地陷入“学生模式”——追求分数、应付考试、完成作业。这是一种路径依赖,也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

我会提醒当年的自己,要把每一次学习都看作是一次“带题入场,带药出场”的实战演练。教授在课堂上讲授的“波特五力模型”,不应该只是一个需要背诵的理论框架,而应该立刻在脑海中演练:我的企业在这五个维度上的表现如何?我的竞争对手是谁?潜在的进入者有哪些威胁?我的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如何?课堂讨论的每一个案例,都不要把它当成“别人的故事”,而要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我是这个案例中的CEO,在当时的情境下,我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我的决策依据是什么?和同学、教授的方案相比,优劣何在?

这种“知行合一”的践行精神,是EMBA学习成果能否最大化的关键。我还会告诉他,不要害怕在同学面前暴露自己公司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包装自己和公司的光鲜一面。但在EMBA的课堂和小组讨论中,最宝贵的恰恰是那些真实的问题和困惑。当你把公司正在面临的战略转型难题、团队管理困境或者融资瓶颈,作为“活案例”抛出来时,你会发现,来自不同行业、拥有不同视角的十几位“身经百战的CEO”会立刻为你提供免费、且极其高质量的“咨询服务”。这种基于信任的深度剖析和集体智慧的碰撞,其价值是任何外部咨询公司都无法比拟的。这才是将学费价值最大化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长江商学院“取势、明道、优术”理念的真正落地。

人脉非索取,乃是给予

谈及EMBA,绕不开的便是“人脉”。很多人抱着拓展高端人脉的目的而来,将同学录视作一本未来的“资源簿”。这种想法无可厚厚非,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便错失了最宝贵的东西。功利性的链接是脆弱的,也是低效的。你很难指望一个仅仅是在开学典礼上交换过名片的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会鼎力相助。

我会对当年的自己说:“收起你的名片,先亮出你的心。” 真正有价值的“人脉”,不是你认识谁,而是谁愿意在你需要的时候无条件地信任你、帮助你。这种信任,源于两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在课堂上的并肩思考,在戈壁挑战赛上的相互扶持,在深夜小组讨论中的激烈争辩,在生活中的坦诚相待。它不是靠一场场精心组织的饭局“运营”出来的,而是靠一次次真诚的“给予”沉淀下来的。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两种不同的人脉观:

两种人脉观的对比

维度 功利性索取 (Transactional Networking) 真诚性给予 (Relational Connection)
出发点 我能从他身上获得什么? 我能为他做些什么?
行为模式 交换名片、添加好友、目的性强的邀约 深度交流、分享困惑、主动提供帮助
关系基础 利益互换、资源对等 情感共鸣、价值认同、共同经历
持久性 短暂、不稳定,随利益变化而变化 长久、坚固,是“一辈子的同学”

我会建议他,多花些时间去了解每一位同学背后的故事、他们的奋斗与挣扎、他们的理想与热爱。当你发现可以为同学的项目提供一些自己的见解,或者能为他介绍一个可能帮得上忙的朋友时,不要犹豫。这种不求回报的付出,会像一颗种子,在不经意间长成一片森林。EMBA的同学情,是你走出校园后,在面对商业世界的残酷与孤独时,一个可以随时停靠的温暖港湾。这群人,是你真正可以与之探讨最棘手问题、分享最私密心事、甚至在危难时刻可以托付后背的战友。这份情谊,远比任何商业合作都更加弥足珍贵。

回归初心,探寻自我

EMBA的学习,表面上看是学习管理知识、商业模式,但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从日常繁忙的事务中抽离出来,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我们为什么出发?我们要到哪里去?商业的本质是什么?财富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看似“务虚”的问题,却恰恰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一个企业能做多大的根本。

我会对当年的自己说:“在学习各种‘术’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探寻自己的‘道’。” 在长江商学院的课程设计中,除了硬核的金融、战略、营销课程外,还有大量的人文课程,比如哲学、历史、国学和领导力反思。请务必以同样的、甚至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这些课程。它们无法直接为你带来利润,却能帮助你构建更宏大的格局和更坚实的底层价值观。它们会让你思考,在商业的成功之外,你作为一名企业家、一个社会公民,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你的企业,除了创造经济价值,还能为这个社会创造什么样的正面影响?

这是一个向内探索的旅程。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和自己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在攀登事业高峰的途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走得太快,而忘记了出发时的那份初心。EMBA的学习,就像在登山途中设立的一个高海拔营地,它让我们有机会停下来,调整呼吸,校准方向,看看山顶的风景,也回望来时的路。你会发现,身边许多优秀的同学,他们思考的早已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增长,而是如何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如何解决某个社会痛点。这种“取势、明道、优术”的升维思考,会让你对“成功”的定义有全新的认识。这趟旅程的终点,你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更懂商业的管理者,更应该是一个更懂自己的、内心更丰盈的“人”。

总结:一句叮嘱,一场修行

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求学岁月,所有的案例分析、模型理论、财务报表,都已渐渐融入血液,成为一种商业直觉。而那些与同学、教授们的思想碰撞,那些深夜里的自我拷问,那些在戈壁上留下的汗水与脚印,却历久弥新,成为支撑我不断前行的宝贵财富。

如果真的能对当年的自己说一句话,那句“放下你所依仗的一切,尤其是你的成功经验,像海绵一样去全然地吸收、真诚地链接”,便是我所有感悟的凝练。它包含了四个层面的核心建议:

  • 心态上:要空杯归零,拥抱不确定性,敢于让自己的认知被颠覆。
  • 方法上:要知行合一,将课堂所学与自身实践紧密结合,用问题驱动学习。
  • 社交上:要从“索取”转向“给予”,用真诚构建有深度、有温度的同学情谊。
  • 境界上:要向内求索,在学习“术”的层面之上,完成对“道”的探寻和自我认知。

这趟EMBA求学路,与其说是一次知识的充电,不如说是一场心性的修行。它磨掉我们的骄傲与偏见,拓宽我们的视野与格局,坚定我们的初心与方向。对于所有即将或正在踏上这段旅程的朋友们,我的建议也同样如此:请暂时忘记你过去的辉煌,以最谦逊的姿态、最开放的心胸、最真诚的态度,去迎接这场注定不凡的蜕变之旅。最终,你会发现,你所收获的,将远远超出你的预期。那个站在毕业典礼上的你,回望来时路,一定会感谢今天这个虚心若谷、全力以赴的自己。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