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江online  >  《长江》2014年9月号  >  封面故事  

通往绿色世界的旅程

通往绿色世界的旅程在这里起航。我们向本应是尘土飞扬的工厂、矿区告别,来到满眼绿色的住宅与学校。这是特斯拉电动车、柏美迪康除尘设备的功劳,也得益于中国在市场化导向财政政策上的尝试,以及各界对于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全新设想——从“绿色货币”到“绿色经济”。这既是中国经济实现新增长与新跨越的契机,也是绿色转型的方向。

1994年,英特飞创始人雷·安德森(Ray Anderson)决心打破自己原有的商业思维,推动自己的公司走上一条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零排放”承诺。走入英特飞位于江苏太仓的新工厂——创新的空气污染控制设备喷射出水蒸气,用于带走空气中的粉尘,而这部分少量的水又会在工厂中循环利用。

在上海愚园路一处住所的屋顶菜园,以夕阳为背景看完一场露天电影。眺望千里之外,是典型意义上的绿色建筑,新金带小学——采用汶川地震受损建筑物作为保温材料,教室窗户以软件来计算光线,学校中央还有梯田。

无论是英特飞在中国工厂的新尝试,实现水在厂房内部的循环,还是自然资源与建筑材料在新金带小学的循环利用,以“绿色经济”之名,或者以新出台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作为政府驱动力,加速绿色环保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

特斯拉电动车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不遑多让。他以消费者可接受的新型电动车,开启自己定义的“绿色经济”。最近的专利权对外开放,与“充电桩大战”,显示了他将绿色进行到底的决心——原来,最新的能源技术也可以普惠于民。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悖论总是难解的。如果说以上属于民间的努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是中国官方对于治理城市污染尤其是PM2.5的宣誓。不仅仅是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估算的大气治理费用1.7万亿元,更在于市场化的环境税费机制。

为了从源头让尘埃落定,一些治理PM2.5的行业领导型企业,如柏美迪康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在中国市场上应运而生。在他们看来,与高技术、高效用伴随的,并非高成本。从根本上解决矿山及建筑工地粉尘,实际成本更低,而后期的处理能耗更高——在改进环境的同时,这些工厂能够获得实际利益。这正是柏美迪康们的创新方向。

“绿色经济”不只是“绿色货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此提出一个可行的定义: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的经济。美国、德国、巴西、日本、韩国、英国、法国正在以实践让未来更美好,包括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和谐为目的来发展国民经济。

否则,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可能直接引发人类的种种疾病,这是地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惩罚——对于人类,对于全世界共同的未来。而且,环境史上令人沉痛的过往,曾经让人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事件,或许会在某一天重新上演。频繁发生于北京等地的PM2.5超标,只是这一预警信号之一。

这一切,可以作为显示个人环保意识的谈资,也可以令我们在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时警醒:每一个个体,无论企业、机构或者个人,都与世界紧密相联,而非孤岛。无环保意识以及行动,将导致社会“熵”值增加,一种无法良性循环的、停滞的世界末日局面将成为现实,海平面越过各大洲沿岸城市的未来不会遥远。

让我们寄希望于中国即将出台的新环境保护法。当前的环保法于1979年制定并试行,1989年首次修订后正式施行,此后25年历经改革浮沉却未能及时更新。即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25年磨一剑,加大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各方面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力度,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的环保法。法规与财政政策相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绿色经济不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