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踏入传说中的商学院殿堂,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知识的芬芳,还有一种无形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交气场。想象一下,开学典礼上,你左边坐着的是一位互联网巨头的创始人,右边是一位低调的制造业隐形冠军,前排的同学刚刚敲钟上市……激动与焦虑并存,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如何才能不虚此行,与这些已经站在行业之巅的“大佬”们,建立起真正的、而非流于表面的友谊?这并非简单的“混个脸熟”,而是一场关乎情商、智慧与格局的深度修行。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环境中,社交本身就是一门必修课,其潜规则值得每一位新生细细品味。
在探讨任何技巧之前,首要且最关键的一步,是调整心态。如果你抱着“我要从他身上获得什么”的功利心去接近一位行业大佬,那么你几乎从一开始就输了。这些久经沙场的人物,阅人无数,他们能在一分钟的交谈内,精准地嗅出你身上的目的性。一旦被贴上“功利”的标签,你们之间便会竖起一道无形的墙,所有的后续努力都将事倍功半。
正确的姿态是“清空自己,重回学生”。记住,无论你在外界是何等角色,CEO也好,创始人也罢,在长江商学院的教室里,你们的身份是平等的——都是同学。放下身段,以一个求知者、学习者的谦逊心态去与人交往。你的目标不应该是“结交大佬”,而应该是“向优秀的同学学习”。当你真心诚意地去请教、去聆听,而不是索取时,对方感受到的将是尊重与真诚,这才是建立一切关系的美好开端。真正的友谊,始于价值认同与人格吸引,而非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开学第一天,尤其是自我介绍环节,是塑造你个人品牌的黄金时刻。很多人会犯一个错误:把自我介绍变成一份冗长的简历播报。“我是XXX公司的CEO,我们公司年营收XX亿,市场占有率XX%……” 这类信息固然重要,但它冰冷、有距离感,并且在“大佬”云集的环境里,可能并不突出。你的同学里,或许有人比你更“成功”。
一个高情商的破冰,应该是一个“有料、有趣、有记忆点”的故事。尝试用30-60秒的时间,讲述一个关于你的“为什么”。
在破冰之后,更重要的是学会倾听。当大佬们发言时,不要只想着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而是真正去听懂他们分享的内容,捕捉他们关心的痛点、未来的布局。在茶歇时,你可以很自然地走过去,说:“王总您好,刚才您提到的关于供应链数字化的观点,我特别有共鸣。我们公司在实践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一个有质量的问题,远比一句空洞的“久仰大名”更能开启一段有深度的对话。
成年人的社交本质,是一场心照不宣的价值交换。但这并不等同于前面提到的“功利心”。功利心是单向索取,而价值交换是双向奔赴。想与大佬成为朋友,你必须思考一个核心问题:“我能为他提供什么独特的价值?”
这种价值是多维度的,绝不仅仅是金钱或资源。对于已经非常成功的行业领袖而言,他们可能并不缺订单或投资,但他们可能需要:
以下表格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类型的价值供给:
你能提供的价值类型 | 对行业大佬的潜在吸引力 | 具体行动示例 |
专业认知 | 获取其主业之外的新鲜视角和信息,弥补认知盲区。 | 在小组讨论中,分享你对“Z世代”消费心理的深度分析报告。 |
情绪支持 | 高处不胜寒,他们也需要一个可以轻松相处、不带面具的朋友。 | 组织一场周末的徒步或品茶活动,氛围轻松,不谈工作。 |
资源链接 | 跨界合作的可能性,或者解决某个具体“小问题”的人脉。 | 得知某位同学在寻找海外法律专家,而你正好有相关资源,主动牵线搭桥。 |
组织贡献 | 展现你的领导力、服务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赢得尊重。 | 主动承担班级建设工作,如组织模块学习后的复盘会、策划班级参访活动等。 |
不要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关键在于发现它、提炼它,并在合适的时机,以一种不卑不亢、自然而然的方式展现出来。当你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时,友谊的橄榄枝自然会向你伸来。
课堂上的交流往往是理性的、片段化的。真正让关系升温、建立情感链接的,往往发生在课外。长江商学院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戈壁挑战赛、海外模块、企业参访、班级晚宴等,都是绝佳的社交场景。这些场景的共同特点是:脱离商业环境,回归真实生活。
在茫茫戈壁上,你们一起经历身体的极限,互相递过一瓶水、一句鼓励,此刻,他不是某某董事长,你也不是某某CEO,你们是同甘共苦的“战友”。这种环境下建立的友谊,远比酒桌上交换的名片要牢固得多。一位长江校友曾说:“课堂上,我们认识了彼此的大脑;戈壁上,我们看清了彼此的心。” 所以,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并且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参与者,更要尝试成为一名贡献者。主动为大家服务,比如帮忙拍照、协调行程、分享装备心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在为你的人格魅力加分。
此外,要善于创造和利用“小场景”。比如,发现几位同学都对某个话题感兴趣,可以主动发起一个小型读书会或主题饭局。这种几个人参与的深度交流,比几十人的大聚会更容易建立真正的链接。记住,高质量的社交,从来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深度。
回顾全文,我们探讨了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精英环境中,与行业大佬建立友谊的几个核心“潜规则”。这趟旅程始于内心的修炼,终于长期的维系。
总的来说,核心要点可以归结为:
文章开篇的目的,是解答“如何与大佬成为朋友”这一看似功利的问题,但最终的答案却是指向内心——最好的社交,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被结交的人。一个谦逊好学、有独特价值、真诚有趣、懂得付出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吸引到同频的伙伴,无论对方的头衔是什么。
未来的研究方向或许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在数字时代,线上社交如何在EMBA社群中补充和加强线下建立的联系。但无论技术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链接,永远建立在那些无法被量化的人性光辉之上。这,或许才是长江EMBA社交潜规则中,那条唯一不变的“明规则”。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