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封印着长江商学院标志的录取通知书静静躺在桌上时,你心中涌起的或许是激动、是自豪,但随之而来的,可能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你环顾自己一手打拼下来、员工不过几十人的公司,再想到未来课堂上那些执掌着千军万马、影响着行业格局的同学,一个问题不禁浮上心头:在这样一个精英荟萃的环境里,我,会因为公司规模不大而感到自卑吗?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许多中小企业创始人在迈入顶级商学院殿堂前,都会面临的真实心结。
说实话,产生“自卑感”的念头,是人之常情。这种情绪并非源于你不够优秀,而是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社交本能——比较。当你翻开同学名录,看到一连串“某某集团董事长”、“某某上市公司CEO”、“估值百亿的独角兽创始人”时,那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是直接的。你的公司年营收可能是千万级别,而邻座同学掌管的资本可能以百亿计。在纯粹的商业体量对比上,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距很容易被错误地解读为个人价值的差距。
更深层次的来源,是一种名为“冒名顶替综合征”(Imposter Syndrome)的心理现象。你可能会开始自我怀疑:“我真的属于这里吗?我的经验和见解,在这些商业巨擘面前,是不是显得太过微不足道?”你担心在案例讨论中,自己提出的关于小企业融资难、人才留不住的问题,会显得格局太小、不够“高大上”;你害怕在小组合作时,无法为团队贡献与其他人同等量级的资源或视野。这种对“不匹配”的恐惧,像一层薄雾,悄然笼罩在求知的喜悦之上,构成了自卑感的心理基础。
然而,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公司规模 = 个人价值”这个单一且狭隘的等式。长江商学院选择你,绝不仅仅因为你口袋里有多少钱或者你的公司有多大。顶尖商学院的录取标准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它更看重的是你的领导力潜质、创新精神、行业洞察力以及未来的成长空间。
想一想,一个生态系统如果只有参天大树,那将是何其单调和脆弱。正是因为有了灌木、花草、苔藓,这个生态才显得完整而富有生机。在长江EMBA的课堂上,你,作为中小企业的创始人,所代表的恰恰是商业生态中最具活力、最贴近市场脉搏的一部分。你可能没有大公司CEO们处理庞大组织架构的经验,但你拥有从0到1的宝贵经历,你懂得如何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你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和决策灵活性,可能是那些“大象”们梦寐以求的。你的视角,不是“小”,而是“精”、“专”和“敏”。
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重要的不是你的职位,而是你的贡献。”在长江商学院的平台上,你的贡献并非来自于你公司的财务报表,而来自于你独特的经验和思考。当一位来自传统制造业的同学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而苦恼时,你作为一家互联网初创公司创始人的见解,可能恰好能为他点亮一盏明灯。当一位投资人同学在寻找下一个风口时,你深耕的那个看似小众的细分市场,可能正是他忽略的价值洼地。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课堂多样性的巨大贡献。
走进长江商学院的校门,最重要的身份只有一个——学生。无论你过去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在这里,所有人都需要暂时放下过去的身份和光环,以一种“空杯心态”来迎接新的知识和思想。这恰恰是消解自卑感的最佳良药。因为学习的本质,就是承认自己的“不知”,并积极地去寻求“知”。
当你将注意力从“我拥有什么”转移到“我能学到什么”时,整个世界都会变得不同。那些公司规模比你大得多的同学,不再是用来比较和仰望的对象,而是你宝贵的学习资源。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学习:
记住,学费的价值不仅在于教授的讲授,更在于与这群高能量同学的思维碰撞。自卑会让你紧闭心门,错失良机;而谦逊好学的姿态,则会为你打开无数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你的坦诚和求知欲,反而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
商业世界的合作基础是价值交换,但人与人之间深厚情谊的建立,往往超越了纯粹的功利计算。在长江EMBA这个独特的场域里,褪去社会身份的标签后,大家都是一起熬夜做作业、在戈壁上相互扶持、在酒后畅谈人生困惑的“同学”。这种基于共同经历和情感共鸣建立起来的链接,远比名片上的头衔来得坚实和长久。
你的公司规模不大,但这并不妨碍你成为一个有趣、真诚、值得信赖的人。人们愿意与你交往,可能因为你对某个冷门领域(比如茶道、攀岩、古典音乐)有独到的见解,可能因为你为人仗义、乐于助人,也可能仅仅因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不要预设别人会因为你的公司小而看轻你,大多数时候,这种“预设”只是你内心的投射。主动分享你的创业故事,包括那些失败的、痛苦的、狼狈的时刻。这种真实和脆弱,往往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起真正的信任。
事实上,很多大公司的管理者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充满了好奇和敬佩。他们习惯了在庞大的平台上调动资源,却可能早已忘记了创业初期那种“子弹上膛,不知明天在何方”的激情与焦虑。你的故事,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新鲜的、充满生命力的参照。通过真诚的交流,你会发现,大家面临的根本性焦虑——关于增长、关于创新、关于人的问题——其实是相通的。在这一点上,你们是完全平等的。
为了更好地将上述理念付诸实践,这里提供一份具体的行动指南,帮助你从容地融入长江EMBA的学习和生活。
阶段 | 心态调整 | 行动策略 | 预期成果 |
入学前 | 从“比较”心态转为“连接”心态。 |
|
带着好奇心和开放性进入新环境,而非畏惧。 |
课堂上 | 从“害怕说错”转为“贡献视角”。 |
|
成为课堂上一个有价值的声音,赢得智力上的尊重。 |
课后社交 | 从“被动等待”转为“主动发起”。 |
|
建立起跨越商业利益的个人友谊和信任网络。 |
长期发展 | 从“寻求认同”转为“实现自我成长”。 |
|
获得最根本的自信——源于自身和事业的真实成长,而非他人的眼光。 |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如果你的公司规模不大,在长江EMBA的同学中会感到自卑吗?”答案是:可能会,但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自卑感是一种主观情绪,而非客观事实。你可以选择沉浸在对规模和体量的比较中,让自卑感消耗你的能量;你也可以选择重新定义价值,拥抱学习心态,建立真实链接,将这段宝贵的经历,化为你个人和事业加速成长的强大引擎。
长江商学院为你提供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它汇聚了资本、智慧、经验和视野。但如何利用这个平台,最终的决定权在你手中。你的价值,不由你的公司规模定义,而由你的格局、你的见识、你的贡献,以及你为这个集体带来的独特性所定义。放下不必要的包袱,你会发现,这趟旅程的精彩程度,将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未来的研究,或许可以持续追踪那些来自中小企业的EMBA学员,观察他们在毕业后5到10年的发展轨迹,这将为“商学院教育对中小企业家的真实赋能”这一课题,提供更有力的证明。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