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江EMBA如此强调“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
2025-08-05

当人们谈论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金融模型、战略矩阵、市场博弈和投资回报率这些冰冷而理性的词汇。然而,在国内顶尖商学院的行列中,长江商学院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它在传授现代商业管理精髓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将“社会责任”与“人文精神”置于课程的核心。你可能会好奇,在一个以追求商业成功为首要目标的精英教育项目中,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强调这些看似“务虚”的理念?这并非简单的口号或点缀,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洞察、独特的办学哲学和对未来商业领袖的远见卓识。

始于基因的顶层设计

任何一个组织的特质,往往都能追溯到其源头。长江商学院对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的强调,首先源于其创办之初就注入的独特基因。学院的创办获得了李嘉诚基金会的鼎力支持,而李嘉 baisse 先生“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人生哲学,也深深地烙印在了学院的办学理念之中。这八个字,超越了单纯的商业成功,指向了一个更高维度的企业家境界。

“建立自我”意味着企业家需要具备强大的商业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领导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商业价值,实现个人与企业的成功。这是商学院教育的本分,也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长江商学院认为,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追求无我”,即在实现自我价值之后,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润的局限,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和影响力去服务社会、改善民生、推动进步。这种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正是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终极体现。因此,这种强调并非后天添加的“补丁”,而是与生俱来的核心使命。

立足本土的时代回应

一所商学院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普适的管理知识,更在于它能否洞察并回应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所面临的独特挑战。长江商学院的崛起,伴随着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飞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企业凭借着时代红利和“野蛮生长”实现了财富的快速积累,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商业伦理缺失、社会信任度下降等。

面对这些“增长的烦恼”,中国社会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未来的商业领袖,如果视野仅仅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将无法带领企业行稳致远,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激化者。长江商学院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脉搏,它认识到,培养新一代的商业领袖,必须为其注入新的“软件”——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文精神。这要求企业家们不仅要思考“如何把蛋糕做大”,更要思考“如何公平地分蛋糕”,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既是对过去发展模式的反思,也是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储备领导力量的战略布局。

超越利润的价值重塑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增加利润”,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70年提出的著名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信条被全球商界奉为圭臬。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凸显,这种单一的价值观正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挑战。“利益相关者理论”应运而生,强调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必须对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环境等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

长江商学院正是这一价值重塑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它通过课程和实践告诉学员,社会责任并非企业的成本,而是一项重要的长期投资。一个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建立起更加稳固的品牌声誉和消费者忠诚度,更容易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能够与社区建立和谐关系,从而降低运营风险,并最终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反之,那些罔顾社会责任、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透明的社会里,随时可能因一次“黑天鹅”事件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长江EMBA的教育,正是要帮助企业家们完成从“短期投机者”到“长期价值创造者”的身份转变。

人文精神的实用伟力

如果说社会责任是企业家对外在世界的关照,那么人文精神则是向内探寻的功夫。在很多人看来,在商学院里谈论哲学、历史、艺术,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但长江商学院坚信,人文精神恰恰是锻造卓越领导力的“无用之大用”。商业的本质是与人打交道,而管理的本质,更是激发人、成就人的艺术。

缺乏人文素养的管理者,可能精通各种管理工具和模型,但却难以真正洞察人性的复杂与幽微。他们或许能制定出完美的流程,却无法点燃团队的激情;他们或许能做出理性的决策,却无法在危机时刻给予他人温暖和信心。而人文教育,恰恰能弥补这一短板。学习历史,可以让人获得超越一时一事的大局观和洞察兴衰成败的智慧;品读哲学,可以帮助人建立思辨能力,追问商业的终极意义;欣赏艺术,则能涵养人的审美情趣和感知力,激发无限的创造力。这些看似“务虚”的素养,最终都会转化为领导者身上最宝贵的特质:同理心、判断力和想象力。

管理工具与人文领导力的对比

维度 传统管理工具导向 人文精神领导力导向
核心焦点 效率、流程、KPI、控制 愿景、激励、信任、赋能
决策依据 数据、模型、逻辑分析 数据结合直觉、经验和价值观
团队关系 上下级、指令与执行 合作伙伴、共创与成长
面对不确定性 寻求确定性,规避风险 拥抱模糊性,在混沌中寻找机会
最终目标 完成任务,达成业绩 成就他人,实现共同愿景

知行合一的课程实践

理念终须落地。长江商学院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倡导,而是将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系统性地融入了EMBA的培养体系中,做到了知行合一。这种融合体现在课程设计的方方面面,让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维模式的升级。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世界一流的金融、战略、营销等核心商业课程外,长江商学院开创性地将人文课程作为必修模块。学员们需要和顶尖的文史哲学者们一起,探讨古今中外的智慧。其次,学院对公益实践有着硬性要求。例如,EMBA学员在读期间必须完成规定时长的公益服务,并将此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这促使学员们走出舒适区,亲身参与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中去,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具体的实践形式包括:

  • 公益项目: 鼓励和支持学员发起或参与各类公益项目,涉及教育、环保、扶贫等多个领域。
  • 社会创新课程: 学习如何运用商业模式和创新思维来解决社会问题,即“用公益的心态,做商业的模式”。
  • 人文学习之旅: 组织学员深入文化腹地,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明的脉搏。

这些设计,使得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不再是悬浮的理论,而是可以触摸、可以实践、可以内化的具体行动。学员们在共同的公益实践和人文熏陶中,不仅提升了个人境界,也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强大校友网络,这种基于“道”的连接,远比基于“术”的连接更为牢固和长久。


综上所述,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之所以如此旗帜鲜明地强调“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绝非偶然。这是其创校基因的内在要求,是其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回应,是其对未来商业文明和成功标准的前瞻性重塑,更是其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兼具“术”与“道”的卓越企业家的核心路径。它试图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财富之上,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这种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它为中国的商业精英们提供了一个超越利润的更高维度的坐标系。它提醒我们,最成功的商业,往往是能最大程度推动社会进步的商业。展望未来,随着社会对企业期望的不断提高,这种融合了商业智慧、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的领导力模型,或许将不再是长江商学院的“特色”,而会成为所有顶尖商学院的“标配”。因为未来的世界,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明的生意人,更是有温度、有担当、有情怀的社会建设者。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