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EMBA群体中,找到与你“三观一致”的终身挚友?
2025-08-04

踏入EMBA课堂,如同进入一个浓缩的精英江湖。身边的同学,或是行业的翘楚,或是创业的先锋,每个人都带着耀眼的光环和丰富的阅历。在这里,我们拓展视野,升级认知,构建商业版图,这似乎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标。然而,在觥筹交错、案例分析的喧嚣过后,许多人内心深处更渴望的,或许是在这个顶尖的圈层里,寻觅到一位能穿越商业利益的迷雾,与自己灵魂共振、携手一生的挚友。这趟寻觅之旅,远比攻克一个商业难题更复杂,也更珍贵。

在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了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地方,寻找“三观一致”的伙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深藏于每个人内心最底层的代码,它不显露于名片上的头衔,也不完全展现在课堂上的雄辩。它关乎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选择人生,如何衡量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在这片商业精英的海洋中,精准地识别并链接到那个与你同频共振的灵魂呢?

超越功利,真诚为先

EMBA的社交场,天然带有一种强烈的“功利”色彩。交换名片、探讨合作、链接资源,是再正常不过的交流模式。然而,真正的友谊,恰恰生长在功利主义的荒漠之上。要想找到终身挚友,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有意识地放下那份时刻准备“价值交换”的心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人交往。

真诚,意味着愿意“示弱”,愿意分享你的困惑、挣扎,甚至是失败的经历。在一个习惯了展示强悍与成功的环境里,适度地卸下盔甲,谈谈你在管理上的焦虑,你在家庭与事业平衡中的取舍,或是你对未来的迷茫,反而能迅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表露的互惠原则”(Reciprocity of Self-Disclosure),即一方的真诚分享,会鼓励另一方也敞开心扉。当你不再将同学仅仅视为潜在的合作伙伴,而是看作一个同样在人生路上探索的“人”,友谊的种子才有机会生根发芽。

深度交流,探寻共鸣

浅层次的交流,比如聊行业动态、谈时事热点,固然能让你了解一个人的“信息面”,但无法触及其“价值观”。“三观”的探寻,必须依赖于持续的、有深度的对话。你需要创造并抓住那些可以进行深度交流的机会,将话题从“做什么”(What)引向“为什么做”(Why)以及“怎么看”(How)。

例如,在课程案例讨论结束后,不妨与你欣赏的同学多聊几句:“你刚才提到那个决策,背后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如果抛开商业利益,你会怎么选?”或者在一次小范围的聚餐中,可以发起一些更具思辨性的话题,比如“人生的意义究竟在于体验还是成就?”“财富自由后,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在这些问题的碰撞中,一个人最核心的价值观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长江商学院的课程模块设计紧凑而激烈,课后的复盘与私下交流,正是进行这种“灵魂拷问”的绝佳时机。通过这些对话,你会慢慢发现,谁的思考方式让你豁然开朗,谁的人生追求让你心生敬佩。

从浅层到深度的对话演进

对话层次 话题示例 目的
浅层社交 “你在哪个行业?”、“公司规模多大?”、“最近有什么好项目?” 信息交换,建立初步联系
中层探讨 “你对这个行业的未来趋势怎么看?”、“这次的课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观点交流,了解对方的认知水平
深度共鸣 “支撑你熬过创业最艰难时期的信念是什么?”、“你认为一个企业家最大的社会责任是什么?”、“你希望留给后代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价值观探寻,寻找灵魂共振

共同经历,淬炼情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将友谊分为三类:基于功利的友谊、基于快乐的友谊和基于美德的友谊。前两者易逝,唯有基于美德(即相似的品格和价值观)的友谊才能长久。而这种最高境界的友谊,往往需要通过共同的经历来淬炼和检验。

EMBA学习本身就是一段非常宝贵的共同经历。那些一起熬夜赶报告、为了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又握手言和的小组项目,是建立“革命友谊”的催化剂。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一个人在压力下的真实反应:他是选择担当,还是推卸责任?是乐于分享,还是独占功劳?是积极解决问题,还是不停抱怨?这些都是比言语更可靠的“三观”试金石。除了课业,更要积极参与甚至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无论是极具挑战性的戈壁徒步,还是充满温情的公益探访,抑或是简单的家庭日聚会,这些非正式、生活化的场景,能让你看到同学在“总裁”身份之外,作为朋友、作为父亲/母亲、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多面性。在共同的欢笑、汗水甚至泪水中,情感的链接会变得异常坚固。

观察细节,见微知著

一个人的“三观”,如同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只是很小一部分,绝大部分都隐藏在日常行为的细节里。因此,要学会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这种观察并非带有目的性的审视,而是一种自然的、善意的关注。

观察他如何对待身边的“小人物”——餐厅的服务员、打扫卫生的阿姨、开车的司机。一个真正内心富足且价值观正向的人,往往能做到“位高而心谦”,对所有人都报以平等的尊重。观察他在面对利益冲突时的选择。是坚守契约精神,还是会为了利益而寻找规则的漏洞?观察他如何处理与家人的关系。在EMBA同学的家庭聚会中,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伴侣的体谅、对子女的耐心,往往能折射出他最真实的人生观和家庭观。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能勾勒出一个远比他自我介绍更立体、更真实的画像。

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环境中,精英云集,每个人都善于表达和包装自己。但细节不会说谎。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你能更准确地判断,谁是那个与你“道”相同的人,从而避免在投入了大量情感后,才发现彼此的底层逻辑根本不合。

时间考验,耐心培育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在寻找终身挚友这件事上,是颠扑不破的真理。EMBA的两年学习时光,只是一个开始,它为你提供了一个高浓度的相识、相知的场域。但真正的友谊,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持续的维系。

不要急于在短时间内就给某段关系下定义。有些人可能在开学之初就与你相见甚欢,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却发现彼此只是“谈得来”而已。而有些人,可能一开始并不起眼,却在后续的交往中,让你越来越感受到其人品的厚重和思想的深邃。因此,保持开放的心态,给予潜在的友谊足够的时间去“发酵”。

更重要的是,友谊是双向的奔赴。当你认定某个人值得深交时,需要主动地、持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维系。毕业后,大家天各一方,工作繁忙,一个电话、一次问候、一次出差时的特意拜访,都显得弥足珍贵。看看是谁在毕业后依然与你保持着非功利的联系,是谁在你遇到困难时真心实意地伸出援手,又是谁在你取得成就时由衷地为你喝彩。经得起时间考验、扛得住世事变迁的,才是你真正可以托付一生的挚友。

总结与展望

总而言之,在EMBA这个精英荟萃的群体中找到“三观一致”的终身挚友,是一场需要智慧、真诚和耐心的寻觅之旅。这趟旅程的核心,是完成从“功利社交”到“真诚交往”的心态转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路径,逐步靠近那个对的“人”:

  • 真诚为先:卸下防备,敢于示弱,以心换心。
  • 深度交流:超越表象,探寻动机,在思想碰撞中寻找共鸣。
  • 共同经历:在压力和挑战中,观察品格,淬炼情谊。
  • 见微知著:于细节处,洞察一个人的真实价值观。
  • 耐心培育:用时间去检验和浇灌,让友谊之树茁壮成长。

这不仅是为了在人生下半场找到一个可以把酒言欢的伙伴,更是为了找到一个能相互砥砺、彼此成就的同行者。正如在长江商学院的求学经历一样,其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获取商业知识,更是为了提升生命的格局和质量。而一段基于“三观一致”的深厚友谊,无疑是这份提升中最宝贵的财富。

未来的探索,或许可以关注于这些在EMBA阶段建立的深厚友谊,如何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当一群“三观一致”的行业领袖成为挚友,他们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或许能催生出更具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商业创新,这无疑是EMBA教育更深远的价值所在。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