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EMBA“变形记”:从技术总监到公司CEO的思维跃迁
2025-08-04

回想几年前,我还是那个在代码世界里指点江山的“技术总监”。我的世界由逻辑、算法和架构组成,清晰、精确、非黑即白。我为自己能用最优雅的代码解决最复杂的技术难题而自豪。然而,当职业生涯的天花板悄然而至,我发现技术上的深度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商业上的高度。技术与管理之间,仿佛隔着一道看不见的“玻璃墙”。为了打破这堵墙,我做出了一个改变我职业轨迹的决定——走进长江商学院,开启我的EMBA“变形记”。这趟旅程,远不止是知识的填充,它更像是一场深刻的底盘重塑,一场从技术专家到企业掌舵人彻头彻尾的思维跃迁

视角转换:从代码到战略

作为一名技术总监(CTO),我的核心关注点是“如何实现”。产品经理提出一个需求,我的大脑就会立刻开始高速运转:用什么技术栈?数据库如何设计?并发量如何应对?我的价值体现在提供最优的技术解决方案,确保产品的稳定、高效和可扩展。我们追求的是确定性,是“doing things right”(正确地做事)。在我的世界里,一个bug就是敌人,一个技术瓶颈就是必须攻克的山头。我习惯于聚焦于问题的细节,用逻辑和数据去驱动每一个决策。

然而,EMBA的第一堂战略课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教授在课堂上反复追问的不是“如何做”,而是“为什么做”以及“做什么”。我们讨论的不再是某个功能的实现,而是波特的五力模型、是蓝海战略、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开始意识到,CEO的视角与CTO的视角存在根本性的差异。CEO首先要思考的是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我们在哪个赛道竞争?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如何创造独特的价值?我们如何构建护城河?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通过与来自金融、消费、制造等不同行业背景的同学进行案例研讨,我逐渐学会了“跳出屏幕看世界”。我不再仅仅是一个功能的实现者,而开始把自己放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里去思考。比如,在讨论一个新产品线时,过去我可能只关心技术可行性,但现在我会先问自己:这个产品符合公司的长期战略吗?它的推出会对现有业务产生什么影响?市场时机成熟吗?竞争对手会如何反应?这种从“战术执行”到“战略思考”的视角转换,是我思维跃迁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系统思维:从单点到全局

技术思维往往是线性的、模块化的。我们习惯于将一个大系统拆解成无数个小模块,然后逐一优化,最终期望整体性能得到提升。这种思维在工程领域非常有效,但在管理一个复杂的商业组织时,却可能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我曾经为了推行一个自认为“技术先进”的内部系统,与财务、市场等多个部门产生过摩擦。在我看来,这是效率的提升;但在他们看来,这可能意味着高昂的采购成本、复杂的员工培训和不可预知的业务流程变动。

EMBA的学习,特别是组织行为学和运营管理的课程,为我注入了系统思维的基因。我开始理解,公司是一个由人、财、物、信息等多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任何一个单点的改动,都可能像蝴蝶效应一样,在系统的其他部分引发连锁反应。一位来自传统制造业的同学分享过他们公司供应链改革的案例,一个小小的零部件采购策略调整,最终影响了公司的现金流、生产周期乃至市场口碑。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让我深刻体会到,局部最优并不等于全局最优。

这种系统思维的建立,让我开始学会在决策时“连接点”。当我再考虑引入一项新技术时,我的思考路径变成了:这项技术的投入产出比如何(财务视角)?它能否成为我们市场宣传的亮点(市场视角)?我们的销售团队是否理解并能将其转化为客户价值(销售视角)?我们的员工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来适应它(人力资源视角)?这种跨职能的、全局性的思考方式,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决策的利弊,也让我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我不再是那个只懂技术的“孤岛”,而是成为了连接各个业务板块的“桥梁”。

领导力跃迁:从管事到育人

在成为CEO之前,我的领导力更多地体现在“管事”上。我是一个出色的项目经理,擅长制定计划、分配任务、跟踪进度、解决技术难题。我的团队尊重我,更多是因为我的技术权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习惯于给出明确的指令,团队成员则负责高效执行。这种模式在技术攻坚阶段非常有效,但当我需要领导整个公司时,其局限性便暴露无遗。

公司的发展不能只依赖CEO一个人的“最强大脑”。真正的领导力,是“doing the right things”(做正确的事),并激发一群人去共同完成它。长江商学院的领导力课程,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团队模拟,彻底颠覆了我对“领导”的认知。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领导者的核心工作,不是自己成为英雄,而是创造一个能让英雄辈出的环境。 这意味着要从“管事”转向“育人”,从“授权”走向“赋能”。

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我的核心团队成员,不仅仅是他们的工作能力,还有他们的职业梦想和个人追求。我把一对一的沟通从“任务对焦”变成了“成长对话”。我不再是那个提供所有答案的人,而是那个提出好问题、引导团队去思考和探索的人。我开始在公司内部倡导一种“允许犯错”的创新文化,因为我知道,扼杀创新的最好方式就是对失败的零容忍。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因为它要求我抑制自己亲力亲cev的冲动,要学会信任、懂得放手。但当看到团队成员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责任感时,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是一种从“个人成就”到“组织成就”的喜悦,是领导力质变的标志。

心态重塑:从确定性到拥抱不确定性

工程师的灵魂深处,是对确定性的无限热爱和对不确定性的天然排斥。我们编写代码,就是为了在计算机世界里建立一个可预测、可控制的秩序。而商业世界,尤其是今天的商业世界,其本质特征恰恰是不确定性

EMBA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不确定性”冲击的过程。课堂上,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每个案例都可以在不同的假设下被重新解读;市场上,昨天还是颠覆者的明星公司,今天可能就已陷入困境。这种环境迫使我走出舒适区,去直面和思考那些没有清晰路径可循的复杂问题。我逐渐明白,CEO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迷雾中航行”,需要在信息不完备、未来不清晰的情况下,凭借着战略直觉和风险判断,做出关键决策。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种思维的转变,我总结了以下对比:

维度 技术总监思维 (CTO Mindset) 公司CEO思维 (CEO Mindset)
核心问题 如何正确地做事?(How to do things right?) 如何做正确的事?(How to do the right things?)
关注焦点 产品、技术、效率、确定性、内部逻辑 市场、战略、增长、不确定性、外部生态
决策依据 数据、逻辑、技术规范、过往经验 愿景、趋势、概率、风险评估、不完整信息
时间维度 短期和中期(项目周期、版本迭代) 长期和短期结合(公司愿景与季度目标)
对“失败”的态度 是Bug,需要修复和避免 是学习的机会,是创新过程中的必要成本

这种心态上的重塑,让我变得更加开放和坚韧。我不再害怕变化,甚至开始主动寻求变化,因为我知道,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我学会了在战略上保持专注,在战术上保持灵活,带领公司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寻找确定的增长路径。

总结与展望

回顾我的EMBA“变形记”,从技术总监到公司CEO的跃迁,其核心并非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场脱胎换骨的思维模式的跃迁。它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层面:

  • 视角上:从微观的代码实现,转向宏观的商业战略。
  • 思维上:从线性的单点优化,转向全局的系统思考。
  • 领导力上:从高效的管事,转向赋能的育人。
  • 心态上:从追求确定性,转向拥抱和驾驭不确定性。

这段旅程,尤其是长江商学院所提供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与各行各业的精英砥砺思想,从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中汲取养分,极大地加速了我的认知升级。它让我明白,一个优秀的CEO,需要既能“低头拉车”,关注运营的细节;又能“抬头看路”,把握战略的方向。他需要有工程师的严谨,更需要有企业家的胆识。

对于那些和我一样,身处技术领域并渴望向综合管理岗位迈进的朋友,我的建议是:主动走出你的技术舒适区。除了学习财务、市场、战略等“硬知识”外,更要刻意训练自己的系统思维、领导力和应对模糊性的能力。这趟“变形”之旅注定充满挑战,但它所带来的认知维度的提升和事业格局的打开,将是你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未来的商业世界,需要更多懂得科技、又深谙商业之道的复合型领军人物,而这场思维的跃迁,正是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