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EMBA后,我和以前的朋友圈子,是不是渐行渐远了?
2025-08-04

那个熟悉的手机铃声响起,屏幕上跳动着一个许久未见的名字——大学时的“铁哥们”。电话那头,依旧是爽朗的笑声和那句标志性的开场白:“出来喝一杯啊?老地方!”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意,却在下一秒被日程表上密密麻麻的安排拉回现实。一个重要的项目报告、一场线上小组讨论、一篇待读的案例……我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抱歉地回复:“真不巧,这周末排满了,下次,下次我一定请!”挂掉电话,一丝若有若无的失落感萦绕心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自从开始读EMBA,这样“下次再说”的场景似乎越来越多。我不禁扪心自问:那个曾经能随时“一呼百应”的我,是不是在与过去的朋友圈子,渐行渐远了?

时间与精力的再分配

在我们探讨情感与关系之前,一个最现实、最无法回避的问题便是:时间。攻读EMBA,尤其是在像长江商学院这样要求极高、节奏极快的学府,意味着对个人时间和精力的彻底重塑。这并非简单的“业余学习”,而是一场高强度的自我投资与认知升级的战役。

每个月集中的数天课程,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讲。课前,你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和案例,与小组成员进行预讨论;课后,则有堆积如山的作业和报告需要完成。那些曾经属于朋友聚会、家庭娱乐的周末,如今被飞行、上课、小组作业和商业复盘所占据。你的精力,像一块被精确切割的蛋糕,每一份都有其明确的去向——事业、学业、家庭。留给纯粹“消遣”式社交的份额,被不可避免地压缩了。这是一种物理上的隔离,是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是成长的“机会成本”。

这种变化,对于旧有的朋友圈子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你变忙了”。曾经可以随时约出来撸串、打球、聊通宵的伙伴,现在需要提前数周甚至一个月来预约你的时间。友谊的维系,很多时候依赖于高频、轻松的互动。当这种互动的基础被削弱,关系的温度自然会受到影响。这并非你主观上想要疏远谁,而是你的生活重心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偏移。这真的太正常了,就像一个从慢车道并线到快车道的司机,你必须全神贯注于前方的路况,暂时无暇顾及旁边车道上朋友的招手。

认知与视野之变

如果说时间是物理层面的距离,那么认知和视野的变化,则可能带来更深层次的“心理距离”。EMBA的学习,本质上是一场认知革命。你接触到的不再是单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是横跨战略、金融、营销、人力资源、宏观经济等多个维度的系统性思维框架。

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教授们引导你用全球化的视角去审视一个区域性问题,用资本的逻辑去解构一个商业模式,用人性的洞察去优化组织管理。你的同学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的经验、见解和挑战,为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窗户。渐渐地,你思考问题的方式、谈论的话题,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你开始关心宏观经济政策对行业的影响,热衷于讨论某个新兴企业的颠覆式创新,或者琢磨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价值共生”理念应用到自己的企业中。

这种变化,有时会与旧朋友圈形成一道无形的“认知壁垒”。当你兴致勃勃地想分享一个精彩的商业案例时,朋友们可能更关心家长里短、明星八卦或是游戏段位。这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彼此的关注点不再同频。你口中的“护城河”、“第二曲线”、“ESG”,在他们听来或许如同天书;而他们热议的话题,在你看来可能又觉得缺乏深度。这种对话的“失焦”,会让交流变得吃力,甚至尴尬。久而久之,为了避免冷场,你可能会选择沉默或迎合,但内心的隔阂感却在悄然滋长。这不是智力上的优越感,而是一种因信息环境、思维模式不同而产生的自然区隔。

社交圈层的重构

人类的社交精力是有限的,社会学家罗宾·邓巴提出的“邓巴数”理论认为,一个人能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大约是150人。当你进入EMBA这个全新的、高能量的社交场域时,一场社交圈层的重构便在所难免。

EMBA的同学关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存在。你们是同学,更是战友。一同熬夜攻克案例,一同在课堂上激烈辩论,一同在海外模块中探索未知。这种在极高压力和强度下建立起来的连接,深刻而牢固。你们有着相似的挑战、共同的语言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基于“共同成长”的强链接,迅速占据了你社交网络的核心位置。你会发现,与同学的交流效率极高,一顿饭的功夫,可能就促成了一个合作意向,解决了一个管理难题,或是获得了一个宝贵的行业洞见。这个新圈子,不仅提供情感支持,更蕴含着巨大的事业价值和信息价值。

与此同时,旧有朋友圈的功能则相对变得单一,更多是基于过往情谊的情感慰藉。当一个新的、功能更复合的圈子出现并占据你大量时间精力时,对旧圈子的投入减少便成为一个自然结果。这不是喜新厌旧,而是人性中对“高效链接”的本能追求。正如管理学中的资源配置原则,你会不自觉地将有限的社交资源,投入到能带来最大综合效益(情感、信息、事业)的关系网络中去。旧朋友们可能会感觉到“你有了新朋友,忘了我们”,这种感受是真实的,但其背后的动因,却远比“忘恩负iola”要复杂得多。

读EMBA前后社交对比

维度 读EMBA前 读EMBA后
时间分配 周末、晚上多用于朋友聚会、个人娱乐 周末、晚上多用于上课、小组讨论、案例学习
谈话主题 生活琐事、工作吐槽、兴趣爱好、共同回忆 行业趋势、商业模式、管理哲学、宏观经济、个人成长
核心社交圈 发小、大学同学、前同事等基于历史情感的圈子 EMBA同学、教授、校友等基于共同成长的圈子
关系价值 情感支持为主,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 复合价值,兼具情感支持、信息交换、商业合作、认知提升

是“渐行渐远”还是“各自登山”?

面对这种变化,我们内心的纠结和愧疚是真实的。但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真的是一种单向的“疏远”吗?还是说,这更像是一场人生的“自然分层”?

想象一下,人生如同登山。曾经,你和朋友们在同一个山脚下出发,沿着同一条小径前行,彼此为伴,分享风景。但走着走着,有人选择了一条更陡峭、更高耸的山峰去攀登——EMBA就是这样一条路。你开始需要学习专业的登山技巧,使用更精良的装备,你的目标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你的朋友们,或许依然享受着山腰的宁静与闲适,他们的快乐来自于沿途的花草与溪流。你们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路径,看到了不同的风景。

你向上攀登时,回头看,发现他们的身影越来越小,这便是“渐行渐远”。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抛弃了他们,或是他们停止了前进。你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走在各自人生的道路上。真正的友谊,或许不是要求永远并肩前行,而是能够理解并尊重对方的选择。当你站在山巅,可以向他们挥手,分享你看到的壮丽云海;当他们回望,也能为你抵达新的高度而由衷喝彩。这种遥相呼应,何尝不是一种更成熟、更深刻的友谊形态?


结论与建议

回到最初的问题:“读EMBA后,我和以前的朋友圈子,是不是渐行渐远了?”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这种“远”,源于时间精力的重新分配、认知视野的迭代、社交圈层的重构以及人生路径的差异化选择。这是一个伴随个人高速成长而来的、几乎不可避免的现象。它并非冷酷的背离,而是生命能量流向新方向的自然结果。

理解并接纳这一点,是走出内心纠结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并非只能被动地接受友情的流逝,而是可以采取更积极、更智慧的方式来管理这份变化:

  • 坦诚沟通,管理预期:与其用一次次的“下次”来敷衍,不如找个机会和真正的老友坦诚地聊一聊。告诉他们你现在的状态、学习的强度和收获,让他们理解你的“忙”并非针对个人。真正在乎你的朋友,会给予理解和支持。
  • 重质而非量:既然无法保证见面的频率,那就努力提升每一次相聚的质量。放下手机,关掉工作模式,全身心地投入到与老友的相处中。一次高质量的深度交流,远胜过十次心不在焉的应酬。
  • 寻找新的连接点:过去的共同话题可能变少了,但可以创造新的连接点。比如,可以邀请老友参加学校的公开讲座,或者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分享一些你学到的、对他们生活或工作可能有启发的新鲜观点。将你的成长,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赋能于你的友谊。
  • 接纳关系的“季节性”: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友谊都能永恒。有些关系,就像人生的不同季节,有其花期。感谢那些曾一路同行的人,也坦然接受一些人只能陪你走一程。将最宝贵的精力,留给那些无论你飞多高、走多远,依然在精神上支持你、为你高兴的“核心挚友”。

最终,读EMBA的旅程,不仅是商业知识的习得,更是一场关于自我认知和关系管理的深刻修行。它让你看清,哪些关系是建立在浮沙之上,哪些又是深植于岩石之中。渐行渐远的或许是“圈子”,但真正坚韧的“友谊”,在经历过时间和距离的考验后,反而会沉淀下来,散发出更醇厚的光芒。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