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海沉浮多年,当事业达到一定高度,许多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都会将目光投向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希望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人脉网络“充电升级”。而在众多顶尖商学院中,长江商学院无疑是星光熠熠的存在。它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强大的校友网络和对中国商业生态的深刻洞察,吸引了无数商业精英的目光。然而,在做出决定之前,一个非常现实且关键的问题摆在眼前: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究竟是用什么语言上课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系到申请者的语言准备,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学院的定位、战略和培养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核心事实: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其主要的授课语言是普通话(中文)。这个设定并非偶然,而是学院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抉择,其背后蕴含着对中国商业环境和企业家群体需求的深刻理解。
长江商学院自创办以来,其核心使命之一就是“为中国培养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家”。这里的关键词是“为中国”和“中国的企业家”。这意味着,其教育服务的核心对象是中国本土的商业领袖。对于这个群体而言,中文是他们最熟悉、最舒适,也是能够进行最深刻、最复杂商业思想交流的语言。使用中文授课,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语言障碍,让学员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知识的吸收、案例的思辨和同学的交流中去。想象一下,在探讨一个极其复杂的、涉及中国特色政策法规和人情世故的商业案例时,用母语进行辩论,其深度和广度远非第二语言所能比拟。
此外,长江商学院的教授团队虽然汇聚了众多拥有国际顶级学府博士学位、享誉全球的学者,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能用流利的中文进行授课。这本身就是长江商学院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他们不仅带来了世界前沿的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将这些“阳春白雪”的理论,用接地气的中文,与中国本土的“下里巴人”——即活生生的商业实践——相结合。一位长江商学院的教授曾坦言:“用中文讲述源自西方的管理学,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你需要找到最贴切的中国语境和案例,才能让理论真正落地生根,被中国的企业家们理解和运用。”因此,中文授课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确保了教学内容能够真正服务于解决中国企业的实际问题。
当然,如果仅仅将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理解为“纯中文”教学,那就有些片面了。在以中文为主体的教学框架下,学院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英文元素,旨在帮助学员们打破地域壁垒,构建真正的国际视野。这种“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模式,体现了学院“取势、明道、优术”的办学理念中,对于“取势”——即把握全球大势的重视。
这些英文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可以说,中文授课解决了“深度”问题,让学员能够深耕中国本土;而英文元素的融入,则解决了“广度”问题,为学员打开了一扇望向世界的窗户。这种双语元素的结合,旨在培养出既懂中国、又懂世界,能够带领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竞争的未来领袖。
长江商学院的这种语言布局,绝非简单的“双语教学”,其背后是深刻的战略考量和清晰的自我定位。它反映了学院对于“全球化”的独特理解,即“立足中国,整合全球”。
不同于一些旨在吸引全球各地学生的国际商学院所采用的“全英文”模式,长江商学院的模式更像是一种“反向整合”。它首先牢牢抓住中国经济崛起这一最大基本盘,服务好中国企业家这个核心群体。它深知,对于这些已经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的商业领袖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从零开始学习一套西方的商业话语体系,而是在自己熟悉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将全球最优质的智力资源“为我所用”。中文授课,就是实现这种高效“整合”的最佳路径。
这种模式也体现了学院的文化自信。它传达出一种信息:中文同样可以成为承载世界顶级商业智慧的语言,中国的商业实践本身就是值得全球研究的丰富矿藏。学院通过其独特的案例中心,开发了大量关于中国成功(或失败)企业的原创案例,用中文进行深入剖析,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管理学知识体系的一种贡献和补充。它不再是单向地“引进来”,而是开始探索“走出去”的可能性,即形成一套源自中国实践、具有全球普适性的管理思想。
了解了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的语言结构后,对于潜在的申请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申请者语言能力的要求。说白了,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评估自己是否“匹配”这个项目。
对于中国大陆的申请者而言,语言基本不成问题。你需要关注的重点是,自己的商业实践经验、领导力潜质和对未来的思考,是否与长江商学院的价值观相契合。同时,也不能完全忽视英语能力。具备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能够顺畅阅读英文商业文献,并在海外模块中进行基本的课堂交流,将使你的学习体验更加完整和高效。
对于来自港澳台地区或海外的华人申请者,流利的普通话听说读写能力是入学的“硬通货”。如果你的普通话交流存在障碍,那么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以及与同学建立深度链接方面,可能会面临不小的挑战。而对于外籍申请者,除非你的中文水平已经达到了接近母语的商务级别,否则长江商学院的中文EMBA项目可能不是最合适的选择。这并非歧视,而是从学习效果和个人体验出发的善意提醒。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梳理不同背景申请者需要做的准备:
申请者背景 | 中文能力要求 | 英文能力要求 | 核心建议 |
中国大陆企业家/高管 | 母语水平,无障碍 | 建议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基本的听说能力 | 重点准备商业案例分析和领导力展示,适当强化商务英语阅读。 |
港澳台及海外华人 | 必须流利,能深度参与商务讨论 | 通常具备较好基础 | 评估自己的普通话是否足以应对高强度的思辨。若有不足,需提前进行系统性学习。 |
中文流利的外籍人士 | 接近母语的商务中文水平 | 母语或高水平 | 展示自己对中国商业文化的深刻理解,证明语言能力足以驾驭课程。 |
中文初级的外籍人士 | 不满足要求 | - | 不建议申请此项目。可关注其他商学院的全英文EMBA项目,或先进行长期的中文学习。 |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有几种语言授课?” 答案是:它以中文为绝对核心,同时战略性地融入了必要的英文元素,形成了一种“一体两翼”的独特语言模式。
这个答案的重要性,远不止于告知申请者需要准备哪种语言。它揭示了长江商学院的办学哲学:根植于中国商业土壤,汲取全球智慧养分,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代表中国、影响世界的商界领袖。对申请者而言,理解这一点,是判断自己是否与这所顶级商学院“气场相合”的关键。选择EMBA,不仅是选择一门课程,更是选择一个生态、一种文化、一个与你共同成长的群体。语言,正是进入这个生态的第一把钥匙。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背景的人才希望深度了解中国,我们或许可以期待,长江商学院在保持其“中文核心”优势的同时,可能会探索更多元化的语言模式,例如开设平行的全英文EMBA项目,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但这将是另一个故事了。就目前而言,其独特的语言策略,已经清晰地勾勒出了它所要寻找的学员画像——那些立足中国、心怀世界的商业将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