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掌舵着家族企业多年的企业家,在某个深夜里开始思索“未来交给谁”这个终极问题时,他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商业决策,更是情感、文化与责任的交织。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有超过80%是家族企业,它们的平稳过渡与持续发展,关乎着无数家庭的生计与社会经济的活力。因此,当这些企业家选择重返校园,走进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攻读EMBA时,他们心中最迫切的疑问之一,或许就是:在这里,我能找到关于“家族企业传承”的答案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远比想象中要丰富和深刻。
首先,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程并非将“家族企业传承”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来讲解,而是将其深度融入到了整个课程体系的血脉之中。这就像一位高明的中医,他看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整体出发,调理你的整个身体机能。传承问题,本质上是企业战略、治理、金融和人力资源等多个维度的集大成者。
在《战略管理》的课堂上,教授们会引导学员思考,企业的长期愿景如何超越创始人的个人生命周期。传承不仅仅是权力的交接,更是战略的延续与革新。当二代准备接班时,他们面临的市场环境、技术浪潮已与父辈截然不同,是坚守还是变革?如何在继承家族精神的同时,注入新的战略活力?这些都是课堂上激烈讨论的案例。同样,在《公司治理》课程中,议题会直指家族企业最敏感的地带:如何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平衡家族成员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权责利?如何建立有效的董事会,避免“一言堂”带来的决策风险?这些课程内容,都为家族企业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和工具。
此外,一些专门的选修模块或者讲座会更加聚焦。比如,可能会开设《家族企业管理与治理》、《财富管理与传承规划》等课程。这些课程会系统性地讲解家族宪章的制定、家族信托的应用、接班人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如何处理传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家族内部矛盾。这些知识是“术”的层面,具体而实用,能够让企业家们带着问题来,揣着方案走,直接应用到自己的企业实践中去。
如果说课程体系的融合是解决了“术”层面的问题,那么长江商学院独特的“取势、明道、优术”理念,尤其是在人文课程上的投入,则是在解决“道”层面的传承智慧。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很多时候并非败于经营不善,而是败于家族价值观的稀释和内部的纷争。传承,传的不仅是资产,更是精神和文化。
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人文课程模块。学员们会学习哲学、历史、国学甚至艺术。这听起来似乎与商业管理有些遥远,但对家族企业传承而言,却至关重要。比如,通过学习历史,企业家可以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迭中,领悟到权力平稳过渡的智慧与教训;通过研读哲学经典,他们可以更深刻地思考“财富的意义”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为家族树立一个超越金钱的、可长久流传的价值观。这种精神内核,是凝聚家族几代人向心力的关键,也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打个比方,很多一代创始人是天生的“狮子”,勇猛、果敢,开疆拓土。但他们希望二代、三代能成为“优雅的豹子”,既有力量,又有智慧和格局。人文课程的熏陶,正是在培养这种“优雅”。它帮助未来的接班人建立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人文底蕴,让他们在处理复杂的商业和家族关系时,能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同理心,而不仅仅是冰冷的商业计算。这是一种软实力的培养,其价值在传承过程中,往往比硬资产更为重要。
在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堂里,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或许并非仅仅是讲台上的教授,更是你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这个群体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家族企业传承”的活生生的、动态的案例库。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隐形的课堂”,其价值甚至不亚于正式课程。
在这里,你的邻座可能是一位正在为交接班而焦虑的创一代,他的困惑——“儿子太西化,跟老臣们合不来怎么办?”——可能是你未来也会遇到的问题。你的后座,可能是一位刚刚接手家族生意的“创二代”,他正在实践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可能会给你带来颠覆性的启发。还有那些来自大型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同学,他们能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告诉你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治理结构应该是怎样的,如何用制度和流程来弥补家族式管理的不足。
课堂讨论、课后的小组作业、乃至私下的聚会,都成了交流传承经验的最佳场所。大家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这种基于信任的深度交流,是在任何商业咨询中都难以获得的。一位同学可能分享了他如何通过设立家族委员会,成功化解了兄弟间的矛盾;另一位同学则可能讲述了自己引入外部顾问,帮助父亲体面“退休”的经历。这些鲜活的故事,远比书本上的理论来得更加震撼和实用。这个圈层所形成的强链接,也意味着在未来漫长的传承道路上,你永远有一群高水平的“智囊团”可以随时求助。
理论终究要落地。长江商学院深谙此道,其EMBA项目在教学模式上高度强调实践导向,这对于“家族企业传承”这一极具实践性的议题来说,尤为关键。学习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互动、体验和反思的闭环。
案例教学是基本操作。课堂上讨论的,很多都是国内外家族企业传承的经典案例,既有像洛克菲勒家族、爱马仕家族这样成功延续数代的长青企业,也有因内斗而分崩离析的警示案例。教授会引导大家深入剖析这些案例背后的治理结构、文化基因和关键决策,让学员在别人的故事里,看清自己的路。此外,项目还会定期邀请成功的企业家,特别是经历过顺利传承的“一代”或“二代”掌门人,作为客座讲师来到课堂。听他们亲口讲述传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踩过的坑和总结的经验,这种“现身说法”的冲击力和启发性是无与伦-比的。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下面这个表格简单展示了长江EMBA如何通过不同教学模块来覆盖“家族企业传承”的方方面面:
教学模块/活动 | 核心关注点 | 与家族企业传承的关联 |
---|---|---|
核心课程 (如战略、金融、治理) | 企业运营的基础理论与工具 | 为传承提供科学的顶层设计,如股权架构、公司治理、长期战略规划。 |
人文课程 (如哲学、历史) | 提升领导者格局与精神境界 | 塑造家族价值观与文化,思考财富的终极意义,为“精神传承”奠定基础。 |
海外模块/企业参访 | 学习全球最佳实践 | 实地考察海外百年家族企业,学习其治理模式、传承机制和创新精神。 |
同学私董会/小组讨论 | 解决个人实际难题 | 在保密和信任的氛围中,深入探讨各自企业在传承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互献良策。 |
专题讲座/论坛 | 聚焦前沿与热点议题 | 邀请法律、税务、信托等领域的专家,就传承中的法律风险、税务规划等做深度解读。 |
综上所述,“长江EMBA的课程会涉及‘家族企业传承’这类议题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确且多维度的。长江商学院不仅在正式课程中系统性地覆盖了传承所需的“术”,更通过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社群生态,深刻地触及了传承之“道”。它将这一议题打散、揉碎,融入到战略、治理、金融、人文的每一个角落,并通过同学间的“隐形课堂”和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让知识真正活起来,变得触手可及。
对于那些正站在传承十字路口的企业家而言,选择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套方法论,更是为了在一个高能量的场域中,与一群同道中人共同探索、相互砥砺,完成一次思想的淬炼和格局的升维。这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未来,更关乎一个家族的荣耀与梦想能否跨越周期,生生不息。
未来的研究方向或许可以更进一步,长期追踪从这里毕业的家族企业学员,量化分析这种系统的学习对于其传承成功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家族和谐度的具体影响。但就目前而言,可以肯定的是,当一位企业家带着关于传承的满腹困惑走进长江商学院时,他极有可能在毕业时,带着更清晰的思路、更坚定的信念和一张强大的支持网络,去迎接这一终极挑战。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