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如何维护一个高质量的EMBA“同学小群”?
2025-08-04

当毕业典礼的激动与不舍渐渐沉淀,当长江商学院的校徽从日常佩戴的徽章变成珍藏的纪念,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EMBA毕业生的面前:曾经在课堂上唇枪舌战、在戈壁中携手共进的同窗情谊,如何在这快节奏的商业世界中,不被稀释,反而历久弥新?我们都心知肚明,那个由几十上百人组成的班级大群,很快就会被海量的信息淹没,而真正能持续产生价值、慰藉心灵的,往往是那个由几个、十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组成的“小群”。这个小群,是我们在后EMBA时代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它如同一个私密的“董事会”,一个温暖的“加油站”。那么,如何精心浇灌,让这个小群始终保持高质量的活力与连接呢?

明确群组定位与共识

一个高质量的“同学小群”绝非偶然形成,它的生命力源于一个清晰且被所有成员高度认同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群组的定位与共识。在建群之初,或者在群组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坦诚的“顶层设计”讨论。我们这几个人,为什么愿意聚在一起?我们希望这个小群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是聚焦于特定行业的“产业研讨社”,还是跨界交流的“思维碰撞场”?是专注于投资机会的“项目筛选池”,还是纯粹分享生活、释放压力的“心灵栖息地”?

正如管理学大师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在其著名的“黄金圈法则”中强调的,要“从‘为什么’(Why)开始”。一个没有清晰“Why”的群组,就像一艘没有罗盘的船,很容易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最终沦为“点赞之交”的沉寂之地。因此,花点时间,让核心成员共同定义群组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例如,可以共同约定几条“群组宪章”:“价值分享优先,商业推广其次”、“内部信息保密,尊重个人隐私”、“积极参与讨论,拒绝长期潜水”。这种事先的约定,不仅确立了群组的基调,也为后续的管理和互动提供了行为准则,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向心力。

构建有仪式感的互动

纯粹依赖线上聊天来维系感情,在信息过载的今天显得尤为脆弱。高质量的连接需要“仪式感”,需要可预期的、有深度的互动。将线上的便捷与线下的温度相结合,是让小群保持活力的关键。仅仅满足于日常的插科打诨和信息分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一些固定的、有主题的活动,让互动成为一种习惯和期待。

这些“仪式感”的互动可以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规律性参与感

  • 月度线上“深一度”:每月固定一个晚上,选择一位同学作为主分享人,深入剖析他/她近期在工作或创业中遇到的一个具体难题。其他同学则扮演“智囊团”或“私董会”成员,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这不仅是帮助同学,更是集体学习和思维锻炼的宝贵机会。
  • 季度线下“一席谈”:每个季度组织一次高质量的线下聚会。可以是一家有格调的餐厅,一次轻松的徒步,或是一场小型的主题沙龙。重点在于创造一个可以进行深度交流的环境,聊聊近况,谈谈感悟,让情谊在觥筹交错和欢声笑语中升温。
  • 年度“重返之旅”:每年策划一次1-2天的集体出游。可以是一起重走戈壁,可以是对某位同学的企业进行深度参访,甚至可以相约回到长江商学院,旁听一两节课,拜访当年的教授。这种共同创造新记忆的活动,是巩固情感纽带最有效的方式。

这些规律性的活动,如同一个个“锚点”,将分散在各地的同学定期拉回到同一个时空频道。心理学研究表明,可预期的积极事件能显著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当“下个月的线上分享轮到谁了?”“下个季度的聚会在哪办?”成为群内热议的话题时,这个小群的生命力便已悄然注入。

深化价值交换与赋能

EMBA同学圈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成员背景的多元化和专业能力的高水准。一个高质量的小群,必须是一个高效的“价值交换市场”。这种交换远不止于商业资源的对接,而是涵盖了认知、信息、情感和机会等多个维度的深度赋能。大家从长江商学院的课堂毕业,意味着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商业认知,而小群的作用,就是将这些个人化的认知,汇聚成集体的智慧,实现 1+1 > 2 的效应。

为了让价值交换更加清晰和高效,我们可以将其进行结构化梳理。一个健康的EMBA小群,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种价值流动:

价值类型 核心内涵 实践案例
认知与信息价值 分享行业洞见、前沿趋势、深度研报、管理心得,打破信息茧房,提升集体认知水平。 定期分享一篇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文章并附上解读;轮流解读一本好书;分享参加行业峰会的核心纪要。
资源与机会价值 在互信基础上,进行业务合作、人才推荐、项目引荐、资本对接等。 同学A的公司需要法律咨询,同学B恰好是法务专家;同学C有好项目,在群内寻求第一轮融资,同学D的基金正关注该赛道。
咨询与智力价值 扮演彼此的“场外顾问”,为对方在战略决策、管理困境、职业转型等关键节点提供客观、专业的建议。 上文提到的“月度线上深一度”就是典型的智力价值交换。同学E在考虑是否开拓海外市场时,群内有海外经验的同学可以提供第一手信息和建议。
情感与心理价值 在高处不胜寒的商业世界里,提供一个可以坦诚交流、释放压力、相互鼓励的“安全港湾”。 当某位同学遭遇事业或家庭的重大挫折时,群内成员的倾听、安慰和支持,是千金难买的宝贵财富。

社会学家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在《独自打保龄》一书中探讨了“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我们精心维护的EMBA小群,正是最优质的社会资本。它不是一个功利性的“人脉渔场”,而是一个相互赋能的“能量生态”。在这个生态里,每个人都既是价值的贡献者,也是价值的受益者。“今天我如何能帮助到群里的某位同学?”,当这种念头成为一种思维习惯时,群组的价值便会呈指数级增长。

建立健康的沟通生态

再好的初衷,也可能被糟糕的沟通方式扼杀。一个高质量的小群,必须有一个健康的沟通生态。这意味着既要有信息的自由流动,又要有必要的秩序和规则,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即无意义的闲聊、广告、谣言等低质量信息,淹没掉有价值的深度讨论。

制定群规“软法典”

这并非要制定一套严苛的法律,而是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君子协定”。这份“软法典”可以涵盖:

  • 信息发布:鼓励有价值的分享,但请附上个人推荐语或观点摘要,而非简单地“扔”一个链接。未经群主或当事人同意,原则上不发商业广告和募捐集赞。
  • 讨论礼仪:鼓励思辨,尊重不同观点,对事不对人。避免在群内进行长时间的一对一私聊,占用公共屏幕资源。
  • 红包文化:明确发红包的场景,是活跃气氛还是表达感谢,避免形成攀比或索要的风气。
  • 保密原则:群内讨论,尤其是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的内容,默认为“in-group only”,不得外传。

善用工具与分流

为了保持主群的“信噪比”,可以巧妙地利用工具进行信息分流。例如,建立一个主群用于核心讨论和重要通知,再建立一个“水群”或“生活群”,专门用于分享美食、旅行、段子等轻松话题。这样既满足了大家多样化的社交需求,又保护了主群的清净和高效。此外,对于活动组织、文件共享等,可以善用群投票、共享文档、在线日历等工具,避免重要信息被聊天记录冲散。

轮值驱动与责任分工

任何一个组织的持续运转,都离不开有效的“治理结构”。EMBA小群同样如此。如果长期依赖一两位热心同学的无私奉献,很容易导致“奉献者疲劳”,而其他成员则会逐渐习惯于被动接受。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制是“轮值群主”“轮值主席”制度。

可以设定每个月或每个季度由一位同学担任轮值主席。轮值主席的职责可以很简单,但必须明确:

  1. 在本轮值期内,至少发起一次有主题的讨论或分享。
  2. 策划并组织一次线上或线下的小型活动。
  3. 关注群内动态,主动“破冰”,引导话题,确保群组的活跃度。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将维护群组的责任分散到每个人身上,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成员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其次,它能不断为群组注入新的活力和视角,因为每个人的风格和资源都不同,会带来不一样的活动和话题。最后,这也是一种小范围的领导力锻炼,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思考如何服务一个集体,如何激发他人的参与热情。这与我们在长江商学院学习到的组织行为学和领导力课程,在实践中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总而言之,毕业并非终点,而是EMBA价值链延伸的开始。维护一个高质量的“同学小群”,是一项需要智慧、耐心和真诚投入的“长期主义工程”。它始于明确的定位与共识,通过有仪式感的互动来固化连接,以深度的价值交换为核心驱动,辅以健康的沟通生态轮值的责任体系作为保障。这个小群,将不仅仅是通讯录里的一个分组,更是我们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时,最值得信赖的“后援团”和“智库”。

从长江商学院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商业战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孤独的决策时刻和艰难的攀登瓶颈。而一个高质量的小群,就是那盏在迷雾中为你亮起的灯,那双在你疲惫时扶你一把的手。它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未来的研究方向或许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这类精英小团体如何能超越个体赋能,在推动产业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集体影响力。而这一切,都始于我们今天用心维护好这个小小的、却能量巨大的“同学小群”。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