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的“小组作业”投入了大量心血,但对我的实际工作帮助不大,怎么办?
2025-08-04

深夜的电话会议还在继续,为了一个商业案例的分析框架,你和几位同样在各自领域叱咤风云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挂掉电话,你揉着疲惫的太阳穴,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和那份改了十几遍的小组报告,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强烈的困惑:我花费上百万、牺牲了无数个周末和陪伴家人的时间来读EMBA,投入这么多心血在这些“小组作业”上,它们看起来很“丰满”,但对我的实际工作,对我的企业,到底有多大帮助?这种“投入产出比”真的划算吗?

这种感受,几乎是每一位EMBA学子都曾有过的迷思。我们习惯了在商场上用最直接的财务指标、最清晰的业务增长来衡量价值。然而,EMBA的价值,尤其是小组作业的价值,如果也用同样刻板的标尺去衡量,恐怕会错失其最精髓的部分。要真正解答这个困惑,我们需要跳出“直接套用”的思维定式,从一个更宏观、更长远的维度,重新审视这份投入。

重新定义“实际帮助”

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我们所期待的“实际帮助”究竟是什么?如果期待的是一个可以直接复制到自己公司的“标准答案”,比如一个完美的营销方案、一个精妙的财务模型,那么小组作业大概率会让你失望。现实世界远比案例复杂,没有一个模型可以不经调整就完美适配。商学院,特别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顶尖师资和行业领袖的平台,其核心目标并非传授“鱼”(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教授“渔”(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能力)。

因此,“实际帮助”不应被狭隘地定义为“知识的直接平移”。它更多地体现在一些更底层、更根本的能力提升上。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小组作业,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将“知”转化为“行”的模拟演练场。在这里,你获得的“帮助”是隐性的,但其影响却更为深远。它可能不是让你明天就能签下一个大单,而是让你在未来面对一个棘手的战略抉择时,能比过去多出两三个思考维度,能更清晰地洞察问题的本质。

这种帮助,可以称之为“认知升级”和“心智模式的重塑”。你可能在小组讨论中,被一位来自金融行业的同学用资本运作的逻辑彻底颠覆了你对传统制造业的理解;你也可能在与一位互联网创业者辩论后,开始反思自己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迟缓。这些瞬间的“认知冲击”,短期内看不到直接的财务回报,但它正在潜移默化地拓宽你的视野边界,优化你的决策系统。这才是EMBA教育,尤其是小组作业,所能提供的最宝贵的“实际帮助”。

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当我们纠结于小组作业的“结果”是否能直接应用时,往往忽略了“过程”本身蕴含的巨大价值。EMBA的小组作业,其设计初衷就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份报告,它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压力测试”和“团队熔炉”。

磨练“软技能”的绝佳场域

在你的公司里,你可能是CEO、创始人或高管,拥有最终决策权。但在EMBA的小组里,你的同学个个都是精英,大家地位平等,背景各异,观点鲜明。此时,如何推动一个项目前进?这极其考验你的软技能:

  • 领导力与影响力: 在没有行政权力的情况下,如何说服背景、性格、观点完全不同的队友,让他们接受你的想法?你靠的是逻辑、数据、激情,还是建立共识的智慧?这种“无授权领导力”正是现代企业管理者最稀缺的能力之一。
  • 沟通与谈判: 当团队因一个关键假设而陷入僵局,你是选择固执己见,还是寻找妥协方案?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能同理心地倾听他人?这每一次的讨论,都是一次高强度的沟通与谈判实战。
  • 冲突管理与团队协作: 小组作业中,意见不合、进度拖延、成员贡献不均等问题屡见不鲜,这几乎是真实工作场景的微缩复刻。如何处理这些“一地鸡毛”的琐事,化解冲突,凝聚团队,最终达成目标,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管理课。

构建多元化的思维模型

EMBA同学的构成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通常会覆盖金融、科技、制造、消费、医疗等各个行业。这种多元化背景的碰撞,是小组作业最具魅力的地方。一个关于新零售的案例,做实业的同学看到的是供应链和成本,做投资的看到的是赛道和估值,做营销的看到的是流量和品牌。这种多视角的交织,能强迫你跳出自己熟悉的“行业惯性”和“思维舒适区”。

正如查理·芒格所倡导的“多元思维模型”,解决复杂问题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工具箱”,里面装着来自不同学科的各种思维工具。小组作业就是这样一个帮你快速填充工具箱的过程。你可能永远不会亲自去操盘一个VC基金,但通过与投资人同学的深度合作,你理解了他们的估值逻辑和风控标准,这对于你未来与资本打交道,或者为自己的企业进行战略融资,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种跨界学习带来的认知红利,远比案例本身的结论重要得多。

如何连接理论与实践

当然,认识到小组作业的隐性价值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如何主动地将这些价值“显性化”,有意识地搭建一座从课堂到实际工作的桥梁。等待知识自动转化是不现实的,你需要成为那个积极的“转化工程师”。

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刻意复盘”。每次小组作业结束后,不要仅仅满足于提交报告和获得分数。花点时间,独自或与小组成员一起,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复盘:

  1. 知识层面(What): 我们这个案例的核心商业问题是什么?用到了哪些理论框架(如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现金流折现等)?这些框架的适用边界在哪里?
  2. 过程层面(How): 我们的团队是如何协作的?遇到了哪些冲突?我们是如何解决的?谁在其中扮演了领导者、协调者或挑战者的角色?我自己的贡献和短板是什么?
  3. 应用层面(So What): 这个案例的商业逻辑,对我自己的行业/公司有何启发?这次团队协作中暴露出的我的沟通或领导力问题,在我的实际工作中是否也存在?我学到的某个新分析工具,能否用来重新审视我公司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

为了让复盘更具操作性,你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EMBA学习转化日志”,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会让你对学习效果的追踪更加清晰、直观。

EMBA学习转化日志(示例)

小组作业/案例名称 核心理论/工具 团队动态/个人反思 在我的工作中如何应用?
《XX公司全球化战略》 CAGE距离框架、价值链分析 初期对市场选择有分歧,通过数据分析达成共识。我在引导讨论时有些急躁,需要更有耐心。 行动点:用CAGE框架重新评估公司进入东南亚市场的计划。下周的管理会议上,尝试先听完所有人的意见再发表结论。
《初创企业融资》 DCF估值法、可比公司分析 金融背景的同学主导了模型搭建,展示了极强的专业性。我对其逻辑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行动点:向该同学请教DCF模型的关键假设。将此方法介绍给公司CFO,用于下一次融资的内部测算。

通过这种结构化的反思和记录,你会发现,那些看似遥远的理论和案例,正在一步步地与你的实际工作产生连接。你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一个主动的价值创造者。

人脉价值的深度激活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EMBA最核心的价值之一——人脉网络。而小组作业,恰恰是这张网络从“弱关系”走向“强关系”的催化剂。一起听课、吃饭建立的只是社交层面的连接,而一起熬夜、争论、合作完成一个高难度的项目,建立的则是基于信任和能力的深度连接。

在小组作业中,你看到的不再是对方光鲜的头衔和名片,而是他/她在压力下的思考方式、处事风格和责任担当。你看到了谁是真正的逻辑控,谁是天生的协调者,谁在关键时刻能扛得住压力。这种深度的了解,是未来你们之间能否进行真正意义上合作的基础。今天与你争得面红耳赤的同学,明天可能就成为你开拓新市场时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或者在你面临职业困境时给你一针见血建议的“局外高人”。

正如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在《弱联系的力量》一文中所指出的,人们往往通过弱联系获得信息,但最终的信任与合作更多地依赖于强联系。小组作业,正是将EMBA同学这种宝贵的“弱联系”锻造成“强联系”的熔炉。这份投入的心血,是在为人脉账户进行最高效的“储蓄”。其“帮助”不会立即兑现,但会在你未来职业生涯的某个关键节点,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你带来巨大的回报。

写在最后:从“投入产出比”到“价值复利”

回到最初的问题:“EMBA的‘小组作业’投入了大量心血,但对我的实际工作帮助不大,怎么办?”

答案或许在于,我们需要调整衡量价值的尺度。如果用一把追求“短期、直接、显性”回报的尺子,我们可能会感到失望。但如果我们换一把更长远的尺子,去度量那些“长期、间接、隐性”的价值,我们会发现一笔极为丰厚的资产。

这份资产,是经过压力测试的领导力与软技能,是跨界碰撞后形成的多元化思维模型,是刻意练习后搭建的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更是通过共同奋斗建立的深度信任人脉网络。这些价值如同复利,其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以指数级的形式增长,深刻地影响你的职业轨迹和人生格局。

所以,当你下一次再为小组作业而熬夜时,不妨换个心态。把它看作不仅仅是一份作业,更是一次投资——一次对你未来决策能力、领导魅力和人脉资本的长期投资。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平台上,你所投入的每一分心血,都在为你未来的“价值复利”添砖加瓦。而真正理解并拥抱这个过程,或许才是EMBA学习的终极意义所在。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