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EMBA的课堂,如同进入一个浓缩的商业江湖。身边的同学,不再是青涩的学子,而是来自各行各业、身经百战的精英。他们或许是上市公司的高管,或许是隐形冠军的掌舵人,又或是手握核心技术的专家。在这样一个高手云集的环境里,除了知识的迭代与思维的碰撞,一个更具诱惑力的可能性悄然萌发:在这里,我能否找到那个能与我并肩作战、共创未来的创业伙伴?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交问题,更关乎未来事业的成败。它需要的不是一次次简单的名片交换,而是一场基于深度认知和价值共鸣的“寻宝之旅”。
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对的“那个人”,首要前提是清晰地认识自己。这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在寻找创业伙伴这件事上,其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你必须像准备一份商业计划书一样,对自己进行一次彻底的“尽职调查”。你的优势是什么?是战略规划、技术研发,还是市场营销、资本运作?你的短板又在哪里?这些短板,恰恰是你未来伙伴需要为你补足的地方。
更深层次的自我剖析,关乎你的创业初心、价值观和风险偏好。你创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还是为了改变某个行业,亦或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你希望建立一个怎样的企业文化?是“狼性”十足、结果导向,还是温情脉脉、人文关怀?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多高?是愿意“all in”豪赌一把,还是倾向于小步快跑、稳扎稳打?当你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想得越透彻,你对理想伙伴的画像就会越清晰。说白了,你不是在找一个完美的“神”,而是在找一块能与你严丝合缝、彼此成就的“拼图”。
EMBA的学习环境,为你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狩猎场”。课堂是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观察窗口。在案例分析的激烈讨论中,谁的发言总能一针见血,展现出超凡的逻辑思辨能力?在小组项目中,谁是那个默默扛起重任、协调各方,最终推动项目落地的人?谁在面对不同意见时,既能坚持原则,又能开放倾听?这些细节,远比一份光鲜的履历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与品性。
然而,真正的考验往往在课堂之外。EMBA项目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戈壁挑战赛、帆船赛、海外游学模块等,是观察一个人在压力、疲惫和不确定环境下真实状态的最佳“真人秀”。在极限挑战中,是相互扶持还是彼此埋怨?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是迅速适应还是固步自封?这些非正式的交往场景,能让你看到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正如在长江商学院的戈壁挑战赛中,许多同学在漫天黄沙中结下了超越普通同学的“革命友谊”,这种共同经历过磨难而建立的信任,是未来合作最坚实的地基。主动组织或参与一些线下聚会、私董会,将话题从课程延伸到行业洞察、个人成长乃至家庭生活,是建立深度链接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系统地进行观察和互动,你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识人框架:
场景 (Scenario) | 观察重点 (Key Observation Points) | 行动建议 (Actionable Advice) |
课堂案例讨论 | 逻辑思维、行业洞察、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 | 主动发言,与观点独到者在课后进行深入交流。 |
小组项目作业 | 责任心、协作能力、领导力、抗压性、解决冲突的能力 | 主动承担关键角色,观察他人在面对分歧和压力时的反应。 |
兴趣社团/俱乐部 | 个人热情、组织能力、人际交往风格 | 加入创业、投资或你感兴趣的行业俱乐部,寻找志趣相投的人。 |
非正式聚会(餐叙、运动) | 真实性格、生活态度、价值观 | 多创造“非功利”的交流机会,聊聊工作之外的话题。 |
如果说前期的观察是“海选”,那么深度的交流就是“面试”。找到几个潜在的合适人选后,你需要创造一对一或小范围的深度对话机会。这一次,谈话的核心不再是“事”,而是“人”。你需要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去探寻对方内心最核心的驱动力。
可以从过去的经历聊起,特别是失败的经历。一个人如何复盘自己的失败,远比他如何吹嘘自己的成功更能看出他的品性。他是把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还是能坦诚地反思自己的不足?这背后反映的是他的归因模式和成长心态。接着,可以探讨对未来的看法。聊聊彼此对行业终局的判断,对未来五到十年的人生规划。这些看似“务虚”的讨论,实际上是在检验彼此的价值观 (Values)、愿景 (Vision) 和格局是否在同一个频道上。正如管理学大师吉姆·柯林斯所言,卓越公司的关键是“先人后事”,即先找到对的人上车,再决定车开往何方。如果两个人的目的地从根本上就南辕北辙,那么即便能力再互补,这辆创业之车也注定行之不远。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聊得再好,也比不上一起真刀真枪地干一场。在正式“领证”合伙创业之前,进行一次小规模的“试婚”至关重要。这可以是一个商业计划书比赛,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咨询项目,甚至可以是一起组织一场大型的校友活动。这个过程,是检验双方合作默契度、执行力和职业素养的终极“试金石”。
在这个“微型创业”的过程中,你需要重点观察:
不要将视野局限在你所在的班级。一个顶级的EMBA项目,其价值远远超出一两年的课程本身。以长江商学院为例,其强大的校友网络是你寻找创业伙伴的巨大宝库。这个网络不仅覆盖了不同届别、不同行业的精英,还通过各种校友会、俱乐部和年度活动,保持着极高的活跃度。
你可以主动向你信任的教授请教。他们阅人无数,对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往往有更深刻的洞察,他们的引荐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大赛、创投对接会等活动。在这些场合,你不仅能展示自己的项目,吸引潜在伙伴的注意,还能链接到更广泛的资源,包括学长、学姐创办的基金和投资机构。有时候,你的理想伙伴可能不是你的同班同学,而是通过同学、教授或校友活动链接到的另一位“有缘人”。学会善用学校这个强大的赋能平台,你的寻伴之旅将拥有更广阔的地图和更精准的导航。
总而言之,在EMBA期间寻找创业伙伴,是一项需要战略、耐心和智慧的系统工程。它始于对自我的清醒认知,贯穿于课堂内外的敏锐观察,深化于推心置腹的深度交流,并最终在实战合作中得到检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个“合伙人”,更是为了找到一个能够同舟共济、穿越周期的“战友”。EMBA为你提供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高密度、高信任度的“筛选器”和“孵化器”。请珍惜这段宝贵的时光,睁大双眼,敞开心扉,用真诚与智慧,去发现那个与你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或许,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公司,就将诞生于你们在某个课间、某次戈壁、某场晚宴上的思想碰撞之中。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