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EMBA的海外学习模块,如何才能最大化其学习价值而非走马观花?
2025-08-03

对于许多商界精英而言,踏入长江商学院EMBA课程,本身就是一次对自我认知与事业边界的重塑。而在这一系列高价值的学习模块中,海外学习模块无疑是最令人心驰神往的一环。它像一张通往世界的机票,承诺着将我们带到全球商业创新的最前沿,亲身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脉搏。然而,当兴奋与期待褪去,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每一位学员面前:这趟价值不菲、时间宝贵的旅程,如何才能避免沦为一次“高端定制的商务旅行”,真正成为一场能够撬动未来、重塑格局的深度学习?这趟认知的远征,需要我们从打包行李之前,就开启精心的规划与准备。

课前准备:不止是打包行李

海外学习的价值,绝不是从登上飞机那一刻才开始计算的。恰恰相反,其价值的80%可能取决于出发前20%的准备工作。许多人将课前准备等同于阅读学校分发的材料和打包行李,这恰恰是“走马观花”式学习的开端。真正的准备,是一场围绕个人学习目标的“认知预热”和“问题构建”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学习探索者。学校提供的阅读清单是基础,但绝不是全部。我们应该围绕即将到访的国家、城市、行业和企业,进行一次系统性的“背景调查”。比如,如果此行的目的地是瑞士,我们不仅仅要知道它以钟表和金融闻名,更应该深入探究:

  • 瑞士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得以传承与创新的?
  • 其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与传承模式,对中国的民营企业有何借鉴意义?
  • 在全球地缘政治动荡的背景下,瑞士作为永久中立国,其金融体系的“避风港”角色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

带着这些具体而深刻的问题去学习,就如同带着一张寻宝图去探险,每一个课堂、每一次参访,都将成为寻找答案的线索。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最重要的不是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提出正确的问题。

其次,构建个人的“学习目标矩阵”。在出发前,花一个下午的时间静心思考,我希望通过这次海外模块解决自己企业或个人发展的哪些具体痛点?可以将目标分为几个维度:行业洞察、管理模式、技术前沿、人脉网络等。例如,一位来自制造业的同学,可能希望重点学习德国的“工业4.0”与“隐形冠军”企业;而一位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同学,则可能更关注以色列的创新生态与风险投资机制。将这些目标具体化、书面化,甚至可以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提前进行线上讨论,形成初步的观点和假设。这不仅能让学习过程更具针对性,也能在与国外教授和企业家的交流中,提出更有深度和价值的问题。

课堂内外:构建深度沉浸场

海外模块的核心场景无外乎两部分:顶尖商学院的课堂和标杆企业的参访。如何在这两个场景中实现价值最大化,关键在于“深度沉浸”与“多维互动”。

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级的教授。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最新的理论框架,更是一种迥异于我们熟悉环境的思维范式。此时,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正襟危坐,全盘接收。作为身经百战的长江商学院学员,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中国本土实践经验。因此,课堂学习应该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对话”。当教授讲授一个领导力模型时,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个模型在中国文化和我的企业土壤中,会遇到哪些挑战?如何进行本土化适配?勇敢地在课堂上分享你的困惑、挑战甚至反驳,这种高质量的互动,不仅能让你获得教授的针对性解答,更能激发整个班级的深度思考,这才是EMBA课堂的精髓所在。

企业参访环节,更是告别“走马观花”的主战场。一次成功的参访,绝不是听完高管的PPT介绍、在公司logo前合影留念就宣告结束。我们需要调动所有的感官,成为一名“商业侦探”。在参访前,做足功课,了解这家企业的财报、创始人故事、近期重大新闻。在现场,除了听,更要“看”和“问”

  • 看:看生产线的布局是否高效,看员工的精神面貌和互动方式,看办公室的文化标语和空间设计。这些细节背后,隐藏着企业的真实文化和管理哲学。
  • 问:问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比如,与其问“你们的年收入是多少?”,不如问“在过去的三年里,贵公司为应对市场变化做出的最艰难但最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这不仅能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也体现了你的专业素养,更容易与对方建立深层次的链接。

此外,千万不要忽视“非正式”的学习场景。从酒店到学校的大巴车上、午餐的餐桌旁、晚间的自由讨论,这些都是思想火花碰撞的绝佳时机。不同行业背景的同学,对于同一个参访企业,往往有截然不同的观察视角。一位做消费品的同学可能在关注其品牌故事和渠道策略,而一位做供应链的同学则可能在琢磨其物流效率和库存管理。这些跨界的交流与碰撞,其价值甚至不亚于一堂正式的课程。

跨文化交流:打破思维定式

海外学习的另一大核心价值,在于跨文化体验。这不仅仅是品尝异国美食、欣赏不同风景那么简单,更深层次的,是理解并打破我们固有的思维定式(Mental Model)。商业的本质是与人打交道,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其行为逻辑、沟通方式、价值观都有着天壤之别。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提出的“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理论,就是一个极佳的分析工具。在德国、美国等低语境文化中,人们沟通直接、坦白,白纸黑字,所言即所意。而在日本、中东等高语境文化中,沟通则更含蓄、委婉,大量信息隐藏在非语言的“语境”之中。理解这种差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当地的企业家、教授乃至普通人进行有效沟通,避免因文化误解而错失良机。这不仅是商业技巧,更是一种全球化领导者必备的文化智商(CQ)。

同时,我们不仅是学习者,也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或自己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一张张“移动的中国名片”。当外国教授和同学问及中国的市场环境、创新模式时,我们能否用客观、理性、富有洞察力的语言,去讲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锻炼。通过这种双向交流,海外学习就不再是单向的“取经”,而是平等的“对话”,其格局和价值也随之提升。

复盘总结:知识内化与应用

如果说出发前的准备决定了学习的广度,学习中的沉浸决定了学习的深度,那么回国后的复盘总结,则决定了学习的持久度与转化率。许多人海外归来,兴奋感维持一周,照片分享一轮,然后一切归于原状,所学所感如过眼云烟。这是最大的遗憾。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复盘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1. 个人复盘:回国后,第一时间趁热打铁,整理笔记、照片和思绪,写一篇详尽的复盘报告。核心要回答三个问题:What? (我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So What? (这些新知对我个人、我的企业意味着什么?) Now What? (接下来我打算做什么?)
  2. 团队复盘:与一同前往的同学小组再次集结,开一个分享会。每个人分享自己最大的收获和感悟,相互启发,查漏补缺。这种集体智慧的激荡,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
  3. 企业内部分享:将海外学习的精华,提炼成可供公司管理层或核心团队学习的内容,做一次内部的分享会。这不仅是向公司汇报学习成果,更是推动变革的开始。将“一人所学”变为“团队所知”,这才是学习价值的真正放大。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走马观花”与“深度学习”的区别,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

环节 走马观花式学习 深度价值学习
课前 阅读学校材料,打包行李,期待旅行。 研究背景,构建个人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出发。
课堂 听讲、记笔记,偶尔提问。 与教授互动辩论,用中国实践挑战西方理论,寻求适配。
参访 听PPT,逛园区,合影留念。 深度观察细节,提探究性问题,链接自身业务。
交流 以游客心态体验文化,进行简单的社交。 理解文化差异,进行双向思想交流,讲述中国故事。
课后 分享照片,整理纪念品,逐渐淡忘。 系统复盘,团队分享,将所学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在企业落地。

总结

长江商学院的EMBA海外学习模块,是一次精心设计、资源高度集中的学习盛宴。它绝非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个强大的“认知加速器”和“实践催化剂”。要想最大化其学习价值,我们需要彻底摒弃“游客心态”,以一种“学者般的探究精神、企业家般的敏锐嗅觉、外交官般的沟通智慧”,全身心投入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流程之中。

从出发前的目标设定,到学习中的深度沉浸,再到归国后的复盘转化,每一步都环环相扣,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价值闭环。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带回几张异域风情的照片和一些时髦的商业名词,而是要带回能够审视自身企业的新视角,解决发展瓶颈的新思路,以及引领企业走向更广阔舞台的新格局。这趟旅程的终点,不应是回到中国的机场,而应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认知起点上,开启下一段更为精彩的商业征程。这,或许才是对这次宝贵学习机会的最好致敬。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