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EMBA的课程,有多少是关于“如何赚钱”,有多少是关于“为何赚钱”?
2025-08-03

当一位企业家或高管,在商海中摸爬滚打了十数年,将企业从零带向辉煌之后,常常会迎来一个“平台期”。这个平台期,不仅仅是企业规模或利润增长的放缓,更是一种内心的叩问:接下来,我该走向何方?是为了更大的财富数字,还是为了某种超越商业本身的价值?带着这样的困惑,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顶级的EMBA课程。而当谈及此,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问题便浮出水面:以长江商学院为代表的EMBA课程,究竟有多少内容是关于“如何赚钱”的硬核技能,又有多少是关于“为何赚钱”的终极思考?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比例分割问题,而是一场关于商业认知深度与广度的探索之旅。

“术”与“道”的融合,而非割裂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术”指的是方法、技术和策略,而“道”则关乎规律、本源和终极价值。如果我们将“如何赚钱”比作“术”,那么“为何赚钱”便是“道”。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商学院,尤其是EMBA项目,主要教授的是“术”——如何运用最前沿的金融工具、营销模型和管理理论,去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这固然是EMBA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非全部。

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程设计,其高明之处恰恰在于它并非将“术”与“道”割裂开来,而是将二者进行了深度的融合。课程体系就像一棵大树,那些关于财务报表分析、战略定位、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的课程是其粗壮的枝干,为学员提供了坚实的“术”的框架。没有这些,企业就如同无根之木,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这些课程教会你如何看懂商业的语言,如何做出理性的决策,如何高效地组织资源,这些都是“如何赚钱”最直接的答案。

然而,一棵树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枝干的粗壮,更在于其根系的深度和对阳光雨露的感知。长江商学院的课程中,那些看似“务虚”的部分,如领导力与激励、企业社会责任、人文课程(文、史、哲)等,正是这棵大树的根系与感知系统。它们探讨的是“道”的层面:作为一个领导者,你的愿景是什么?你希望带领企业走向何方?企业在社会生态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你所创造的财富,最终要服务于怎样的目的?这些关于“为何赚钱”的思考,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和可持续性。一个只懂“术”的商人或许能抓住一时的风口,但只有“道术合一”的企业家,才能穿越周期,建立起受人尊敬的百年基业。

课程体系的量化剖析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一平衡,我们可以尝试对长江商学院EMBA的课程模块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分类是相对的,因为许多优秀的课程本身就是“如何”与“为何”的结合体。例如,一门《战略管理》课程,既会教授波特五力模型这样的分析工具(如何做),也会引导学员思考企业的使命与愿景(为何做)。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课程的侧重点上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和展示:

课程类别 核心目标 代表性课程模块 解决的核心问题
偏重“如何赚钱” (术) 提升商业技能与效率
  • 公司理财与资本运作
  • 战略营销
  • 运营管理
  • 会计学与财务报表分析
如何更高效地创造和获取商业价值?
偏重“为何赚钱” (道) 塑造企业家精神与格局
  • 领导力与组织行为学
  • 人文第一课(文史哲)
  •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全球化与地缘政治
为何要创造价值?为谁创造价值?如何让价值更具意义?
“如何”与“为何”高度融合 培养整合性战略思维
  • 战略管理
  • 创新与创业
  • 全球商务洞察
  • 兼并与收购
如何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做出最优的商业决策?

从上表可以看出,硬核的商业技能课程(如何赚钱)构成了EMBA学习的基石,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学员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然而,长江商学院的独特之处和巨大价值,恰恰体现在其对“为何赚钱”课程的重视,特别是其开创性地将人文课程作为核心模块。当一群习惯了阅读财报和商业计划书的企业家,开始沉下心来讨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或是从罗马帝国的兴衰史中反思组织的生命周期时,他们的思维便被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这种跨界的学习,让他们跳出商业看商业,从更宏大的时空坐标中审视自己和企业的位置,这正是“为何赚钱”的答案所在。

超越课堂的价值延伸

讨论“如何赚钱”与“为何赚钱”的比例,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课程表,那就大大低估了EMBA教育的内涵。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关于“为何”的思考与领悟,发生在课堂之外。

首先是同学之间的交流与碰撞。长江EMBA的学员本身就是一群成功的实践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困惑和思考而来。在课后的私董会、小组讨论甚至是一场晚宴中,大家分享的往往不再是具体的商业技巧,而是创业路上的心路历程、管理中的人性挣扎、以及对未来社会责任的看法。当一位互联网新贵听到一位传统制造业前辈讲述如何坚守实业、回馈乡里数十年时,这种冲击远比任何一堂课都来得深刻。这种同侪间的相互启发,是寻找“为何赚钱”答案的宝贵催化剂。

其次,长江商学院极为重视的社会创新与公益实践,是“为何赚钱”的最好课堂。学校鼓励和组织学员参与各类公益项目,从教育扶贫到环境保护,再到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学员们亲身将自己的资源、智慧和时间投入到解决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时,“为何赚钱”就不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变成了一种可触碰、可感知的行动。他们会发现,商业能力不仅可以用来创造个人财富,更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这种亲身体验所带来的价值观重塑,其意义远超于单纯的知识学习。

教授视角的双重引导

长江商学院的教授团队,是实现“术”与“道”融合的关键执行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拥有世界顶级的学术背景,更具备丰富的业界经验或深厚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思想的引路人。

一位讲解《公司理财》的教授,在分析一个经典的并购案例时,他不仅会从估值模型、融资结构等“术”的层面进行精妙拆解,更会引导学生思考:这次并购背后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它对行业生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它是否符合企业的长期主义价值观?这种层层递进的追问,让学生在学习“如何操作”的同时,也在思考“为何如此操作”。

而那些负责人文和领导力课程的教授,则更像是学员们的“思想教练”。他们不会给你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通过案例、故事和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激发你内在的思考。一位教授可能会说:“利润是企业生存的血液,但绝不是企业存在的心脏。心脏应该跳动着愿景、责任和爱。” 这样的话语,如同在学员心中播下一颗种子,在未来的某个决策瞬间,这颗种子或许就会生根发芽,引导他做出一个不仅聪明,而且智慧的选择。

总结与展望

回到最初的问题:长江EMBA的课程,有多少是关于“如何赚钱”,有多少是关于“为何赚钱”?

答案是:它以“如何赚钱”为坚实骨架,构建了一个能让学员从内心深处探寻并建立“为何赚钱”的完整生态。 它并非简单的比例划分,而是一个从“术”到“道”,再由“道”来引领“术”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对于那些已经证明了自己“如何赚钱”能力的企业家而言,长江商学院提供的最大价值,恰恰是帮助他们清晰地回答“为何赚钱”这个终极问题。

对于未来的商业领袖而言,世界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单纯追求利润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能够将商业成功与社会价值完美结合的企业,才拥有真正的未来。因此,商学院教育的重心,也必然会从单纯传授“赚钱之术”,更多地转向启迪“价值之道”。未来的研究可以持续追踪EMBA毕业生的长期发展,不仅仅是看他们的企业财富增长了多少,更要关注他们的企业对社会、对行业的贡献,以及他们个人精神世界的丰盈程度。这或许才是衡量顶级商学院教育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尺。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