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手中握着足以支付一笔不菲的EMBA学费的资金时,一个甜蜜而又纠结的烦恼常常会浮上心头。这笔钱,是用来投资自己,去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深造,为自己和企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还是投入到下一代的身上,为子女铺就一条通往世界顶尖名校的国际教育之路?这不仅仅是一道财务选择题,更是一道关乎家族未来走向的战略思考题。它背后牵动着两代人的成长轨迹、事业的传承脉络,以及一个家族财富与智慧能否持续繁荣的核心命题。
任何一项投资,都无法回避回报周期这个核心问题。将EMBA学费投资于自身,可以说是一项短期见效、回报直接的投资。对于在商海中已经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企业家而言,事业发展往往会遇到瓶颈:可能是管理知识体系的老化,可能是战略视野的局限,也可能是对新兴商业模式的认知不足。此时,进入一个顶级的EMBA项目,尤其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强调“取势、明道、优术”的学府,带来的将是立竿见影的改变。
在课堂上,与顶尖教授和各行各业的精英同学交流碰撞,能够迅速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掌握最前沿的管理工具和商业逻辑。这种学习是高度浓缩和极具针对性的,今天学到的数字化转型案例,明天就可能应用到自己的企业里;这个月探讨的全球供应链重构,下个月就可能成为公司规避风险的新战略。这种回报不仅体现在企业财报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决策者个人领导力、格局和视野的跃升上。可以说,这是一项为家族“发动机”本身加油、升级,确保其能以更高效率、更强动力继续驰骋的投资。
相比之下,投资子女的国际教育,则是一项典型的长线投资,回报周期漫长且具有不确定性。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条完整的国际教育路径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家族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精力和情感。孩子能否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能否进入理想的学府?毕业后是否具备预期的能力和视野?这些都是未知数。其回报,并非三五年内就能看到,而是需要等到子女完成学业、步入社会,甚至接手家族事业时,才能逐渐显现。
然而,这项长线投资的潜在回报也是巨大的。它投资的是家族的“未来”。一个接受了顶级国际教育的子女,所获得的绝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更是一种全球化的视野、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个遍布全球的同学圈。这种回报可能是非线性的,他/她未来带给家族的,可能不是简单的业务增长,而是一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一个全新的国际市场,甚至是带领家族实现从“富”到“贵”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内涵的升华。这是一种为家族的未来埋下一颗充满想象空间的种子。
从对家族事业的直接贡献来看,两项投资的作用路径截然不同。
投资创始人或掌舵人去读EMBA,是对家族事业“固本培元”。企业的“天花板”,往往就是创始人的“天花板”。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创始人自身的认知和能力就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通过EMBA的学习,创始人能够跳出日常经营的琐碎,从一个更高维度审视自己的企业,进行战略重构。例如,在长江商学院的课程中,很多企业家同学分享,他们通过学习,才真正理解了资本运作的逻辑,从而推动了企业的融资或上市进程;或是洞察了产业互联网的趋势,领导企业成功完成了数字化转型。这种提升是根本性的,它直接加固了家族事业的基石,让这艘大船在当前以及未来几年的航行中更加稳健。
这种投资,本质上是强化了家族事业的“主引擎”。一个更强大、更有远见的领导者,能够为企业抵御更多风险,抓住更多机遇,从而为下一代的成长和传承创造一个更坚实、更广阔的平台。没有一个稳固的“现在”,谈论遥远的“未来”可能就成了空中楼阁。
而投资子女的国际教育,则是为家族事业的“永续发展”布局。它着眼于解决企业传承这一世界性难题。很多家族企业之所以富不过三代,根源在于后继无人,或者继承者的能力、格局无法驾驭父辈创下的基业。国际教育,正是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甚至卓越的“继承者”。
一个拥有国际视野的继承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全球市场的游戏规则,带领家族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他们在新科技、新消费、新文化方面的敏感度,也可能为传统业务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二次创业”。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建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可能比父辈更懂得如何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吸引和留住全球化的顶尖人才,从而让家族企业摆脱对某一个“强人”的依赖,走向真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这虽然是一项间接投资,但它关乎的是家族事业能否顺利交棒,能否在下一个时代浪潮中继续引领风骚。
无论是读EMBA,还是上国际学校,其价值都远不止于知识本身,更在于其背后强大的人脉网络。但这两者所构建的人脉圈层,在性质和功用上有着天壤之别。
EMBA带来的是一个“当下的、平行的、高价值”的精英圈层。你的同学,可能是你的潜在客户、你的合作伙伴、你的投资人,甚至是为你指点迷津的良师益友。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平台上,汇聚的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大家在同等量级上对话,资源置换和商业合作的效率极高。今天在课堂上讨论的一个想法,明天就可能在两位同学的企业之间落地成为一个合资项目。这个圈层是成熟的、即时可用的,能够迅速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商业利益。它是一个横向扩展的、能立刻增强企业实力的网络。
子女的国际教育所构建的,则是一个“未来的、纵向的、高潜力”的圈层。孩子的同学,今天可能只是一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少年,但二十年后,他们可能成长为世界各地的政界新星、商界巨子、科技天才或艺术大师。这是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未来领袖”网络。这种人脉的价值需要时间来发酵,但其未来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当你的孩子需要开拓北美市场时,他/她的大学室友可能正是当地的知名律师;当家族需要投资前沿科技时,他/她的中学同学可能已经成为了硅谷的明星创业者。这是一种纵向的、为家族未来铺路的社会资本。
维度 | EMBA人脉网络 | 子女国际教育人脉网络 |
---|---|---|
核心成员 | 当下的行业领袖、企业家、投资人 | 未来的各界精英、潜在的全球领袖 |
价值体现 | 即时性、高效率,直接促进商业合作与资源整合 | 长期性、高潜力,为未来发展储备全球性社会资本 |
构建方式 | 基于共同学习和商业利益的强关系链接 | 基于共同成长和同窗情谊的深厚关系 |
作用对象 | 主要服务于第一代(父母)的当前事业 | 主要服务于第二代(子女)的未来发展 |
任何投资都伴随着风险,在这道选择题中,风险评估同样至关重要。
投资自己读EMBA的风险相对可控且较低。最大的风险可能在于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企业家需要暂时放下部分工作,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但对于一个管理成熟的企业来说,这种短期的缺位通常是可以应对的。另一个风险是“学非所用”,即学到的知识无法有效转化到企业实践中。但对于目标明确、带着问题去学习的企业家而言,这种风险可以通过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来大大降低。总的来说,投资于一个已知的、有成功经验的“标的”(自己),其结果的可预测性更高。
而投资子女国际教育的风险则更高且更复杂。首先是“个体意愿”的风险。你为孩子规划了完美的商业帝国继承之路,但孩子可能只想成为一个画家、一个音乐家或者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这种个人选择的自由,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也是家族传承规划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孩子选择了一条与家族事业完全无关的道路,那么这项以“传承”为主要目的的投资,从商业角度看就可能“脱靶”。
其次是“文化隔阂”的风险。长期在海外学习和生活的孩子,可能会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上与原生家庭和本土商业环境产生隔阂。他们可能习惯了西方的“规则与契约”,而难以适应国内复杂的“人情与关系”;他们可能精通全球资本市场的语言,却对本土市场的“下沉逻辑”一无所知。这种“水土不服”可能会导致其在接班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与创始团队产生激烈冲突,对企业造成动荡。
实际上,将“投资自己读EMBA”和“投资子女国际教育”完全对立起来,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对于一个有远见和战略纵深的家族而言,这并非一个“有你无我”的单选题,而是一个关于“先后顺序”和“资源协同”的多选题。
一个更具智慧的策略,是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分阶段、有侧重地进行。在家族事业的上升期或平台期,创始人优先投资自己,通过EMBA的学习,打破个人和企业的瓶颈,将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子女的国际教育提供更充裕的“弹药”,更重要的是,一个不断学习、视野开阔的父母,本身就是子女最好的榜样,也更能理解和支持子女的国际化成长路径。当父亲或母亲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与全球顶尖的教授探讨未来趋势时,他/她带回家的,不仅仅是商业知识,更是一种影响整个家庭的格局和氛围。
当家族事业稳固,现金流充裕时,便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大力投资于子女的教育。此时,父母通过EMBA建立的高端人脉,甚至可以为子女的求学和实习之路提供宝贵的指导和推荐。子女在海外学成后,拥有先进理念和全球视野,而父母则凭借自己深厚的本土经验和管理智慧,二者可以形成完美的互补。父亲的“道”与儿子的“术”,母亲的“资源”与女儿的“创新”,可以共同谱写一曲家族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乐。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把EMBA学费投资在子女的国际教育上,哪个对家族的未来更有利?”答案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最终,这项决策考验的是一个家族掌舵者的智慧和远见。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计算眼前的ROI(投资回报率),更要思考家族的使命和愿景。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家族,需要的不仅是富甲一方的“企业家”,更需要薪火相传、拥有全球视野和人文精神的“家族成员”。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投资于EMBA还是子女教育,其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一个更强大、更智慧、更能穿越周期的家族未来。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