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封承载着荣耀与挑战的录取通知书抵达手中,激动之余,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便会浮现在每一位在职EMBA新生的脑海中:未来的两年,我该如何驾驭学业、工作与家庭这三驾奔腾的马车?这并非简单的“时间管理”课题,而是一场关乎智慧、毅力与情商的“人生铁人三项”。尤其对于选择像长江商学院这样顶级商学院EMBA项目的精英而言,课程的深度、同学的广度以及实践的强度,都要求我们必须拿出一份近乎完美的平衡方案。这份方案不仅是一张时间表,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与行动指南,它将引领我们穿越风浪,最终抵达智慧与事业的新彼岸。
在讨论任何具体的方法论之前,我们必须完成一次深刻的心态建设与认知升级。将EMBA学习仅仅视为工作之余的“充电”,是一种危险的误解。这并非在原有的生活轨道上增加一个“补丁”,而是需要你彻底重构自己的生活模式。它是一项严肃的、高强度的智力与精力投资,其回报也远超一张文凭。你需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这接下来的两年,将是你人生的一个特殊“赛季”,需要以运动员备战大赛的心态来迎接它。
因此,第一步是管理期望——管理自己、家人和公司的期望。不要幻想自己能成为一个“完美超人”,在三个领域都做到100分。追求的应该是“动态平衡”,而非“静态完美”。这意味着在某些阶段,你需要有意识地进行优先级排序。比如,在课程密集周,学业的权重无疑是最高的;在公司项目攻坚期,工作的优先级则需要暂时提前。与家人和上司坦诚沟通,让他们理解这并非永久性的状态,而是在特定“赛季”中的必要调整。这种基于现实的期望管理,是避免日后产生巨大挫败感和矛盾的基石。
心态就位后,一份科学、可执行的计划便是成功的蓝图。这份计划的核心在于对时间颗粒度的极致追求和对效率的不断优化。
在制定计划前,请先做一次为期一到两周的“时间审计”。诚实地记录下你每天24小时的时间去向,从工作会议、处理邮件,到陪伴家人、刷手机,再到通勤和发呆。你会惊讶地发现大量被“黑洞”吞噬的时间。这份审计报告是你规划的依据。基于此,开始进行“时间模块化”管理。将你的时间切割成不同的功能模块:深度工作模块、EMBA学习模块、家庭优质时光模块、运动健康模块以及碎片化时间模块。
例如,你可以将周一至周五的早晨(如6:00-7:30)设为雷打不动的“预习模块”;将通勤时间设为“音频课程模块”;将周末的某个下午完全设为“家庭日”,期间彻底断开与工作和学习的联系。关键在于,一旦模块被设定,就要像捍卫自己的领土一样捍卫它。下面是一个简化的周计划示例,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时间 | 周一至周五 | 周六 | 周日 |
清晨 (6:00-8:00) | EMBA预习/案例阅读 | 运动/个人提升 | 家庭早餐/休息 |
上午 (9:00-12:00) | 深度工作 | EMBA课程/小组讨论 | 家庭活动 |
下午 (14:00-18:00) | 常规工作/会议 | EMBA课程/作业 | 家庭活动/个人休息 |
晚上 (20:00-22:00) | 家庭时间/EMBA复习 | 社交/放松 | 下周计划/EMBA回顾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数字化时代,善用工具能极大提升效率。你需要一个统一的数字中枢,例如结合使用Google Calendar进行日程规划,用Notion或Evernote来整合课程笔记、案例分析和个人思考,再配合Trello或Todoist管理任务清单。确保所有工具在手机、电脑、平板之间无缝同步,让你随时随地都能进入状态。将所有截止日期、课程安排、家庭纪念日、公司重要节点都提前录入日历,并设置多重提醒。
同时,要成为一个“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大师。在排队、等车、午休后的十几分钟里,你可以完成一篇短文的阅读、回顾一个知识点、或者听一段与课程相关的播客。不要小看这些时间,积少成多,它们能为你腾出大块的、完整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将学习资料电子化,并存储在云端,是实现高效碎片化学习的前提。
平衡工作与学业的最佳方式,就是打破它们之间的壁垒,让二者相互赋能。不要将EMBA的学习看作是工作的对立面或负担,而应将其视为解决工作难题的“实时智库”。当你带着工作中遇到的实际瓶颈去听课,你会发现教授的理论模型、案例的解决方案,都变得异常鲜活和实用。这种“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案走”的学习模式,不仅能深化你对知识的理解,更能直接创造商业价值。
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好你的同学网络。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平台上,你的同学本身就是一座座移动的宝库,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遇到市场营销的难题?不妨请教那位来自快消品巨头的同学。对供应链管理感到困惑?找到那位制造业的资深高管聊一聊。主动组织学习小组,将课程作业与各自公司面临的真实挑战相结合,进行跨界研讨。这样一来,学习的过程就变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EMBA的价值也从“未来时”变成了“现在进行时”,你的老板和团队也会因此更加支持你的学业。
如果说工作和学业是前线战场,那么家庭就是你最重要的大后方。忽视家庭,任何完美的计划都将是空中楼阁。在开启EMBA旅程之前,务必召开一次正式的“家庭会议”。向你的伴侣和孩子坦诚、详细地说明未来两年的学习强度、时间投入以及你可能出现的缺席和疲惫。这并非是“打预防针”,而是邀请他们成为你“EMBA项目”中最重要的“合伙人”。
你需要与家人共同商议,如何重新分配家庭责任,并建立新的家庭仪式感。关键在于“质量远胜于数量”。你陪伴家人的时间或许会减少,但必须保证这些时间的质量。
在高强度的运转中,最容易被牺牲的就是自己。然而,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才是你能够跑完这场马拉松的唯一保障。你必须像管理项目一样,管理自己的精力。将锻炼、睡眠和健康饮食提升到战略高度,将它们写入你的日程表,并严格执行。
每周至少安排三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无论是跑步、游泳还是瑜伽,它能有效缓解压力,提升精力。保证7小时左右的优质睡眠,这对于高强度脑力劳动者来说至关重要。此外,学会“战略性暂停”。当你感到极度疲惫或压力爆棚时,允许自己停下来,花15分钟听听音乐、冥想,或者只是单纯地放空。认识到“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这并非懒惰,而是最高效的精力管理策略。记住,你不是一台永动机,关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关爱你所珍视的一切。
总而言之,制定一份完美的在职EMBA学习计划,远不止于一张时间表。它是一套融合了心态调整、精细规划、资源整合、情感沟通与自我关怀的完整系统。这个过程的核心,在于从“加法思维”转变为“乘法思维”——不是简单地叠加任务,而是通过学用结合、内外协同,让学业、工作与家庭三大板块相互激荡,产生倍增效应。这条路无疑充满挑战,但它也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拓宽你的认知边界,锤炼你的领导力,深化你对事业与人生的理解。当你手握这份周密的“作战地图”,坚定地迈出第一步时,你已经走在了通往成功的正确道路上。未来的研究或可更深入地探讨不同行业、不同家庭结构下的EMBA学员,其平衡策略的具体差异与最佳实践。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